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是一個成熟的君主,和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嗎?為什麼?

曾公門下走狗


很明確的說,光緒既不是成熟的皇帝,也算不上成熟的政治家。我們從幾個反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1.       厚黑學不到位

無論是皇帝,還是政治家(其實皇帝就是地位比較高的政治家,後面統稱政治家)都需要將一門學問玩的爐火純青—厚黑學。厚黑者,臉厚心黑是也。要做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臉皮要厚,不然怎麼玩人,怎麼利用人,怎麼能做到你是不是忠臣不是你說了算而是我說了算。比如李世民,為了能讓李勣在自己死後安心輔佐自己的兒子,就現找個理由把他貶黜了,然後等自己死了讓自己的兒子李治來赦免他,然後他就對自己的兒子感恩戴德。心一定要黑就不說了,溫柔一點的杯酒釋兵權,狠一點的朱元璋大殺功臣,都是耳熟能詳了。再看看光緒,不懂得丟車保帥,還讓康有為跑了,如果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就應該主動去抓康有為,堅決不與慈禧正面衝突,保住自己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心不夠黑就不用說了,心夠黑也不至於沒有人怕他了,他的政令都成了廢紙。

2.       心浮氣躁,冒進

這就是政治不成熟的典型表現。成熟的政治家要伏線千里,謀定後動,不說要有ABC多個計劃吧,起碼不會不加思考就孤注一擲,就算是孤注一擲,也要先想好自己的退路,最後也要能報自己一命。要辦一件事,必定思謀良久,籌謀多時,利用好一切自己的資源,一個個排除自己的阻力或者減弱自己的阻力。像戊戌變法這種變天的大事,哪能像光緒皇帝一樣,一百天的時間把一個國家一百年都未必能幹成的事情都幹了,最後肯定是把大家嚇到了,照他的搞法,大清估計得早亡很多年。後面有一個改革成功的典型就是鄧爺爺的改革開放,先改革經濟,再改革政治,改革政治也是一步步去改,每一步都走的很小心。改革不必革命容易多少,改革更加需要智慧和妥協,一味地冒進,就是一口想吃個胖子,最終只能把自己噎死。

3.       政治不成熟

光緒都不懂政權是由槍桿子取得的這個道理,不聽毛爺爺的話最終是要吃虧的。自己沒有兵權,你和慈禧槓什麼?不是找死嘛。前面有好的前輩不知道學。近的有他的祖宗康熙皇帝,看看是如何的英明神武,滅鰲拜多麼乾淨利落。處境最相似的有漢武大帝,當年漢武大帝也想改革,但是竇老太太不容易,漢武帝怎麼辦呢,裝孫子,就老老實實按照老太太的想法辦事,自己學習以及完善自己的改革方案,儲備自己的執政班底,最終熬死了老太太,然後成就了自己的威名。光緒皇帝,這麼多優秀的前輩不學,最終被慈禧老太太一口唾沫,滅了自己的變法大業。皇帝要懂得制衡之術,這是政治家的必備素質。光緒沒有任何這樣的操作和手法,也沒有去瓦解對方,作為柔弱的乙方,更沒有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奮鬥,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4.       不知審時度勢

你自己幾斤幾兩自己沒點必輸嘛,慈禧老太太是什麼樣的人,自己也沒點把握嘛。在老太太允許的框架下,先慢慢搞,改革變法不去找李鴻章,卻去找什麼康有為這個大妄人。如果有李鴻章給光緒出謀劃策,可能戊戌變法就成了,起碼他不會那麼慘吧,或許中國就是另外一個光景了,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一個不懂得審時度勢的人,絕對算不上成熟的政治家,也算不上成熟的皇帝。

他只是一個有心無力,志大才疏的有志青年。




阿歡的史記


就光緒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也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雖然我個人對光緒當了多年的傀儡表示同情,可是你再看看他的行徑,你會覺得慈禧對他也不是太苛刻,畢竟那是她外甥。

光緒四歲登基,仿同治時舊例由慈安、慈禧兩位太后臨朝聽政,七年後慈禧大權獨攬,到了光緒成年之後,慈禧名義上不得不讓皇帝親政,當然,作為防範她欽定了一位皇后給光緒,也就是光緒的表姐裕隆。

光緒在這個時候就表現出了他的不成熟,他想立珍妃為後,可是這突破了慈禧的底線,鈕祜祿氏進宮當不了皇后人家還不得把慈禧寒磣死啊,所以光緒這個時候使小性子完全是不成熟的表現,這也間接導致了慈禧西逃時將珍妃塞井裡面。

後來迫於各方壓力,慈禧做出了向光緒交權的姿態,可是天真的光緒以為自己真的大權獨攬了,看看他招攬的都是些什麼人物,所謂的“戊戌六君子”,基本都是一些沒做過官的舉人,也就是當年的所謂“公車上書”,讓這群人有了點小名,這就開始飄了,一個個開始點評舉國人物,沒有哪一個他們能夠看在眼裡。

變法,歷來就是個很忌諱的詞,因為他觸動的必然是當權者的利益,所以變法有一大難,變不好了下場悽慘,如范仲淹被貶謫、王安石被列入《奸臣傳》、張居正被清算等等,變好了如商鞅被車裂等,而且這些人都是實幹家,沒有一個是誇誇其談的書呆子。

但是很明顯,光緒就是,也不知道慈禧給他請的都是些什麼老師,估計慈禧也不想教光緒太多帝王心術,不過也正常,翁同龢這樣水平的帝師正好教出光緒這樣的學生。

翁同龢因為李鴻章曾經上書攻擊過他哥臨陣脫逃的事情,故此一生都在致力於與李鴻章作對,再加上他會拍馬屁,經常挪用公款為慈禧辦事,竟然也能夠一直官運亨通,他反對李鴻章經常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讓他提意見提不出來但是就是反對。

維新變法者們告訴光緒,變法沒有不流血的,舊的保守的既得利益者都要剷除,當然也包括他的皇爸爸慈禧,而光緒竟然沒有半點不捨,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慈禧臨死前一定要毒死光緒的主要原因,一旦讓光緒佔據大義名分,慈禧別說陵墓比咸豐帝的地宮大,說不定連陪葬皇陵都不行。

袁世凱雖然是個反覆小人,但確實是當世之梟雄,他一看維新黨人就不是辦事的料,說不定自己日後還會被清洗,所以只好用維新黨人來換取富貴了,就能力來看,維新黨基本上是一群戰五渣。

要命的是這群人竟然還被光緒奉為上賓,可見光緒的識人這術差到了何點,中間慈禧曾經想以大阿哥溥儁來取代光緒,但是遭到了西洋列強的反對。

所以慈禧當時不是沒放權給光緒,但是慈禧不可能無底限的將權力交給光緒,畢竟不是親兒子,可是當自己的生命都有可能受到威脅時,為了權力親兒子都有被幹掉的,更何況外甥,所以光緒完全是“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得別人。


歷史飛凡觀


明顯不是。成熟的含義是:事物或行為發展到完善的程度。近義詞是老練,光緒不僅不老練,在政治上還很幼稚,這從他用人上可見端倪。

戊戌變法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光緒是一個有抱負,想有所作為的君主。但是有一點不要被忽略了,他並沒有真正掌握實權,真正執政的是那個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光緒的地位類似於傀儡,兵權、政權、人事權幾乎都不在自己手上。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革新,必然侵犯大所數貴族利益,而且康有為、梁啟超這些書生不說百無一用,但是在慈禧這樣的實權人物眼裡,就是一群跳樑小醜。

縱觀歷史上的革新變法,商鞅有秦孝公支持才得以進行改革,而秦孝公一去世,商鞅立刻慘遭車裂;王安石變法也是一樣,因為宋神宗的去世無法繼續。光緒貴為一國之君,卻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變法自然無法真正進行下去。依靠一群書生試圖改變幾千年的頑疾,這種想法過於天真和不切實際。

要想真正有所作為,自上而下革新自強,第一,必須真正掌握權力,沒有實權,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其次,擁有一個靠譜的團隊,康有為這種誇誇其談的書生本身就不堪大用,而且這些革新派本身就是政治白痴,根本不瞭解宮廷鬥爭有多麼地殘酷。如唐太宗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如漢武帝有衛青、桑弘羊、張湯等人才可真正實施自己的治國方針。第三、改革者要有破除萬難、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這幾點,光緒都沒有,所以他在政治上還沒有形成自己勢力的情況下,貿然用一群沒有政治經驗的書生進行改革,無疑是行不通的。從這點上看,光緒皇帝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只是有著美好願望的熱血青年。


顧空城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又稱光緒帝,是清朝的第11位皇帝。他的登基,開啟了清朝以兄終弟及的方式進行帝位傳承的先河,這實際上是慈禧太后為把持朝政而打破祖制之舉。

光緒年輕時,曾是一位滿腔熱忱、希望中興王朝,做一個明君的君主。但由於他自幼長於宮中,一舉一動都被慈禧牢牢把控,見識尚淺,能力有限,加上處處掣肘,是故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成為先祖康熙那樣的一代雄主。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臺整整十年,並在那裡度過了餘生。

讓我們回到正題。光緒在位之時,西方的照相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為何我們今天看到有關光緒帝的圖像資料,主要都是畫像,而沒有留下任何照片呢?

有些人說,當時中國人迷信,認為照相機會把人的靈魂吸走,所以不敢拍照。但慈禧本人就酷愛拍照,晚年時留下了不計其數的照片,光緒的生父醇親王奕譞,更是把照相的潮流引入宮中的第一人。可見上面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

還有人可能還記得,在以前的中學歷史課本上,曾經收錄了一張光緒皇帝的“照片”,就是下面的這一幅圖。“照片”中光緒皇帝五官端正、眉清目秀,頗有王者風範。可惜的是,這是一幅來華的洋畫師給光緒畫的一幅畫像,而非照片。

且從光緒的父親奕譞、弟弟載灃、還有侄子溥儀留下來的照片來看,畫像中光緒的樣貌和這幾位血親相去甚遠,極有可能並非光緒的真實相貌。

那麼為何光緒作為大清皇帝,連一張流傳後世的照片都沒有呢?有這麼兩種可能性,要麼是光緒不喜歡拍照,要麼是被有心人給故意銷燬了。

前一種可能性有沒有呢?有,但不太可能。就算光緒本人不願意,但作為皇帝留下照片給後世傳承,於法於理都是必要的,因此後一種的可能性要更大些。

我們回看《清史稿》中對光緒皇帝的記載。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剛好是戊戌變法那一年,“詔捕康有為與梁啟超……楊深秀暨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並坐康有為黨逮下獄”。變法失敗後,“上稱疾,徵醫天下”,光緒皇帝馬上就病倒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只是為請慈禧太后為軟禁光緒,重新“訓政”而編造的藉口而已。

光緒被囚禁之後,十年來一直安然無恙。但到了光緒三十四年,卻發生了一件怪事。先是有一天,慈禧在用膳時突然暈倒,並自覺時日無多。到了這一年的冬天,“壬申,上疾甚”,光緒也突然病重,並且不到一個月,就“上疾大漸,崩於瀛臺涵元殿”,暴斃而亡了。而且巧合的是,這剛好是慈禧去世的前一天。

因為光緒突然駕崩實在蹊蹺,雖然正史記載他是暴疾而亡,但不少稗官野史記載他是被人毒殺。這一謎團困擾了世人整整100年,直到2008年,通過現代化學方法對光緒遺體的頭髮進行鑑定,證實了他是死於砒霜中毒。

光緒病情加重後,慈禧立馬召光緒的弟弟載灃入宮,命其為攝政王,並打算以載灃的兒子溥儀繼承帝位,彷彿早已知道光緒已無藥可救一般。如此一來,毒殺光緒的幕後黑手,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當年戊戌變法時,帝后矛盾激化,譚嗣同等人曾有過刺殺慈禧,發動政變的計劃。計劃挫敗後,慈禧認為光緒想要殺害自己,想要廢黜光緒,但因各種阻力未能成行,只好折中將其軟禁。但慈禧最害怕的,是自己老死後,光緒正值壯年,等他重新執政後,會為當年的事件平反,使得自己遺臭萬年。

慈禧可能正是因此,選擇了先下手為強,除掉光緒重新培植聽話的接班人,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毀掉光緒的照片,則是要徹底摧毀“光緒帝”這一形象,以打擊流亡海外的康有為等保皇黨的另一手安排了。



闡史論津


光緒皇帝是一個勇於進取和反抗現有壓制以擺脫傀儡的開明皇帝,但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君主。

1.政治環境。中國正處於一個列強入侵, 領土被分別佔領,民族危亡之際。尤其公元1894年清政府在與日本的甲午戰爭中遭受巨大的挫折,徹底打醒了清政府的政治高層。他們也意識到需要要一定的改革,意圖改變改善現狀。慈禧一定程度上也默許光緒帝做一些變革。只是光緒所做的變革不符合他們的期望。

2.變革內容。這種變法是基於儒學的名義上展開的。例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澄清吏治。文化上廢八股,建新學校,派留學生。經濟上提倡實業,開礦築路,改革財政。軍事上有練新軍。這些舉措如果能夠施展開來,對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促進教育,增強軍事能力,確實能帶來很大的裨益。

3.改革所需要的支撐。在中國所進行的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商鞅變法被車裂張居正變革被抄家,在封建時期,中國的改革需要堅強的後盾,尤其在軍事上。取得軍事上的優勢支持是使得這些改革辦法能夠執行貫徹下去的根本保障,所以在中國進行的成功的改革,其背後的支持者。大多是有實權的皇帝。因為變法勢必會損害既得者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反撲。

4. 執行變革者。戊戌變法具體推行者來自以梁啟超,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這些維新派人士主要以學者為主,缺乏官場經驗,缺乏實力派支持。

5. 改革的方式。戊戌變法的諸多措施比較激進,想通過一勞永逸的方式達到目的。這在封建時期的官場是不可取的。這也是為什麼改革只維持100天左右的原因之一,重疾用猛藥可能欲速則不達。

6.改革產生的影響。戊戌變法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次重要的思想啟蒙運動,和政治改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思想解放,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綜合來看,由於光緒帝處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所組織的改革,由於用人不當,方法過激,沒有得到軍隊實權人物的支持,空有一腔熱血和報復。其失敗是必然的。光緒皇帝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和君主。

這並不能否定光緒皇帝組織的戊戌變法對中國社會的推動和巨大的啟蒙。光緒皇帝沒有實權的情況下勇於推進改革,即使失敗也不愧為英雄!


吾立秦磚漢瓦


都不箅。

一,用人太隨性。

二,頒佈法令制度太急,太多,而且朝令夕改。

三,對慈禧不夠隱忍和講策略。

四,對列強蠻幹,憑義憤。


狐羊樹


我是雪松:應該說光緒是成熟政治家,儘管一直被慈禧壓制。要不是袁世凱的出賣也許戊戌變法就成功了,光緒本對袁世凱視為可以信用的,不想袁世凱將變法之事密告榮祿,戊戌變法遂被鎮壓。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