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模式不一般!“三區聯動”解決普及率低問題

這個模式不一般!“三區聯動”解決普及率低問題

這個模式不一般!“三區聯動”解決普及率低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提升廣大群眾自救互救能力,是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也是助推健康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各級紅十字會主動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開展了大量群眾性救護培訓工作。

但是,我國居民急救知識普及率以及應用水平總體較低,培訓率有待提高。為此,上海市紅十字會提出構建“院區-社區-校區三區聯動”應急救護培訓體系,並在松江區開展試點工作。試點時,“校區”確定為松江片區高校,包括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社區”是指松江社區,居民,群眾;“院區”是指冠名紅十字醫療機構,即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

目標與機制

共同目標。“三區聯動”的目標是提升全民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保證全民健康和安全。該模式利用院區、社區、校區的獨特優勢發揮聚集效應,通過加強三區之間的溝通,打破三區之間的界限,整合校區與院區現有的應急救護資源,合理配置和對接,發揮醫院應急救護,大學生產學研一體,社區統籌、組織和協調等特色,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加快建立大數據平臺,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達成資源共享,以解決我國救護師資短缺,公眾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普及率低的問題,將三區效益和價值利益最大化。

这个模式不一般!“三区联动”解决普及率低问题

運行機制。2018年,上海市松江區院區、社區、校區三區共同制定活動方案,並簽署三方合作協議,確定了目標和任務。按照規劃,松江區將構成“一隊、三區、三結合”的佈局,共同推進應急救護合作的開展。“一隊”指建設應急救護志願者隊伍。在市紅十字會領導下,由院區、校區、社區共同籌建,聯合管理,成立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考核、科學研究、宣傳推廣為一體的應急救護志願者急救隊伍。“三區”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松江社區,居民,群眾,松江片區校區組成。“三結合”指理論與實踐結合,普及與提高結合,理論與實務操作結合。

聯動機制。在醫院、社區、校區三者之間形成交流合作聯動模式,為居民提供規範化、統一化的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提升居民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我保護能力。

“三區”並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互進、互動、互補、協調、共享,雙向的關係。社區為院區和校區提供平臺,院區、校區為社區居民群眾提供資源和技能設施,院區為社區居民和群眾提供專業指導服務。同時,社區對院區和校區對社區群眾開展的培訓結果給予反饋與意見,三者的內在“雙向”聯繫構成了“三區聯動”機制的基礎。

管理體制。發揮上海市紅十字會主導作用,成立由市紅十字會領導、各區負責人參加的管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培訓與管理工作;對各區工作進行劃分,各負其責;建立規範化管理制度,確保落實責任,各區建立工作責任制,確保工作進度和質量;加強監督檢查,市紅十字會將加強對標準化培訓管理建設的監督檢查,加強經驗的普及和應用,確保建立良好的制度、規範的管理、有效的經營和亮點;紅十字會救護培訓中心需深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積極引進先進管理理念,按照服務對象滿意、群眾滿意的原則,實施培訓工作規範化管理。

分工與合作

院區。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為核心,聯合社區和校區積極探索“三區聯動”應急救護培訓模式。在醫院成立應急救護專家培訓組,包括急診科、創傷骨科、心內科、神經內科醫療專家,急診搶救室護士長,心內科護士長,在區紅十字會領導下,制定培訓計劃、培訓教材,並具體實施。

这个模式不一般!“三区联动”解决普及率低问题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作為上海市紅十字冠名醫院,具有專業、人才、場地、教學、科研、志願服務優勢,能將自身優勢與紅十字會的政策優勢相結合,為“三區聯動”開展公眾應急救護知識,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提供基礎保障,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急救護教育、培訓、宣傳、實踐、科研培訓體系。

校區。各高校提供場地,組織培訓生源。“三區聯動”發展模式促進高校與多方面的交流互動發展,為高校交流環境提供了多元化要素,一方面為高校應急救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地培訓資源,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新鮮經驗。另一方面,圍繞地方、社區重大決策,高校實際參與到城市健康安全建設中來,更好發揮高校的作用。“三區聯動”在應急救護領域也有可作為之處,可使校區有機會參與社會民生,參與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融入社會健康保障體系,間接為經濟發展作支撐。

社區。瞭解松江社區居民群眾(含企業群眾)應急救護知識水平,讓社區居民群眾參與應急救護培訓,提高救護知識掌握率。以松江社區為中心,建立區、街道、居民區三級網絡,重點在居民區組織培訓對象,安排協調居民參加急救講座和義診活動、現場演練,讓居民提升自救和互救的意識和能力,掌握有關急救知識和技能。松江區紅十字會協調院區參與,組織各社區應急救護師資參加第一輪培訓,並總結、反饋培訓效果,建立應急救護師資和居民資料信息庫。

實踐與效果

開展培訓。由醫院多學科團隊(即心內科專科護士、急診科護士、創傷、骨科醫師、急診科醫師、心內科醫師、神經內科醫師)和120醫師及社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校區大學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師資、院區冠名紅十字醫院負責人員組成“三區聯動”應急救護組,共同討論制定救護師資培訓方案、內容和計劃。自2018年8月至11月,開展社區急救師資人員應急救護培訓。每期39人,每期根據培訓內容確定學時數,即5至6個學時,共開展4期。

这个模式不一般!“三区联动”解决普及率低问题

規範標準。通過專家會議和第一輪培訓實踐探索,規範和標準化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製作了應急救護師資培訓手冊,初步建立並完善了受訓師資信息資料庫。為應急救護培訓基地建設、全民普及推廣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提供參考。

融合發展。在“三區聯動”發展模式下,使紅十字文化和精神更多的滲透到社區,居民、救護師資等也增添了社會責任感和為社區服務獲得感。三方共同為社會文明、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達成利益共享,以及區域內不同創新資源的緊密結合。“三區聯動”發展模式也促進了文化融合。

能力提升。通過“三區聯動”,醫務人員為更多的居民普及健康知識和急救技能,也為救護師資傳授了寶貴的經驗,讓他們在今後的志願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大學生們在普及救護培訓的社會實踐中不僅學到了應急救護知識、人道法知識等,還提升了志願服務意識,為更多社區居民帶來便利。

效能疊加。

通過“三區聯動”,改變了基層紅十字會原本單打獨鬥、資源緊缺、能力不足的局面,讓“救護技能”普及培訓、救護師資隊伍能力建設、社區居民服務基地建設等工作穩步推進。在此基礎上,社區、校區、院區的優勢都得到有效發揮。

作者:楊明珠(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護士長,本文繫上海市紅十字研究會2018年研究成果之一)

这个模式不一般!“三区联动”解决普及率低问题

閱讀 346

在看5

这个模式不一般!“三区联动”解决普及率低问题

寫下你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