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種思維方式:逆向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考能力

大家好,我是頭部思維的創作者,致力於讓讀者們開心快樂。喜歡我,點關注不迷路。


學習這種思維方式:逆向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考能力

圖片來自互聯網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都老生常談了。可是我們除了在學習他面對危險,從容,淡定,勇敢的同時,那種思維模式更值得我們學習。

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

曹衝稱象的故事,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把大象放到稱上,從而測量它的體重,可是當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受阻,亦或是所面臨的情況不同於一般時,我們就要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間接的,逆向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考,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叫逆向思維。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王永志在面對火箭推力的問題上,不是像其他科學家一樣,想著怎麼增加燃料,而是通過嚴密的計算,提出要從火箭體內卸出600公斤燃料,這枚導彈就會命中目標。

助力不夠,不一定非要去增加燃料,從而提升助力。而是在保證一定助力的前提下,想著怎樣去減輕火箭的重量。

有求同思維,就會有求異思維。從哲學角度看,它們是辯證統一的。老子的《道德經》也說到凡事有兩面性,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答案可能就在事物的另一面。

就拿塞翁失馬的故事來說,凡事不能只看眼前,事情是發展著的,是不斷變化著的,福禍看似對立,實際上又是相互統一的。

與我們的人生態度,樹立的人生觀來看,你周圍一定有悲觀主義者,你身邊肯定也有樂觀主義者。

不論那種主義者,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要學會思維的轉化,凡事從正反兩方面思考,更多時候,從逆向的角度出發,往往會讓人眼前一亮,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思維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