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前段時間hebo買鏡頭,臨了對方說送一張陶藝體驗券。賣家在官窯博物館上班,於是週末我們便想去看看——我去玩陶藝,他去……

一提起陶瓷,人們多想到景德鎮,元明清三朝官家都把瓷廠設在了景德鎮。但在此之前,宋瓷窯廠首推五大名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定窯。

此行目的地叫南宋官窯博物館,在玉皇山南側,錢塘江左岸。900 年前,宋氏南遷至臨安,見了兩個官窯,一個是老虎洞窯址,另一個就是此地——郊壇下窯址。上世紀末,政府在窯址上面建了這個博物館。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南宋官窯博物館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陶藝中心

到這之後,拿到體驗券,我就迫不及待德跑進陶藝中心摔泥巴。有一師傅先給演示一遍,先在泥箱裡挖一塊泥,摔在轉盤上,倆手在水桶裡沾點水,扶住轉盤上的泥。然後腳踩開關,隨著轉盤的轉動,那團泥巴在他手裡一會成了個碗,一會又變成了花瓶。感覺手上有摩擦力了,再沾點水,那團泥巴在他手裡越來越聽話。隨後,師傅腳一踩,站起來,跟我說:你來。臨走甩了一句話:記住手要穩。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跟著師傅學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操作檯

穿上圍裙,擼起袖子,坐在泥團面前,倆手抓著,同時腳踩開關。我試圖先找到中心點,可這團泥老是想跑,我加大手勁,它非但不服,反而劇烈地抖動。啪!泥團飛出去一半,撿回來,沾水,加轉,啪!又飛了……還不算完。一會中心偏了,一會手指扣進去了,好不容易掌握了,一高興,腳踩快了,啪!一灘泥甩臉上了……慢慢熟練了,但是給它整個什麼造型呢?花瓶吧,花瓶還有點技術含量。最後,弄了個杯子。花瓶華而不實(我是不會承認做花瓶弄了很多次都不成功的)。

從陶藝中心出來,跟hebo去找那個賣家聊天。那人看起來四十幾歲,個子不高,戴著帽子,兩隻小眼很有神。他在這裡負責博物館展品的安保工作,業餘玩攝影。

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相機,曾偷拿家裡賣糧食的錢去買相機,一百多塊的傻瓜相機。後來被父親發現,一頓毒打,隨後就輟學去當兵了。之後被分到重慶,在部隊學會了開車,直接拿了 A 本,他說道這兒時很自豪。後來開了兩年車復員回家,在一家運輸公司開大車,四年前出了事,索性沒有大傷。從那之後他老婆不想再讓他開車了,幹過幾個行當後,來到這當保安。

去年女兒考上了大學,閒下來的他想起年輕時候,才打算再拾起攝影……

邊聊邊轉,看見一個北宋龍泉窯的瓶子,釉色溫潤,開片均勻,好看,真是越看越好看。唐尚華麗,宋推素雅,這種素雅正好現在也興(時髦)。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出博物館,騎車轉幾個彎,就到了白塔公園。其實這次在白塔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小火車或者是正在維護的白塔,而是之前攻略沒做到的知青紀念館。當然在白塔可以看到上世紀的火車,復古的車站,甚至可以在一節火車上就餐。滿滿的復古文藝氣息讓人很舒服,到處可以看到一對對的小情侶手牽手走鐵軌、相對而坐在甜品店說情話、擺出各種姿勢拍照、坐在臺階上聊天,甚至只是發發呆,都會感覺很美好。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白塔公園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白塔公園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軌道餐廳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甜品店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白塔公園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白塔公園

但是身為兩隻 dancedog 的我們自然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在一個指示牌上,發現竟然還有知青紀念館。這是個小館,也沒什麼人,有時會看到三兩個半百的老人在某個角落駐足不前。

館內的陳列物會喚起筆者兒時的記憶,尤其是中間有兩間過去房間的樣本,裡面的陳列布置與筆者爺爺家幾無二致。裡屋的毛主席像、下面的桌子、桌上的暖壺、茶缸,外屋的灶臺、風箱、方桌等物,很受觸動。更不必說當年親身經歷過的老人了。再往裡走,過去的縫紉機、半導體、唱片機……讓人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知青紀念館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知青紀念館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知青紀念館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知青紀念館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爺爺大筆一揮,第一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後面陸陸續續一批又一批的知青把他們的青春和熱情都灑在了農村,直到八十年代初,最後一批知青下鄉,這一批批的知青直到現在都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阿城、王小波,筆者最喜歡的兩個北京作家,他們的寫作題材大多是來自當時的知青生活。

在門口有個留言冊,站在那翻了好久,上面有好多老知青的留言,其中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於是在這裡帖出來。

詩:寒風怒吼山也搖,北疆荒原走一遭。雖然獻出青春顏,畢竟回杭看錢潮。

—— 黑龍江兵團十九團知青

知青事,魂牽夢繞難忘。荒友情,千絲萬縷愈濃。

終於如願以償,又見到了戰友,又回到了知青年代,千滋百味又湧上心頭。

——獨立二團九連十名知青——天津知青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從官窯博物館到知青紀念館流水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