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中国”事件谈图文设计类作品的版权保护

近日来,由“黑洞”照片版权问题引火烧身的“视觉中国”被与媒体、设计、出版行业相关社会人士狠狠的批判了一番。笔者对"视觉中国"这种打着保护知识产权大旗,滥用版权行为私下却变相巧取豪夺的行为也是很气愤。但静下心来想想,这当中除了“视觉中国”应该被批判外,作为个体的我们,对于版权的认识也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事件分析:"视觉中国"一类的图片素材网站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创作作品,其大多数量的作品均为会员上传及网络扫描程序在互联网的信息中抓取的的图片素材。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讲,其实大多数的作品并未进行官方认可的版权登记流程。所以从法律的角度讲,哪些上传和发布到素材网站的作品,并没有做版权登记。其作品权利归属人都没有进行界定。

上传至素材网站的作品

第一种是在“视觉中国”此类网站上注册会员上传的作品,暂时没有做版权登记的作品被放到了“视觉中国”类似的网站上后,“视觉中国”没有对作品的权利归属人做简单的核实和沟通,只是并通过简单的“积分”兑换的形式获得了作品在网站展现的权益。那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严重的法律问题:如果上传图片的会员本身就是非法获得或者不是其本人作品的情况,“视觉中国”网站的行为就是变相的在变卖“盗版”图来获得利益。只不过是“盗版图”的权利归属人(作品作者)没有发现罢了。

从“视觉中国”事件谈图文设计类作品的版权保护

国旗国徽

素材网站在互联网上自动复制下载的作品

第二种是是“视觉中国”通过网络扫描程序(网络爬虫)在互联网的信息中抓取到的作品,此类作品数量和来源很广。“视觉中国“网站很明显知道这类的图版权不是自己的,但当有人在其作品展示网站上要下载这类作品时,会提示有版权需要付费才能下载使用。明明就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先(未经作品放许可)盗用下载来不说,还要以版权收费?这相当于是当了一回小偷之后,再来当一次巧取豪夺的商人。

也许“视觉中国”类的网站会反驳说,他们在网站的某些入口提供了作品版权的申诉渠道。但是请问,一个盗取了他人作品的机构,即便提供了版权申诉的渠道,那么他会为自己主动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吗?也许他们反过来会设定严格的标准去审核辨别“真正”的作品版权个人归属。一般个人本身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的。

版权的归属本身要事后认定起来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复杂的,最简单的方式是事前做版权登记。但当前大多数的个人或者机构对于版权登记的认识是不够。大多数认为,一件作品完成了就是完成了,没有所谓的版权登记的意识。

从“视觉中国”事件谈图文设计类作品的版权保护
从“视觉中国”事件谈图文设计类作品的版权保护

版权登记的费用从某些方面来说,收费还是不算高的。对于一些有重要价值广泛应用的作品,艺术作品进行版权登记是目前必要进行的。“视觉中国”类似的网站很多,对于一些长期从事作品设计,作品制作的专业人士来说,在合理的经济范围之类,如果通过版权登记保护好自己创作作品才是本次事件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作者: 广东麦肯锡 Kenny.M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