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說到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吃頓火鍋排第二,就沒什麼事敢稱第一了。

而火鍋界最大牌的“明星”企業又非海底撈莫屬。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不知道海底撈是不是覺察到了這一點,在消費者“報復性消費”的呼喊聲中默默漲了一波價。


餐飲業沒等來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消費者先等來了餐飲業的報復性漲價。


1


在全行業復工的大勢下,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餐飲行業也從“冬眠”中醒來,各地線下門店陸續開灶營業。


在堂食熱度最高的海底撈,很多網友發現,不僅菜品集體漲價——現炸酥肉從28元漲到了44元,漲幅超過30%;半份土豆片13元,合每片1.5元;米飯7元一碗;調料10元每位,更難以接受的是,菜量還有所下降,

“半份鵪鶉蛋21元,12個,分量少了很多。”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然而,這樣的漲價幅度和同樣身為明星企業的西貝相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一份土豆燉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


對於漲價,海底撈倒是承認得很痛快:“因為疫情的關係,各地的門店在復業後的餐桌數量、接待客戶數量方面都還有所限制。員工無法滿員工作,就餐人流量也不太固定;各地門店位置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所以漲幅也不一樣,整體控制在6%左右。


顯然,海底撈正摩拳擦掌,要把疫情下的損失賺回來——既然客流量減少了,那就提高客單價。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2


海底撈漲價背後,的確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遭遇的損失。


據悉,2020年1月26日,海底撈在大陸地區的門店開始為期六天的暫停營業,此後又將停業恢復時間無限延長。直至3月12日,海底撈才陸續恢復正常營業。


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


疫情的影響是全行業性質的,幾乎所有人都受到了波及。即使餐飲業損失最為嚴重,國家政策也有針對性地對餐飲業傾斜,為其提供了最全面的政策支持。


2月份,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即完成核批西貝餐飲授信額度5.3億元;海底撈也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


一邊拿著疫情公開向國家和政府“哭窮”,享受著政策上的降稅減租、低息貸款,一邊將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轉嫁給消費者,只能說兩隻手薅羊毛的確比一隻手效率高、來得快。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西貝董事長稱企業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而與眾多商家被擺上檯面的公開“哭窮”相比,揹負房貸、車貸等壓力的消費者默默忍受著的降薪、失業似乎更為致命,也因無人問津而顯得更為慘慼。


而且,店面開遍中國各大城市的海底撈,真的到了要靠漲價才能回血挽回損失的地步了嗎?


3


根據前幾日海底撈公佈的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海底撈實現營收265.5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6.5%;淨利潤達到23.47億元,同比增長43.59%。在行業中,一騎絕塵,還將董事長張勇送上了新加坡富豪榜榜首的位置。


在佔領下沉市場方面,海底撈的表現也十分驚人。2019年,海底撈全年共開出308家門店,除去節假日,海底撈幾乎以1.2天開1家門店的速度在狂奔。


海底撈的提價同樣在資本市場迎來利好。4月7日,海底撈股價高開高走,當日港股收盤,股價漲幅4.81%。兩日內海底撈股價漲超6.8%,市值飆升10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超94億元)。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20多年前,在張勇夫婦創辦海底撈的時候,它“令人窒息的服務”讓餐飲業乃至整個服務行業汗顏。從此,“頂級服務”成了海底撈叫板市場的資本,它的爆紅給所有的服務企業都上了一課。


那時,儘管海底撈的價格比同類火鍋店稍貴一點,但衝著這樣的服務,多掏點錢也值了。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雷軍對海底撈的高度評價


可以說,海底撈正是靠著消費者認可和喜愛的服務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現在海底撈上市了,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商業規模,卻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過河拆橋,消耗掉食客的好感與信任,隔壁巴奴、小龍坎、朝天門怕是做夢也會笑出聲來。


而且海底撈也必須意識到,時至今日,優質服務已經不再是海底撈的“絕對王牌”。


4


隨著疫情好轉,目前大多數餐飲企業都已經正式復工,但是生意卻還遠遠沒有恢復元氣。許多商場人流稀少,甚至出現餐廳服務員比顧客還多的詭異景象。


這樣的景象在全國各地反覆上演,人們對疫情的恐慌和焦慮還沒有完全散去,期待已久的報復性消費沒能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復工後的客流量只有疫情前的20%。這讓餐飲行業意識到,賴以生存的基礎仍然是足夠的客流。


相對於海底撈“客源不夠,漲價來湊”的商業邏輯,諸多中小企業打折降價吸引消費者、促進市場回暖的表現更值得讚賞。就在海底撈宣佈漲價的時候,麥當勞推出了一款週一會員半價桶,原價81元,售價39元。消費者蜂擁而至,搶到麥當勞小程序崩盤。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所有人都明白,在這特殊時期,物美價廉、凝聚客流才是王道。


以服務起家的海底撈,在教會了整個行業用心服務後也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即使它的服務無法被超越,但它在菜品口味沒有什麼優勢的情況下,仍在價格競爭上落後了整個行業一大截。


況且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適當漲價即使有一定的商業邏輯,也會面臨口碑崩盤的危險。


5


我們再來談談漲價這個商業邏輯。


有人認為企業有漲價的自由,消費者也有選擇的自由,消費不起不去吃就行了。


道理似乎是這樣,但海底撈的漲價遠沒有這麼簡單。


我在那些以為能夠置身事外的撈錢商人,你且看這篇文章中說過,這種消費者的選擇自由是商家站在絕對強勢的位置上,把消費者推向懸崖邊上的強制性選擇自由,即:我漲價了,你要麼甘心多掏腰包,要麼去吃路邊攤。店大欺客的邏輯就是被這些所謂的選擇自由慣出來的。


而且,作為行業明星企業,海底撈、西貝的漲價行為極有可能給行業釋放一些信號,從而導致行業集體性漲價。就在筆者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多個品牌奶茶漲價#

登上熱搜,其中喜茶多款產品漲價2元,頭部奶茶品牌邁入30元時代。


海底撈,這次真的有點“撈”


市場經濟模式下,對於自負盈虧的企業來說,風險與收益並存。經營企業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投資行為,存在也應該存在著風險與收益的博弈。如果市場環境良好、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喜笑顏開,一遭遇環境危機就通過漲價從消費者身上找補,讓消費者為自己輸血,這樣眼中只有利潤的企業,必定不能長久。


不過,海底撈至少讓消費者明白了一件事: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打折,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漲價。

對於海底撈等商家漲價,你怎麼看? 單選
0人
0%
受疫情影響,成本提高,可以理解
0人
0%
說好共克時艱,卻讓消費者買單,不能接受
0人
0%
無所謂,錢多任性
0人
0%
無所謂,從不去海底撈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