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視覺中國”事件談圖文設計類作品的版權保護

近日來,由“黑洞”照片版權問題引火燒身的“視覺中國”被與媒體、設計、出版行業相關社會人士狠狠的批判了一番。筆者對"視覺中國"這種打著保護知識產權大旗,濫用版權行為私下卻變相巧取豪奪的行為也是很氣憤。但靜下心來想想,這當中除了“視覺中國”應該被批判外,作為個體的我們,對於版權的認識也應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事件分析:"視覺中國"一類的圖片素材網站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創作作品,其大多數量的作品均為會員上傳及網絡掃描程序在互聯網的信息中抓取的的圖片素材。從知識產權的角度講,其實大多數的作品並未進行官方認可的版權登記流程。所以從法律的角度講,哪些上傳和發佈到素材網站的作品,並沒有做版權登記。其作品權利歸屬人都沒有進行界定。

上傳至素材網站的作品

第一種是在“視覺中國”此類網站上註冊會員上傳的作品,暫時沒有做版權登記的作品被放到了“視覺中國”類似的網站上後,“視覺中國”沒有對作品的權利歸屬人做簡單的核實和溝通,只是並通過簡單的“積分”兌換的形式獲得了作品在網站展現的權益。那麼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有嚴重的法律問題:如果上傳圖片的會員本身就是非法獲得或者不是其本人作品的情況,“視覺中國”網站的行為就是變相的在變賣“盜版”圖來獲得利益。只不過是“盜版圖”的權利歸屬人(作品作者)沒有發現罷了。

從“視覺中國”事件談圖文設計類作品的版權保護

國旗國徽

素材網站在互聯網上自動複製下載的作品

第二種是是“視覺中國”通過網絡掃描程序(網絡爬蟲)在互聯網的信息中抓取到的作品,此類作品數量和來源很廣。“視覺中國“網站很明顯知道這類的圖版權不是自己的,但當有人在其作品展示網站上要下載這類作品時,會提示有版權需要付費才能下載使用。明明就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先(未經作品放許可)盜用下載來不說,還要以版權收費?這相當於是當了一回小偷之後,再來當一次巧取豪奪的商人。

也許“視覺中國”類的網站會反駁說,他們在網站的某些入口提供了作品版權的申訴渠道。但是請問,一個盜取了他人作品的機構,即便提供了版權申訴的渠道,那麼他會為自己主動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嗎?也許他們反過來會設定嚴格的標準去審核辨別“真正”的作品版權個人歸屬。一般個人本身是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的。

版權的歸屬本身要事後認定起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比較複雜的,最簡單的方式是事前做版權登記。但當前大多數的個人或者機構對於版權登記的認識是不夠。大多數認為,一件作品完成了就是完成了,沒有所謂的版權登記的意識。

從“視覺中國”事件談圖文設計類作品的版權保護
從“視覺中國”事件談圖文設計類作品的版權保護

版權登記的費用從某些方面來說,收費還是不算高的。對於一些有重要價值廣泛應用的作品,藝術作品進行版權登記是目前必要進行的。“視覺中國”類似的網站很多,對於一些長期從事作品設計,作品製作的專業人士來說,在合理的經濟範圍之類,如果通過版權登記保護好自己創作作品才是本次事件中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作者: 廣東麥肯錫 Kenny.M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