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教育孩子發愁?試試這個方法!

身為父母,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想盡一切辦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ta根本不願意聽你的說教。即便你強迫ta聽了,ta也是左耳進右耳出,要不了多久又原形畢露了。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煩惱,你的話語為什麼進不到孩子的心裡去?因為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ta還沒有學會如何換位思考,不懂得如何站在你的立場去看問題。而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父母對其進行引導。

還在為教育孩子發愁?試試這個方法!

這裡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運用這個方法,ta會很快理解你的心情,並會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從而實現將自己代入到父母的角色中,慢慢學會了如何進行換位思考。

這個方法很簡單,叫做重複法。但是在講述這個方法前,我要先介紹一下這個方法的原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被領導責罵後,這時有同事對你說:“這個傢伙就是喜歡小題大做,其實那根本不算個事嘛!”聽到這種抱怨,你會感覺好很多。因為他是在重複你對領導的不快情緒,而聽到別人附和你的抱怨,則會化解你的緊張,也會讓你對他產生一些好感。

當你度過了辛苦、鬱悶的一天之後回到家,跟你的伴侶說了一下,而他說道:“太糟糕了。你肯定很不開心吧。你做了所有的工作,卻沒有任何人知道。”你的伴侶正在重複你的不快和沮喪。聽了他的話,你的情緒得到了緩解,並在你們之間產生了一種親密的溫暖感和聯繫。

重複法的原理就在於此:如果有人重複了你的情緒,則會化解情緒緊張,從而產生聯繫。

還在為教育孩子發愁?試試這個方法!

那麼,當你對你的孩子很生氣、很憤怒,或者很傷心時,重複法該如何應用?

首先,你要梳理你的情緒。

我知道很多父母沒有這樣的習慣,當孩子惹他們生氣時,他們會直言不諱地表達對孩子的失望,並且對孩子的行為給予不好的評價。但是從現在開始,你要學著避免這種行為,因為這樣對教育孩子毫無作用。

你要先問問自己: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又是為了什麼而生氣?

舉個例子,孩子下午吃了太多零食,結果到了晚上不願意吃晚飯,你特別的生氣,很想對孩子發火。別急,在責罵孩子前,先問問你自己,我為什麼生氣?

你當然會說,因為孩子不吃晚飯。然而這只是表面原因,孩子不吃晚飯對你有什麼影響呢?你肯定覺得這個問題很傻,因為你是孩子的父母,當然有照顧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義務啊。這個答案你明白,我也明白,然而孩子未必會明白。在孩子看來,我吃不吃晚飯是我自己的事,你為什麼要逼我?你越逼我,我就越不吃。

還在為教育孩子發愁?試試這個方法!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父母一直都沒告訴過孩子,自己為什麼要強迫他們做某些事,他們只會告訴孩子,你按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我肯定不會害你。而孩子則對父母充滿了戒備,認為他們總是想法設法地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

重複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會讓孩子更加的瞭解父母,尤其是體諒父母的情緒。

當你生氣時,你可以要求孩子重複你的情緒,比如:

父母說:“我今天很生氣,因為你不願意吃晚飯。”

孩子則重複道:“你今天很生氣,因為我不願意吃晚飯。“

“媽媽(爸爸)生氣的對象不是你,而是我自己,因為我沒有盡到作為母親(父親)的責任。“

“媽媽(爸爸)生氣的對象不是我,而是你自己,因為你沒有盡到作為母親(父親)的責任。“

“媽媽(爸爸)很愛你,希望你能夠健康地長大成人,可如果你一直不吃晚飯的話,你就沒辦法健康成長,因為……“

“媽媽(爸爸)很愛我,希望我能夠健康地長大成人,可如果我一直不吃晚飯的話,就沒辦法健康成長,因為……“

……

通過這種方法,孩子會更加體諒你的情緒,明白你對他們的愛和關心。當他們再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就會深刻地明白,你的做法不是為了你自己,而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生活及成長。

還在為教育孩子發愁?試試這個方法!

這個方法還有一個變種,就是當孩子的情緒特別強烈而無處表達時,你可以和孩子約定,由你來重複孩子的話語,從而感受孩子此時的情緒。當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時,你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問,從而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緒。通過這種方法,你和孩子將建立更深一步地聯繫。

想知道這種方法效果如何?不如現在就去試一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