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國師從章太炎、馬一浮等諸師,致力於教育及古籍整理事業

沈延國師從章太炎、馬一浮等諸師,致力於教育及古籍整理事業

沈延國(1912—1984),號子元。沈瓞民長子,曾任蘇州市政協委員、蘇州市民革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主任。延國先生幼承庭訓並師從章太炎、蔣竹莊、呂思勉、馬一浮等諸師,終身致力於教育及古籍整理事業。先生曾在“太炎文學院”(上海)、“上海市建設中學”、“上海市市東中學”、“上海市海濱中學”等多所學校任教,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也在新四軍地下經濟組織長江商行任職,晚年主要從事古籍整理及《章太炎全集》的校編工作。

曾見顧頡剛先生《讀書筆記》言:“沈延國君自其祖若父以來三世治《逸周書》,既採獲各本異同,復網絡諸家論列,以補孔巢注所未備,成《逸周書集釋》,都百數十萬言,自此最難讀之一部書,可望撥除荊榛、鑿開秘奧矣。呂誠之先生思勉為之序……”其時此書未刊,顧氏所讀為稿本。沈延國為章太炎晚年弟子,其父為辛亥革命元老沈瓞民(祖綿)。沈書有呂思勉為之作序,顧頡剛先生為之鼓吹,則其書必有可觀。

1988年,創辦蘇州市周易研究會設於蘇州市蘇州市姑蘇區養育巷富郎中巷21—1號,此巷為歷史積澱深厚的古巷,原名德壽坊。北宋時期,為表彰刑部郎中守領富嚴之德而立坊,後改稱富郎中巷。抗戰後為新四軍地下經濟組織聯絡處,現德壽坊門坊上的紅色五角星,就是當時的標誌。2003年,沈宅因其歷史文化價值而被蘇州市政府列為控保建築(編號:145號)。2012年,歷經滄桑的沈宅在蘇州市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關心下,得到徹底地修繕,現沈氏後人仍按祖訓,將主要的大廳、廂房、庭院用作周易研究會的活動場所。修繕至今短短兩年,蘇州周易研究會已成功舉辦三期初級易學培訓班、一期易學提高班,為方便來訪者,研究會週一至週五上午均按排人員值班,不少外地學者也有慕名造訪。因此,修繕後的沈宅,秉承著其主人的意願,為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不辱使命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已成為蘇州市古老城區中的一朵奇葩。

主要著作:新編《呂氏春秋集解》、《鄧析子集證》、編校《章太炎全集》、《逸周書集解》、編校《周易證釋》、《章太炎傳》、《章太炎與魯迅》、《吳下集林》、《記章太炎先生》、《記蔣竹莊先生》幾十部等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