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雙雄對弈:隆基、中環之爭走向何方?

在多晶市場被單晶吞食之後,隆基股份、中環股份這兩家單晶巨頭已佔據全球硅片產能的半壁江山。雙方在體制、模式上存在巨大差異的背景下,兩巨頭之間的正面碰撞是否已變的不可避免?

文 | 沈小波

太陽能硅片的方向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這源於兩個力量相當的硅片巨頭的意見分歧。2019年8月16日,中環股份在天津思卡爾頓酒店推出了一款210mm的大尺寸硅片M12,中環股份將這款硅片新產品命名為“夸父”——一個神話中不懈“逐日”的英雄——中環股份對這款硅片寄予厚望。中環股份董事長沈浩平宣稱,這是“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將“顛覆”整個行業。

這個發佈會的11天前,8月5日,隆基股份在陝西華山腳下召開了“華山論劍166時代”研討會。隆基股份在2個月前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首次發佈了166mm尺寸的M6硅片。隆基股份希望通過研討會來統一行業認識。就像在2016年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承諾保持單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價差在0.6元/片以內,拉開了單晶時代到來的帷幕一樣,李振國在研討會上為“166時代”造勢:166mm硅片是目前硅片的最佳尺寸,希望硅片生產商和客戶都能統一到這個尺寸上。

硅片是太陽能產業的關鍵環節。通過將多晶硅料鑄錠成硅錠或拉晶成硅棒,再切割就形成了硅片,因為生產工藝的不同,鑄錠形成的硅錠,切割成了多晶硅片,硅棒則切片成了單晶硅片。硅片再向下可以加工成太陽能電池,到最後封裝成組件,和其他輔件安裝成了太陽能電站,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

在過去的5年裡,硅片行業的變革影響了整個太陽能產業鏈。2014年,中國多晶硅片的市場份額達到了80%,全球市場的份額也近似。隆基股份、中環股份是單晶硅片這個小眾市場裡的領頭羊。但從2015年開始,轉換效率提升成為產業的中心邏輯,太陽能產業技術演進的天平向具有效率優勢的單晶傾斜。到2019年,單晶在太陽能市場的比例在中國、全球都超過了50%,這一趨勢還在持續演進。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從小眾市場走向了太陽能產業的中心舞臺。

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的硅片合併產能在2019年達到了68GW,接近全球硅片總產能的一半。兩家同時宣佈了龐大的硅片擴產計劃,在可見的將來,隆基、中環兩家的硅片產能在全球硅片市場中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升。

在單晶替代多晶的歷史潮流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一躍成為全球頂尖的硅片生產商,並主導著太陽能產業鏈的發展方向。但在多晶市場逐漸被單晶吞食乾淨之後,這兩家硅片巨頭的碰撞似乎已不可避免,尺寸上的分歧已經帶來了產業的分裂。隆基、中環都是單晶硅片生產商,但在模式、體制等方面卻大相徑庭,兩者的競爭,將走向何方?對產業又將帶來什麼影響?

光伏雙雄對弈:隆基、中環之爭走向何方?

新時代、新巨頭

單晶時代到來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隆基股份最早公開發聲,預言單晶將替代多晶,但也沒有意料到單晶的潮流來得如此迅猛。

2014年,隆基股份就看到了單晶的市場潛力,在當年11月收購了樂葉光伏科技公司,作為自己的單晶電池、組件平臺,向下遊拓展,親自開拓單晶市場。到了2015年,隆基越發確定單晶的未來前景。

彼時,以隆基股份董事長鍾寶申為代表,隆基多名高管公開表達觀點,認為單晶將在不久的將來取代多晶,成為市場主流。2016年,鍾寶申預言到2019年,中國單晶市場份額將超過多晶,如今這一預言已成為現實。

但在當時,多晶仍然是市場的絕對主流,市場對隆基的觀點充滿疑慮。即便是隆基自身,儘管堅信單晶前景,也未能充分估計到單晶市場的增長速度。2016年,隆基曾計劃到2019年將單晶硅片的產能擴張到20GW。而在2013年,隆基硅片產能僅1.3GW,2015年也不過5GW。但產能如此快速的擴張仍趕不上單晶市場的迅速膨脹,隆基已經將產能計劃調整,到2019年底,隆基實現硅片產能36GW。

政策的助力,以及一連串的技術革命,使得短短數年間,單晶就在中國、全球實現了對多晶的逆轉。

2015年之前,單晶在中國市場佔比不足5%,2015年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了15%。2015年推出的“領跑者”計劃是關鍵原因之一,國家能源局對參與“領跑者”項目的組件效率標準為多晶組件16.5%、單晶組件為17%。僅有約2成產能多晶組件符合這一標準,而單晶組件則普遍在標準之上,單晶組件在“領跑者”項目具備了相對優勢。

2015年,“領跑者”光伏項目共1GW,次年就增長到了5.5GW。藉助“領跑者”項目,單晶的市場規模迅速從低谷攀升。

在2015年,已經有很多業內人士看到了單晶未來的增長潛力。到2015年,多晶效率增長已經接近天花板,未來面臨高效單晶的挑戰。由於組件價格不斷下跌,光伏系統中輔助系統等成本比例上升,更高效率可以降低輔助系統的成本,如減少支架、徵地等,從而消弭與多晶的價格劣勢。

這一趨勢決定了單晶將逐漸扭轉相對多晶的價格劣勢,接下來連續發生的技術更迭則大大加快單晶崛起的步伐。

在硅片的切片環節,通過應用最新的金剛線切割工藝,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資料顯示,相對傳統砂漿切割,金剛線切割技術可以使切割機單機硅片產能提升100%,降低硅耗25%,提升生產效率85%,降低綜合成本30%。

金剛線切割後的多晶硅片,應用在電池端存在瑕疵(後採用制絨工藝解決這一問題)。單晶不存在這一問題。隆基股份2015年末完成了金剛線改造,多晶硅片廠商完成金剛線改造則要到2017年之後。

隆基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向下遊擴展產業鏈,並快速擴張產能,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隆基發出價格攻勢,李振國在2016年SNEC上海展會上承諾,將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的價差控制在0.6元/片以內,以保證相同性價比。

“領跑者”計劃和金剛線改造推動單晶的市佔率加速升高,而在電池端,PERC技術的應用則決定性的推動了單晶對多晶的替代。

近年來,PERC技術由於較為成熟、新增成本較低,在提升電池效率的諸多技術中脫穎而出,成為電池的主流增效技術。PERC電池2016年開始規模量產。據第三方機構PVInfoLink預計,2019年單晶PERC電池產能預計達到116GW,迅速替代常規電池。

在這一輪技術革新浪潮中,多晶硅片存在先天劣勢,推出的多晶硅片疊加PERC技術和黑硅(即制絨工藝)的多晶電池產品,無法與單晶PERC電池競爭。

第三方市場機構IHS Markit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有的PERC產能中,多晶PERC的產能不足5%。

由於產業的進步,未來單、多晶的比例趨勢也在修正。去年,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單晶替代多晶是趨勢,但多晶不會消亡。多晶的特點是效率低但成本也低。更低價格的多晶光伏產品在一些對價格敏感的特定市場仍有空間,其次,在單晶硅片的生產工藝中,將產生一些適合生產多晶硅片的較低質多晶硅,這些低質多晶硅只能做多晶硅片。

第三方產業諮訊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資深分析師江亞俐表示,到2019年底,一線大廠的單晶硅片成本已經低於多晶硅片中、大規模生產商。在單晶供不應求的時候,單晶硅片價格堅挺,多晶硅片憑價格優勢還有市場空間。隨著單晶硅片產能迅速膨脹,更低成本的單晶硅片將會進一步擠佔多晶硅片的空間。

在這股單晶增長的歷史潮流中,一直堅守單晶領域的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得以迅速擴張。2019年4月,隆基股份公佈2019-2021年的三年擴產計劃,其中計劃單晶硅棒/硅片產能2019年底達到36GW,2020年底達到50GW,2021年底達到65GW。但隆基已經在事實上加快擴產節奏,就在近日。李振國對媒體表示,隆基實際硅片產能已經超過60GW。

中環股份動作稍慢,但擴產一樣迅猛。中環硅片生產最重要的基地在內蒙古。中環股份2009年成立了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到2015年末,建成了一、二、三期項目,硅片年產能4GW。2016年,中環加快擴產節奏,開始推進4期項目,並在次年逐步投產。截至2019年6月,中環股份硅片產能達到30GW,並在年底產能優化到33GW。

在這個單晶新時代,隆基股份、中環股份迅速擴張為“唯二”的兩大硅片巨頭。隆基股份多次公開表示,硅片的擴產目標是在硅片市場佔據40%-45%的市場份額。中環的目標與隆基相近,去年7月18日,中環內蒙基地5期項目舉行“上樑”儀式,正式開工建設。中環預計,隨未來五期項目建設達產,硅片產能將突破56GW,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45%。

硅片的“戰國時代”

一場關於更大尺寸硅片的混戰席捲了整個太陽能產業鏈。每個製造商都希望通過更大尺寸硅片來佔領市場的制高點。

隆基的166mm硅片是在去年6月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首次亮相的。166mm是指硅片的邊距,邊距越大硅片的面積也越大。隆基股份希望通過166mm硅片來統一硅片行業多尺寸並存的混亂局面。

硅片向大尺寸演進是產業趨勢,更大尺寸硅片在產業鏈各環節都有增益,從硅片、電池到組件,產線是按片運行,由於硅片變大,等於變相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在電站端,更大硅片攤薄了輔助系統,比如可以適用更少的支架、電線等,也就降低了度電成本。更大的硅片也迎合了客戶對組件更大功率的偏好。

新硅片的成功需要平衡收益與支出,增大硅片尺寸可以帶來各項益處,但也帶來電池、組件產線的升級改造,改造則需要投入成本。一般來說,新硅片的尺寸變得越大,收益更高,下游電池、組件的改造費用也會更高,硅片生產商必須考慮到下游電池、組件生產商的接受程度。

光伏雙雄對弈:隆基、中環之爭走向何方?

2013年底,隆基、中環、晶龍、陽光能源、卡姆丹克5家企業聯合發佈M1與M2硅片標準,將硅片的尺寸從156mm,提升到156.75mm,這一尺寸的微調增大了硅片的面積,但利用了組件封裝電池片的冗餘空白,不改變組件的尺寸,電池、組件產線僅需微調就可以容納156.75mm硅片,很快受到市場歡迎,成為市場主流,硅片尺寸標準得到了短暫的統一。

遵循156.75mm硅片的成功邏輯,晶科能源推出了158.75mm方單晶硅片,由於採用方單晶硅片,通過減少硅片邊角留白,帶來硅片面積提升僅3%,但在60片組件上功率提升達到了10W,組件的面積也沒有明顯的變化,電池、組件產線同樣可以通過較小的調整就可以兼容158.75mm硅片,很快吸引了一批追隨者。

晶科能源是全球最大的組件生產商,同時擁有自己的電池、硅片產能,與隆基股份的產品結構相反,晶科組件產能最大,電池、硅片產能較小;隆基則是硅片產能最大,電池、組件產能較小。

156.75mm硅片之後,業內出現了多個尺寸的硅片,158.75mm硅片在其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市場的積極反饋,也推動晶科能源持續保持全球組件出貨第一的位置。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隆基推出的166mm硅片的實際競爭對手是158.75mm硅片。166mm硅片是現有電池、組件產線能兼容的最大尺寸硅片,相比158.75mm硅片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益,但同時也需要不菲的改造成本。

根據多個電池、組件廠商反饋的信息,為兼容166mm硅片,1GW電池產線改造成本約在2000萬元,1GW組件產線改造成本約在2500萬元。

隆基作為力推166mm硅片的廠商,電池、組件產線已經全部改造為可以兼容166mm硅片,但產業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比如晶科、晶澳太陽能、東方日升等均未改造產線兼容166mm硅片。

在隆基推出166mm硅片之後兩個多月,中環股份出人意料的推出了210mm硅片,沈浩平公開表示,210mm硅片是“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將“顛覆”整個行業。

210mm硅片相比之前的硅片尺寸的提升幅度更大,同樣遵循大尺寸硅片的邏輯,對產業鏈各環節及電站端都帶來更大的增益,但相對而言,投入也更大。正如隆基所說,現有電池、組件產線能兼容的最大硅片尺寸是166mm。要兼容210mm硅片,需要新建電池、組件產線,不僅如此,在上游的拉晶、切片環節,也需要投資新產能。

隆基樂葉產品營銷總監王夢松表示,這要看設備的新舊程度。2019年後投資的拉晶爐可以升級兼容210mm硅片,切片機要專門就切割210mm定製,2020年後投資的切片產能才能匹配210mm硅片。

這意味著一旦210mm硅片成為市場主流,現有的拉晶、切片、電池、組件產能都將成為無效資產。

210mm硅片因為尺寸更大,可以帶來更多增益,但這種增益能否大到整個產業拋棄已有產能呢?目前還是未知之數。

王夢松表示,到2019年底,PERC產能估計超過了100GW,這些產線大部分還沒有收回投資成本,電池投資商很難拋棄這些資產,重新新建產能兼容210mm硅片,而現有產能能兼容的最大尺寸硅片就是166mm硅片,隆基對166mm硅片充滿信心。

中環210mm硅片推出後,電池廠商通威股份、愛旭科技新投產的電池產線都宣佈能夠兼容210mm硅片;組件廠商東方日升、天合光能都推出了基於210mm硅片的組件新品,由於採用了210mm硅片,組件功率都達到了500W。

東方日升組件研發高級總監劉亞鋒表示,新建產能都會兼容210mm硅片,這是因為太陽能產業技術更迭很快,投資商出於避險心理,會選擇兼容210mm硅片。另外,兼容210mm硅片的電池、組件產線,如果市場需要,只要很小改動,就可以兼容較小尺寸的硅片,比如166mm、158.75mm等尺寸硅片,“無非是損失一些效率。”

東方日升在浙江義烏投資的5GW組件新產能,目前已投產1.5GW,預計今年第3季度再投產1.5GW,都可以兼容210mm硅片。劉亞鋒說,東方日升現有硅片產能主要尺寸規格是158.75mm,有少量兼容166mm,未來不再升級166mm,而是直接投產兼容210mm硅片的新產能。

業內對210mm硅片的前景存在巨大分歧。東方日升是堅定的看多派。劉亞鋒認為,太陽能行業與傳統行業漸進式的技術進步不同,往往是顛覆性的技術革命,210mm硅片出來,舊有的產能很快會被淘汰,“最多也就3、4年時間。”這與沈浩平關於210mm硅片將顛覆行業的觀點相合。

第三方諮詢機構集邦新能源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硅片市場主流還是156.75mm硅片,市佔率在40%左右,158.75mm硅片市佔率在20%左右。

集邦新能源分析師陳君盈表示,2019-2021年,全球硅片行業進入了“戰國時代”,各家推出的大尺寸硅片“百家爭鳴”。今年158.75mm硅片的市佔率將達到33%,156.75mm硅片市佔率將略低於158.75mm硅片。2019-2021年,硅片市場將是一個158.75mm硅片市佔率逐漸升高,156.75mm硅片市佔率逐漸降低的過程,其他大尺寸硅片161mm、166mm、160mm,市佔率均為10%-20%之間,至少在2020上半年尚無法撼動158.75mm硅片的主流地位。到2023年,預計158.75mm硅片的市佔率將達到40%,166mm硅片的市佔率將達到15%,210mm硅片由於供給的廠商不多,市佔率在10%以下。

中國光伏協會的觀點和集邦新能源有較大差異,預測160mm以上尺寸硅片將更快對較小尺寸形成替代。中國光伏協會認為,2019年仍然以156.75mm為主,市場佔比約61%;158.75mm佔比為31.8%,是現有電池及組件生產線最易升級的方案,2020年156.75mm尺寸佔比將快速下降,160-166mm尺寸佔比將增長為34%。

觀察人士認為,從各方的商業考慮出發,隆基推出166mm硅片是基於各方面因素的最優解,既考慮了現有產能的兼容度,又迎接了158.75mm的挑戰,隨著166mm硅片市佔率逐漸升高,也能最大化利用已有產能,為後續投資爭取空間;對中環股份來說,推出210mm硅片可對資本市場產生正面影響,而以技術革新者的面目出現,也極大的提振了中環股份的品牌形象。

具體各尺寸硅片的前景如何,各方分歧巨大,最終仍將由市場決定。業內公認,硅片行業將迎來一個多尺寸硅片共存的時代。王夢松認為,“提高組件功率是趨勢,但210mm未必就是最佳尺寸。”

光伏雙雄對弈:隆基、中環之爭走向何方?

迥異的模式取向

除了硅片尺寸取向存在差異之外,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的模式亦不相同。隆基專注光伏行業,從硅片向下遊延伸,打造了硅片、電池、組件一體化的業務模式;中環股份則雙業務驅動,同時發展半導體材料和硅片業務,在硅片下游的電池、組件,中環始終有意識保持距離。

隆基股份的前身是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立於2000年。從2000年-2005年,隆基的主要業務是半導體材料、設備的開發、製造和銷售。2006年,隆基開始正式進入硅片時代,並確定單晶路線,逐漸成長為單晶硅片領域的領頭羊。

2014年,隆基剝離自身的半導體資產,聚焦於太陽能產業。同年11月,隆基收購浙江樂葉科技有限公司85%股權,並將其定位於自身的電池、組件研發、製造、銷售平臺,開始大規模向下遊擴張。

隆基向下遊擴張源於其對單晶前景的判斷。隆基一開始希望專攻硅片環節,由下游組件生產商來擴大單晶電池、組件的生產。2014年上半年,帶著對單晶電池、組件市場潛力的判斷,鍾寶申和李振國陸續拜訪了國內的幾大組件生產商,遊說他們擴大單晶電池、組件產能,沒有得到積極反饋後,隆基下定決心發展自己的電池、組件業務。

回顧過去,多位隆基內部人士表示,也正是抓住了單晶的歷史機遇,整個單晶市場長期供不應求,隆基的電池、組件業務很快發展起來,品牌得到了下游市場客戶的認可。“現在這個機遇期已經過去了。”

時至今日,隆基在電池、組件市場的地位已經舉足輕重。多個諮詢機構的報告均顯示,2019年,隆基組件的出貨量排在全球第四,次於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和天合光能。

隆基在迅速擴產硅片產能的同時,電池、組件產能也在同步膨脹。根據隆基2019年-2021年的擴產計劃,單晶電池片產能2019年底達到10GW,2020年底達到15GW,2021年底達到20GW;單晶組件產能2019年底達到16GW,2020年底達到25GW,2021年底達到30GW。隆基的目標很明 確,要進一步鞏固高效單晶一體化龍頭的地位。

中環股份在半導體行業的積累更深,前身可追溯到1969年成立的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之後又順勢進入太陽能行業,截至目前,太陽能板塊收入佔中環股份9成以上。2019年,中環股份營業收入168.87億元,其中新能源材料收入149.21億元,半導體材料收入10.97億元。

光伏雙雄對弈:隆基、中環之爭走向何方?

與隆基股份顯著不同的是,中環股份刻意避免打造一體化的太陽能業務結構。中環股份在硅片下游的電池、組件少有涉足。

“中環不會去和市場裡自己的主要客戶競爭。”沈浩平說,“只要我還是總經理,就不會變。”

中環股份更偏好技術選擇。沈浩平也多次公開表示,中環股份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推崇工程師文化。中環不太願意在電池端與自己的客戶發生競爭關係,但願意參與一些新技術。

比如,2019年11月,中環股份發佈公告稱,將參股美國SunPower公司美國、加拿大之外的太陽能電池與組件業務,這些業務將分拆為一個獨立的公司,中環最終將持股28.8480%。中環股份的目標是這家公司的IBC電池技術,中環看好IBC電池技術與自家的210mm硅片結合後的市場前景。

中環股份與SunPower公司合作多年。早在2015年8月,中環就和SunPower公司合資成立了東方環晟光伏(江蘇)有限公司,2017年2月引進了SunPower高效疊瓦組件技術,來推動“5GW高效疊瓦組件項目”投資、建設。

沈浩平表示,中環的組件項目聚焦在疊瓦技術,目標是拓展高端組件市場,同時採購電池也會盡可能選擇自己硅片的下游客戶,加深合作關係。沈浩平致力打造的這種合作生態,與隆基股份的一體化業務形成了鮮明對比。

2019年6月,隆基股份與通威股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高純晶硅、硅片合作事項達成合作意向。通威股份戰略入股隆基股份寧夏銀川15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入股後持有該項目30%股權;隆基股份按照對等金額戰略入股通威股份包頭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入股後持有該項目30%股權,雙方同時承諾採購向對方採購相對應的多晶硅、硅片。

這份協議同時還承認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隆基鼓勵通威在高純多晶硅領域做強做大;通威鼓勵隆基在硅片領域做強做大。但這份協議在雙方關於電池、組件業務的合作語焉不詳,僅表示“保持緊密溝通,探討合作機會。”

事實上,在光伏行業,通威股份在多晶硅環節排名前列,太陽能電池更是位列全球第一。但隆基越來越大的電池產能,實際上已經與通威產生競爭。隆基內部人士表示,與通威的合作是“基於商業利益考慮。”

相比之下,中環與保利協鑫的合作則密切的多。與隆基、通威合作類似,中環股份持股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0%股份(保利協鑫新疆多晶硅基地,持股已調整為27%),保利協鑫持有內蒙古中環協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30%股份(中環內蒙硅片基地5期產能,保利協鑫今年3月17日宣佈退出)。

保利協鑫向中環股份提供上游多晶硅料,中環股份則承諾提供一部分單晶硅片,來彌補保利協鑫單晶硅片不足,除此之外,保利協鑫充足的切片產能,還為中環股份提供切片服務。協鑫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圍繞中環股份的210mm硅片,保利協鑫的切片機已全部改造可以切割210mm硅片。3月28日,協鑫系下屬組件平臺協鑫集成發佈公告,將在合肥投資一期15GW可兼容210mm硅片的組件產能。

沈浩平表示,中環股份也是通威股份多晶硅的主要客戶之一。而中環的硅片,在通威太陽能電池的硅片採購中,與隆基的體量相當。

觀察人士認為,中環股份的這種戰略選擇,有利於產業鏈去扶持中環股份,來平衡越來越強大的隆基的影響力,中環聚焦在硅片環節,並持續進行半導體行業大硅片研發,對太陽能硅片業務也有帶動。這次中環率先發布210mm硅片,就和中環在半導體行業12英寸大硅片的技術積累密切相關。

上述人士表示,隆基股份的一體化模式,則讓隆基在光伏行業的上升期賺得儘可能多的利潤,並推動隆基成為太陽能行業最具價值的公司,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但如果太陽能行業整體不景氣,一體化模式就會反過來加大公司運營的壓力。

國有VS民營

中環股份是光伏行業裡少有的國有企業,這與隆基股份民營企業的身份不同。在競爭激烈、技術更迭快速的光伏行業,中環股份的國有體制導致決策相比較慢,容易錯失市場機會,並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過去的5年裡,隆基股份通過對單晶前景的預判,從2014年起大膽佈局下游,並大規模擴產,其商業決策力和執行力令業界印象深刻。

民營企業決策快,對市場反應靈敏,勇於承擔風險,隆基的快速發展證明了這一點。相比之下,中環股份在單晶上的佈局比隆基要慢,在2017年之後才開始大規模擴產。中環的慢節奏與體制有關。

中環股份的控股大股東是天津市國資委,天津國資委間接持有中環股份37.01%的股份,是中環股份的實際控制人,這意味著中環股份將納入天津的國資管理體系,中環股份的投資決策首先需要通過天津國資委的監管和審批通過。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9年,中環股份想在內蒙投資硅片基地,反對的聲音就很多,可研報告就寫了“七八次。”

“國有決策體系,懂的人不懂的人都要說兩句。”沈浩平說,這導致和同行相比,做同一件事,“要慢上半年甚至更多。”

另外,國有企業不被鼓勵做冒險性、前瞻性的投資決策。隆基在多晶佔據市場頂點時,就敏銳發現了單晶的潛力,開始擴張佈局,並在之後享受到了豐厚的回報。中環很難複製這一點。

中環股份2017年之後能夠實現大規模投資擴產,是因為市場已經證明了單晶的成功。“我老沈是‘順水推舟’而不是‘標新立異’。”沈浩平說,“這也是國有企業領導人的悲哀,一定要市場上有人證明成功了,才能去做,而不是殺出一條血路。”

國有體制在市場行為上不鼓勵冒險,中環股份又是一個技術立企的公司。沈浩平透露,2012年之後,中環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把半導體行業的8英寸硅片做好。到了2017年,是12英寸大硅片技術突破的關鍵期,解決了12英寸大硅片的技術框架後,中環才集中全力去把太陽能硅片做大做強。

中環股份的技術是沈浩平的驕傲。沈浩平多次公開表述,從2002年以來,圍繞單晶的所有的重大技術創新,沒有一個不是中環創立的。這一觀點業內存在不同意見。

沈浩平對此也有反思,他說,中環的技術沒有和商業決策和市場執行力很好的結合起來。回顧過去幾年,他很遺憾的是,中環有好的技術和技術創新能力,卻沒能轉化為商業競爭的優勢。

國企在薪酬激勵方面也容易處於不利地位。國企一般有工資總額限制,每年增長有限,國企員工待遇往往低於同業頂尖的民營公司,這可能引發人才流失。不過沈浩平說,中環股份員工收入的中位數在行業里名列前茅。

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普遍效率較低,做同樣的事,很可能成本要比民營企業要高。對比中環和隆基可以很明顯看出這一點。中環股份的資產週轉率要明顯低於隆基。根據2019年中報的數據,隆基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139.2億,對應營收141.11億,而中環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84.84億,對應營收79.42億(90%以上收入來自光伏產品);在利潤率上,隆基也甩開中環一個檔位,根據2019年中報,隆基的毛利率為26.22%,中環股份僅為16.85%。

沈浩平說,中環股份一直在想辦法改變。中環股份在工業4.0上有很深的技術積累,通過提前佈局,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中環股份的國有體制也正面臨變革。1月19日,中環股份發佈公告,控股大股東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的兩個股東,天津津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天津渤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準備轉讓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100%股權。

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持有中環股份27.55%的股份。這次股權轉讓意味著中環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變更,中環國有體制帶來的競爭劣勢有望改善。

光伏雙雄對弈:隆基、中環之爭走向何方?

正面衝突會否到來?

在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中,中環股份和隆基股份的競爭談不上激烈。單晶替代多晶的浪潮以及光伏市場每年的快速增長,使得單晶硅片供不應求,中環股份、隆基股份忙於擴產滿足下游需求。在推動單晶替代多晶方面,兩者還是同盟軍。

但這一局面正在發生變化。江亞俐認為,從長遠來看,光伏市場增長空間仍然巨大。但短期來看,至少2023年以前,由於單晶硅片廠商的快速擴產,單晶硅片產能過剩將開啟單晶廠商之間的價格競爭。

江亞俐表示,根據已宣佈的擴產節奏,前三名的單晶廠商隆基、中環及晶科的產能在今年年底將超過120GW,而2023年以前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裝機預計也不過150GW。

今年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影響,IHS Markit已經調整了今年的新增光伏裝機,預計今年新增裝機105GW,同比2019年下降16%;彭博新能源財經也下調了新增光伏裝機,預計今年全球的新增裝機為108GW-137GW。

江亞俐認為,在硅片產能過剩的市場情況下,比拼的是各家硅片廠商的成本控制能力,成本越低,獲得的市場空間也越大。

沈浩平表示,中環不擔心未來的硅片競爭,中環有多年的單晶技術積累,單晶設備都由中環自己定製製造,新進入者短期很難達到中環的水平。

“中環的產能佈局,只看隆基。”沈浩平說,硅片產能過剩,需要擔心的可能是隆基、中環之外的硅片生產商。

事實上,光伏產業的規則透明,誰能給電站端帶來更低的度電成本,就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中環、隆基的硅片之爭,是整個太陽能產業鏈激烈競爭的一個局部,近年來,通過採用PERC工藝,太陽能電池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隨著太陽能電池效率增長放緩,競爭來到了硅片端,同時電池行業也 在醞釀新的技術更迭。

太陽能產業鏈圍繞降低度電成本的激烈競爭,極大的提升了光伏發電的競爭力,拓展了光伏未來的市場空間。

2019年7月,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2019年《新能源展望》,報告指出,到2050年,電力結構中風能和光伏會從目前的7%上升至2050年的48%。

《新能源展望》指出,2050年,隨著太陽能技術快速進步,光伏組件平均成本會大降63%,會非常便宜。從2010年以來,組件成本已經下降了89%。未來10年,隨著製造商不斷提升效率,光伏組件成本還將有望下降34%。

隆基樂葉副總裁唐旭輝表示,光伏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已經是最經濟電源。在歐美,光伏正在對存量火電進行替代;而在東南亞、印度,由於經濟性佔優,光伏取代火電成為新建電源的首選。

唐旭輝認為,中國過去新能源的發展一直是依靠增量市場,每年的電力需求在增長,新能源在發展,火電也在發展,但是在電力需求放緩的背景下,以現在新能源的規模,要再保持高速增長,需要開始觸動存量市場,去替代火電。

與東南亞等國外地區不同,中國有存量龐大的火電資產。唐旭輝擔心國內會反而保護火電,影響到光伏在國內替代存量的過程。

沈浩平則認為,即使有保護,也是短期影響。從長期來看,新能源增長替代化石能源是大勢所趨,光伏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和隆基的競爭”,沈浩平說,“市場足夠大,完全容得下兩家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