而立之年,我讀懂了父愛

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但年過而立的我,行路萬里、閱人無數後,最終還是被一本書給拯救了。坦白地說,打我懂事開始,就一直仇恨父親,恨他只是我的繼父,不是我的親生父親。小時候恨是由於不懂事,但是30歲的今天,我還是恨他,不知怎的,這種恨像一顆毒瘤一樣,在我心裡一直都滋生猛長著。直到2013年11月份,我的領導彭老師推薦我讀完一本書後,這種恨意才突然雲消霧散了。

我在廣東一家報社做文字編輯,彭老師是我們報社的副總編。彭老師發現我恨父親,是我在廣東買房後,只接來母親一個人居住,而沒接父親來。婁彭老師問及我的父親時,我就如實相告了。我說:“那個人不是我的親生父親,沒生我,我能給他養老就不錯了,我靠打工血汗錢買的房子,他不配住!”彭老師聽後,沒有表態,只是順手在他床頭的書架上拿給我一本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鄭重其事地說:“看看吧,這裡面就有你的父親!”當時,我並沒在意彭老師的用心良苦,但酷愛讀書的我,最終還是讀完了這本書。《許三觀賣血記》是當代著名作家餘華老師早年的代表作,在很多評論家眼裡,它的可讀性不及《活著》,也不及《兄弟》,但我覺得書中的內容卻似乎是我童年的翻版,我的繼父就是書中的許三觀,而我就是那個一樂。


書中的一樂,由於不是主人公許三觀的親生兒子,許三觀曾耿耿於懷,以至於在那苦難的年月裡,他拿賣血掙來的錢,領一家人去勝利飯店加餐吃碗麵條時,只給一樂吃了個巴掌大的小紅薯。為此,心靈受到創作的一樂差點離家出走,但最終許三觀還是接受了一樂,並承擔起了一個父親的責任。不論是當一樂打傷方鐵匠兒子需要賠償時,還是當一樂鄉下插隊回來,看到他身體虛弱時,以及一樂得了肝病缺少治療費時,許三觀都以一個父親的名義,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賣血掙錢救場..........


同樣,現實中的我,也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而是母親和一個河南貨郎生的,我一歲時,這貨郎丟下我和母親不管,回了河南老家,後來母親就嫁給了我現在的父親。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更何況像父親這樣一個沒文化的農民,思想覺悟能有多高呢?所以,在我的童年裡,由於不是他的親生兒子,父親像許三觀對待一樂一樣,也曾對我另眼相看過。比如,父親曾不止一一次地罵我野種;讀書時,他叫我寫弟弟寫過的作業本,背弟弟背過的舊書包;下田幹活時,我幹得要比小我一歲的弟弟重很多;過年時,弟弟年年都有新衣服穿,而我沒有.........也正因為這此,我一直以來都不理解父親,恨父親,但當我讀了《許三觀賣血記》後,尤其是許三觀三次為一樂賣血的情節後,我不由得想起父親的好來。在記憶中,父親也曾為我“賣”過一次血。記得那是1995年的冬天,十二歲的我,上山打柴時,不幸從山崖上掉了下去,命是保住了,但流了大量的血,醫生說必須馬上輸血,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為此,父親立馬站出來,叫醫生抽自己的血輸給我。但由於我們不是親生父子,檢驗結果發現我們的血型並不同,當時母親又去新疆拾棉花,不在家,這下可真把父親急壞了。醫院血庫有我那個血型的我,但當時家裡窮,拿不出錢買血給我,最後無奈之下,父親厚著臉皮祈求醫生,要求拿出自己的血換醫院血庫符合我血型的血給我輸。結果,不知最終是醫生被父親感動了,還是經不住他的死纏耐磨,反正最終答應了父親的無理請求,才讓我倖免於難。只是對父親這種愛,我一直麻木著,並沒感受到什麼,直到30年後的今天,讀到《許三觀賣血記》中父親許三觀一次次為父親的無奈,從而徹底讀懂了父愛。

對,我的父親的確沒有生我,只是我的繼父,但他把我從咿呀學語拉扯成家立業,也流了不少汗不少血啊!難道這樣的父親還不夠偉大?還不值得我去尊重嗎?都說父愛如山,那麼繼父的愛又是什麼呢?想著自己自私自利走過的這30個春秋,面對父親,我真的無言以對,羞愧難當.........後來,還書時,彭老師問及讀書感受時,我沒有直接作答,只是答非所問地說了一句話:“我請幾天假吧,我要回去接父親來廣東同住!”說完,我積攢了30年的眼淚,終於潮水般地流淌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