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在国外出版,也不完全是坏事

首先,我对方方在武汉封城期间,坐在别墅里,喝着热气腾腾的咖啡,依靠道听途说的消息,掺杂着小女人悲天悯人的情绪,炮制出来的《方方日记》的内容,我内心的观感始终不太好,但也不反感。我觉得也是正常女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正常反应而已。

前两天听说这份日记又火了,因为它创造了出版界的纪录,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英文版、德文版以及未来会有更多的语言版本相继问世。这才知道,人家方方在别墅里喝咖啡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好事咧。当然,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没有放过这么好的题材,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两个月前坚挺方方的网民,多数倒戈。曾经的作协主席方方也失去了镇定,进退失据,语无伦次,终于有点原形毕露的感觉了。

不过,对于方方日记火速在境外发表,我觉得这并非完全是个坏事,至少有如下几点好处:

一是大家终于认清了方方所谓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调调,是多么的虚伪和可笑。要知道,认清一个人是很难的,尤其是认清一位曾经享有盛名的人。

二是欧美国家以及一些“友邦”不是指责中国疫情数据作假吗?让他们看看,中国为了扑灭这次疫情,控制疫情影响的范围,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做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工作!方方日记从另一个侧面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尽管这并非她真实的出发点。

三是可以推动我们深刻反思当前对作家等所谓文化人的培养机制、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方方一直是体制内人,深得体制的资源优势,有稳定收入,有不低的职务,还能利用其社会地位和个人才气,坐拥六套别墅。但就是这么个人,在国家、政府和民众需要她站出来鼓与呼的时候,她却披着伪善的面具做起了里应外合的勾当。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说,方方在境外发表这份日记,还真不完全是坏事。

方方日记在国外出版,也不完全是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