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超過200萬!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6日的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達207萬,累計死亡超過14萬人,疫情波及全球213個國家和地區。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4月17日全球疫情數據(澎湃新聞 圖)

冰冷的數字背後,是無數患者的痛苦忍受、無數生命的含恨離世、無數家庭的支離破碎。全球疫情之下,又有無數的企業和個人面臨生存之艱難。

美國目前已有超過63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已破3萬。看到美媒報道,密歇根州數千人在州議會大廈前抗議州長頒佈的“居家令”。有人是做小生意的,但被州長突然停工了;還有人掛出了“現在就要工作”等標語抗議。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密歇根州民眾抗議(美聯社 圖)

這讓我想起了2001年,在美國總統克林頓和布什交接之際,長期的經濟景氣局面被打破,創業板泡沫破碎,911恐怖襲擊讓這一切雪上加霜,美國人原來的生活軌跡被突然打亂,他們陷入了迷惘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斯賓塞·約翰遜博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成了一座燈塔,人們通過輕鬆地閱讀書中的故事,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誰動了我的奶酪》

全球疫情背景下,我拿出了這本小冊子,重新讀了起來,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讀完之後,我頓悟了3個道理。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人們奔波,皆是為了心中的那塊奶酪

故事的開始,四個小傢伙分成了兩組——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們為了填飽肚子和享受樂趣,在一座奇妙的迷宮裡跑來跑去,尋找奶酪這種食物。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寫到:奶酪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社會的認可和老闆的賞識。或許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寧靜,甚至還可以只是一項運動,如馬術、高爾夫球等等。

只有心中先有奶酪,你才有可能在未來得到它。否則,你都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在奔波。

雷軍在母校武漢大學畢業典禮上曾講過,他大一時候的一本《硅谷之火》讓他比別人更早的奠定了人生的理想:日後一定要幹些驚天動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個偉大的人。畢業後,他做軟件公司、做電商網站、搞投資,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奶酪:創辦小米公司,做一家世界級的企業。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雷軍和團隊

人們為了生存,要勞作,得到麵包;

人們為了生活,要奮鬥,得到愛情;

人們為了成功,要拼搏,得到榮譽。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為了得到它,我們在職場這座迷宮裡追尋它,日夜不停息,儘管很辛苦,但是我們有這樣的信念——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保持敏銳,我們應該及時察覺到改變

經過漫長的東奔西走,老鼠和小矮人分成了兩組,他們先後在奶酪C站找到了許多鮮美的奶酪,老鼠組繼續每天起早貪黑去奶酪站吃奶酪,小矮人組則貪圖享受,不像以前那麼忙忙碌碌了。面對成功,他們開始變得妄自尊大。

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中,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正在發生的變化。忽然有一天,奶酪消失了,老鼠和小矮人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小矮人待在原地等待奇蹟發生,小老鼠則毫不猶豫重新尋找奶酪。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斯賓塞·約翰遜博士在書中說: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為它的附庸;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們將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

變化,是一個哲學範疇,指的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運動著、發展著,它包括兩層意思:量變和質變。

奶酪逐漸減少,是量變;奶酪忽然消失,則產生了質變,而這一切,他們都沒有及時察覺。

面對變化,不能及時察覺和發現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發生變化的反映往往帶有滯後性;

二是人們對於已有的成功總是有自我滿足的心理,面對事物的變化,由於受習慣心理、拒變心理的影響,不願意甚至拒絕承認變化;

三是人們對事物變化的反映受思想方法的制約和影響。

李佳琦、薇婭察覺到了變化,抓住了電商直播的機遇。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李佳琦(中)、薇婭(左)

papi醬、李子柒察覺到了變化,抓住了短視頻的機遇。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papi醬、李子柒

釘釘、飛書察覺到了變化,抓住了遠程辦公的機遇。

全球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衝擊,這只是讓變化更加突出,無論有沒有疫情,一定要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變化都是持續存在的。

及時發現變化,才能及時調整心理、正確應對,才能及時掌握應對變化的主動權,才能把握變化、抓住機遇。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改善處境,做好這一點才是最佳方案

老鼠組沒有留戀,繼續尋找並找到了新的奶酪N站,而小矮人組則出現了分歧,留戀煎熬了很久,才不得已重新出發尋找,最終在奶酪N站找到新的奶酪。

全球疫情背景下,重讀《誰動了我的奶酪》,讓我頓悟3個道理

面對變化,如果你無所畏懼,你會怎樣做呢?

書中寫到:有時候,有所畏懼是有好處的。當你害怕不做某些事情會使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時,恐懼心反而會激起你採取行動。但是,如果你因為過分害怕而不敢採取任何行動時,恐懼心就會變成前進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告訴你一個基本道理:外部世界的變化是永恆的,人們的應變也是永恆的。

有的人面對變化,及時採取措施,抓住了新的機遇,獲得了新的成功;

有的人面對變化,還留戀曾經的輝煌,抱著僥倖心理等待著轉機,最終錯失良機。

快手APP的前身是一款GIF圖片製作純粹的工具應用,它及時察覺到變化並積極改變,轉型為短視頻社區,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流量成本的下降,目前快手已成為國內短視頻頭部APP。

而在PC時代紅極一時的播放軟件暴風影音,沒有及時根據市場進行改變,2019年淨利潤成為負值,公司實控人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一代軟件匆匆落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好應變之策,改善處境,積極地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切不可像小矮人哼哼那樣一味地守舊和抱怨,因為這不但無濟於事,還會毀了自己。

這就是最佳的方案。


我是海石,今日頭條優質創作者。理工男+MBA,世界五百強企業4年記者+5年HR。歡迎關注 ,每天學一點職場心理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