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国师从章太炎、马一浮等诸师,致力于教育及古籍整理事业

沈延国师从章太炎、马一浮等诸师,致力于教育及古籍整理事业

沈延国(1912—1984),号子元。沈瓞民长子,曾任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民革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主任。延国先生幼承庭训并师从章太炎、蒋竹庄、吕思勉、马一浮等诸师,终身致力于教育及古籍整理事业。先生曾在“太炎文学院”(上海)、“上海市建设中学”、“上海市市东中学”、“上海市海滨中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在新四军地下经济组织长江商行任职,晚年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及《章太炎全集》的校编工作。

曾见顾颉刚先生《读书笔记》言:“沈延国君自其祖若父以来三世治《逸周书》,既采获各本异同,复网络诸家论列,以补孔巢注所未备,成《逸周书集释》,都百数十万言,自此最难读之一部书,可望拨除荆榛、凿开秘奥矣。吕诚之先生思勉为之序……”其时此书未刊,顾氏所读为稿本。沈延国为章太炎晚年弟子,其父为辛亥革命元老沈瓞民(祖绵)。沈书有吕思勉为之作序,顾颉刚先生为之鼓吹,则其书必有可观。

1988年,创办苏州市周易研究会设于苏州市苏州市姑苏区养育巷富郎中巷21—1号,此巷为历史积淀深厚的古巷,原名德寿坊。北宋时期,为表彰刑部郎中守领富严之德而立坊,后改称富郎中巷。抗战后为新四军地下经济组织联络处,现德寿坊门坊上的红色五角星,就是当时的标志。2003年,沈宅因其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苏州市政府列为控保建筑(编号:145号)。2012年,历经沧桑的沈宅在苏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得到彻底地修缮,现沈氏后人仍按祖训,将主要的大厅、厢房、庭院用作周易研究会的活动场所。修缮至今短短两年,苏州周易研究会已成功举办三期初级易学培训班、一期易学提高班,为方便来访者,研究会周一至周五上午均按排人员值班,不少外地学者也有慕名造访。因此,修缮后的沈宅,秉承着其主人的意愿,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辱使命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已成为苏州市古老城区中的一朵奇葩。

主要著作:新编《吕氏春秋集解》、《邓析子集证》、编校《章太炎全集》、《逸周书集解》、编校《周易证释》、《章太炎传》、《章太炎与鲁迅》、《吴下集林》、《记章太炎先生》、《记蒋竹庄先生》几十部等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