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推薦的骨灰級科幻小說,《萬有引力之虹》首推精裝全譯修訂本

一個變幻不定的紀元,需要一本偉大的書來定義。近日,譯林出版社重版推出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托馬斯·品欽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這部被譽為超越人類智識的偉大小說,闊別多年,重磅歸來,引發讀者強烈關注。

刘慈欣推荐的骨灰级科幻小说,《万有引力之虹》首推精装全译修订本

出版後引發極大爭議,普利策小說獎因此空缺

《萬有引力之虹》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鉅著之一,也被視作後現代主義文學繞不開的長篇經典,1973年出版後曾引起極大爭議,普利策小說獎因此空缺。作為一部“後現代史詩”,它以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洞若觀火地分析了現代和未來社會運行的機制。在著名評論家、《西方正典》作者哈羅德·布魯姆看來,作者品欽是當今美國小說家中最有活力,成就最少存疑的。他尖銳地指出:“我們目前正處於品欽的時代,一個人造物和偏執狂的時代,被系統控制。”

刘慈欣推荐的骨灰级科幻小说,《万有引力之虹》首推精装全译修订本

小說情節主要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內容從社會學、歷史學、性心理學,到數學、化學、物理學、彈道學、軍事學,幾乎無所不包。作品中有400多個人物出場,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和軸心國的將軍和士兵、科學家、技術精英、財閥頭腦、特工、妓女、土著人種,七十多個場景的發生地點遍及南北美洲、非洲、中亞、東歐和西歐,眼界極為開闊。龐大的知識體系和晦澀、艱深的寫作手法,為文學評論界帶來了無數的話題,也為普羅大眾的閱讀設置了極大障礙,讓它成為“挑戰高智商”這一閱讀類型的代表作品。有評論表示,“出版近五十年,沒有人敢說真正讀懂了這本書,更沒有人敢就此錯過。”

同《萬有引力之虹》本身的種種謎團相比,其作者托馬斯·品欽更宛如謎一般的存在。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應該是他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應該是他的。他曾在康奈爾大學攻讀工程物理學,美國海軍服役兩年後,又轉入康奈爾大學,獲得英語語言文學學位。1974年,他因《萬有引力之虹》被授予美國全國圖書獎,但拒絕領獎。成名後,他消失得如此徹底,以至於四十多年來,沒有一張他的照片流傳於世,甚至當有好事者去康奈爾的年級名冊上查訪舊檔案時,竟然發現惟獨品欽的那頁上照片不翼而飛。

譯者張文宇八年長跑,修訂超過兩千處

21世紀初葉,譯林出版社開始系統性地翻譯出版品欽作品。2008年,《萬有引力之虹》簡體中譯本面市,成為繼《尤利西斯》《追憶似水年華》後譯林社又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它的出版,填補了中國翻譯界存在已久的空白,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入選2009年“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

刘慈欣推荐的骨灰级科幻小说,《万有引力之虹》首推精装全译修订本

2020年,距離初版過去了12年,時間之輪越來越快地駛入五十年前品欽在書中預言的後現代社會。今天,再版和閱讀這本書,對我們理解和警惕技術的發展,展望自身命運的走向,尤為重要。

新版《萬有引力之虹》是譯者張文宇在首版近十年的翻譯之後,對譯文做出的一次全面修訂,隨著對文本理解的不斷加深,他對原譯中表達不夠精準,以及涉及知識性錯誤的地方均進行了改正和優化,修訂超過兩千處。例如,第一部標題原譯為“零之下”,原文是“Beyond Zero”,改為更加準確的“零之外”;題記原譯為“大自然只解演變,不解生死”,因考慮到火箭專家馮·布勞恩科學家的身份,改為去演繹化,更加直白的“大自然只有形態演變,不會徹底消亡”。

譯者張文宇是廈門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曾攻讀人工智能博士學位,為翻譯這本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書,丟掉了博士學位,錯過評職稱的機會。然而,他認為,《萬有引力之虹》這樣一本歷久彌新、值得反覆咀嚼消化的經典著作,在譯文上更是值得一遍遍打磨修繕,才能向傳說中的完美艱難靠近。從蒐集讀者意見,到重讀原著、全文修訂,他又花費了八年時間。

譯林出版社有關人士表示,首版十二年,絕版五年,《萬有引力之虹》之所以一直沒有加印,以至於很多讀者誤以為版權已經不在譯林社,這是因為編輯和譯者一樣,希望做一番竭盡所能的修訂。對《萬有引力之虹》這樣一本經典、迷人又難懂的文學鉅著來說,詮釋是永無止境的。

學者建議,這本書“別在星巴克、飛機場、地鐵站讀”

譯者修訂完成後,譯林出版社邀翻譯家、後現代文學研究專家但漢松領銜十五位英美文學方面的譯者學者,對全書進行了細緻校訂,並補加註釋。但漢松建議:“別在星巴克、飛機場、地鐵站讀《萬有引力之虹》……你最好正襟危坐在書桌前,案頭擺滿了諸如《韋氏大辭典》《美國軍隊俚語辭典》《德英字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世界地圖集》《V2火箭發展史》《巴甫諾夫條件反射學》《易經》等參考書,旁邊的卡片紙記著各種需要去圖書館進一步翻查的生僻知識點,最後鋼筆旁還擺著一杯黑咖啡和兩粒安眠藥。”

知名評論家邱華棟認為,在全世界如今在世的小說家當中,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的小說可能是最晦澀、複雜、難懂的了。“眼下,品欽被讀者和像哈羅德·布魯姆這樣的文學教授們看作是美國最優秀的小說家,在他的小說中,包含著當代社會豐富的信息,風格獨特到了沒有人可以模仿他的地步,其小說主題廣泛地涉及到美國和人類歷史歷史、自然科學和數學、工程學、軍事科學、信息學、現代物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以全新的視野和感受性表達,使他成為了當代世界最獨特的小說家之一。”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更是把《萬有引力之虹》看作骨灰級科幻必讀經典,他評價:“《萬有引力之虹》被奉為現代文學的頂峰之作,內容很科幻,夢幻般的複雜情節中充滿了物理學、火箭工程學、高等數學、心理學等科技元素,其後現代文學那凌亂晦澀的夢囈,以及八百多頁的長度,是對閱讀的一個考驗。”

為了讓《萬有引力之虹》真正成為文學愛好者藏書架上的必備,譯林社此番首度採用精裝形式發行這本厚達近千頁的世紀奇書。封面背景上巨大的拱形,象徵V-2火箭的拋物線,即“萬有引力之虹”,拱形本身的橘紅漸變色調,充滿熱度的象徵,前景上V-2火箭的工程圖、整個火箭的剖面圖、內部燃燒室的剖面圖,則呼應了這樣一部百科全書式小說的複雜和精細。封面用紙來自日本,覆以亮膜,在保證了色彩鮮亮的基礎上,更有絲滑的手感;內文進口輕型紙,色彩微泛米黃,在保證最大閱讀舒適感的同時,尋求了厚度和重量完美的平衡,使書不但適合書架上展示,而且便於翻閱,藏讀兩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