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咒?東漢連續11位皇帝英年早逝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兩漢之中,又以西漢更盛。而東漢自從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國以後,經濟社會也取得了較大發展,造紙術改良並推廣,渾天儀、地動儀的發明,華佗、張仲景都是中華歷史上的名醫。但是,東漢經過建國之初幾位皇帝的穩定和繁榮後,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從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劉炟開始,至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之前的11位皇帝,均“英年早逝”,其中活的年齡最大的是漢桓帝劉志,去世時36歲,而東漢第五位皇帝漢殤帝劉隆即位時剛過百天,一歲時夭折,他是中國歷史上即位時年紀最小的皇帝,也是去世時年紀最小的皇帝。今天,我們就對東漢這十幾位“英年早逝”的皇帝進行盤點,看看東漢這一光榮傳統是如何形成的。

1、漢章帝,劉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在位13年,去世時年僅31歲。

漢章帝在位時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東漢經濟、文化都取得較快發展,並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重新獲得對西域的控制,歷史上將漢章帝與之前的漢明帝劉莊兩朝合稱“明章之治”。但是在漢章帝后期,放縱外戚,導致漢和帝時外戚專權,這為東漢後期外戚、宦官交替掌權埋下了伏筆。

公元88年,劉炟崩於章德前殿,年僅31歲。

2、漢和帝,劉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在位17年,去世時年僅27歲。

漢和帝即位時年僅10歲,由竇太后執政,從此東漢王朝開啟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時期。公元92年,14歲的劉肇聯合宦官將掌權的竇憲一族一網打盡,結束外戚專權的同時進入宦官專權。劉肇在位期間,東漢人口達到5000多萬,國力達到東漢鼎盛,先後派兵討伐西域,開疆拓土,武功赫赫!

公元105年,劉肇病死於章德前殿,年僅27歲。

3、漢殤帝,劉隆,(105年——106年),105年——106年在位,在位220天,去世時年僅1歲。

公元105年,漢和帝去世,剛過百日的漢殤帝即位,鄧太后輔政。這一時期,鄧太后注重節儉,發展農業,社會經濟取得一定發展。

公元106年,即位220天的劉隆夭折,年僅1歲(實際上不滿一週歲)。

魔咒?東漢連續11位皇帝英年早逝

4、漢安帝,劉祜,(94年-125年),106年—125年在位,在位19年,去世時年僅32歲。

公元106年,漢殤帝劉隆去世,鄧太后吸取教訓,立時年12歲的劉祜為帝,鄧太后繼續執政。鄧太后執政時期,雖然形式上是外戚專權,但是鄧氏一族較為秉公守法、勤勞王事,是東漢專權的幾個外戚家族中表現最好的。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劉祜親政,誅殺鄧氏一族,重用宦官。

公元125年,劉祜在南遊途中患病,歸途中死於河南葉縣。年僅32歲。

魔咒?東漢連續11位皇帝英年早逝

5、東漢前少帝,劉懿,(?―125年),公元125年在位,在位時間206日,去世時具體年齡不詳,但肯定年紀非常小。

公元125年,漢安帝劉祜去世,閆太后為把持朝政,立年幼的劉懿為帝。劉懿在位206天后因病去世。

6、漢順帝,劉保,(115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在位19年,去世時年僅29歲。

公元125年,前少帝劉懿病逝,宦官孫程等合力擊敗閆氏家族,迎立劉保即位,是為漢順帝。劉保因宦官而得以即位,即位後大肆封賞宦官,後宦官與外戚梁氏勾結,政治日益腐敗。

公元144年,劉保去世(死因不明),年僅29歲。

7、漢衝帝,劉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在位1年,去世時年僅2歲。

公元144年,漢順帝劉保去世,年僅1歲的皇太子劉炳即位,是為漢衝帝,在位1年後,公元145年,因病去世。

8、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在位1年,去世時年僅9歲。

公元145年,年僅2歲的漢衝帝劉炳去世,8歲的劉纘即位,是為漢質帝,梁氏外戚繼續掌權,在位1年後,因說大將軍梁冀是“跋扈將軍”,被梁冀毒死,年僅9歲。

9、漢桓帝,劉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在位21年,去世時36歲。

公元146年,梁冀毒死漢質帝劉纘,立15歲的劉志為帝,是為漢桓帝,漢桓帝前期,梁氏外戚掌握朝政,公元159年,劉志發動“廁所政變”,與宦官合力誅滅梁氏外戚,奪回政權。後大封宦官,朝政比之前更加黑暗。公元166年,逮捕太學生,發生“黨錮之禍”。漢桓帝在位時,有多達五六千人的後宮,大大超越之前的所有帝王。

公元167年,縱情聲色的劉志因縱慾過度去世,時年36歲。

10、漢靈帝,劉宏,(157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在位21年,去世時年僅32歲。

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去世,劉宏即位,是為漢靈帝。公元168年,發生九月辛亥政變,宦官曹節等打敗竇式外戚,掌握實權,史稱“十常侍”。公元169年,段熲連破羌族軍隊,東羌平定。公元184年,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起義”,不過在皇甫嵩、朱儁、盧植的鎮壓下,當年便平定起義。不過此後大大小小起義此起彼伏,東漢王朝再無寧日。

公元189年,劉宏去世,年僅32歲。

11、東漢後少帝,劉辯,(176年-190年),公元189年在位,在位四個月,去世時年僅15歲。

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去世,劉辯作為年長的皇子即位,何太后輔政,何進為大將軍,之後何進與十常侍火拼,劉辯流落出宮,回宮後,董卓以勤王名義掌握政權,廢黜劉辯,劉辯成為東漢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廢黜的皇帝。190年,董卓逼劉辯自盡,年僅15歲。

魔咒?東漢連續11位皇帝英年早逝

東漢後少帝劉辯退位後,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雖然漢獻帝是亡國之君,但是其在位時間長達30年,禪位曹丕後,曹氏也未逼殺漢獻帝,最終漢獻帝得以壽終正寢,於公元234年去世,時年54歲,是東漢除光武帝劉秀外活的最久的一位皇帝。

這就是東漢中後期英年早逝的皇帝,事實上,除了這11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外,東漢還有三個皇帝,分別是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和漢獻帝劉協,其中劉秀在位32年,終年63歲,都是東漢各個皇帝中最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