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說起故宮,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了,這是明清時期皇帝與妃子們所居住的地方,同時也是皇帝的辦公場所。去過故宮的朋友們肯定就會有一個疑問了,這麼大一個故宮,一直都沒有發現古代皇帝和妃子用來上廁所的地方,這是為何呢?其實這主要是由於我們不太瞭解他們當初的設計風格以及生活習慣。下面的內容將會幫大家解決這個疑問,讓大家瞭解到古人是通過什麼樣的智慧來解決如廁的問題的。

廁所的起源

吃喝拉撒睡是我們每天都必須要做的5件事,所以對於古人來說也是一樣,而且他們早就發明出來供人們儲存糞便的地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廁所。只不過在最早期的時候,這種廁所是大家共用的,所以一般都是建造在道路旁邊。


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而且現在已經發現早在5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已經出現了我們現在農村最熟悉的路廁,也就是蹲廁,雖然那看似一個很小的土坑,卻表示了在當時人們已經開始注重於對環境的保護了。

而在西周至春秋時代,大多數廁所是和豬圈並排建造的,因為豬圈都是充滿著很臭很臭的豬屎味,再加上廁所長年累月使用之後也會產生和豬圈同樣的氣味,這樣並排建設之後,可以很好的解決多處汙染的情況。但是對於當時的奴隸社會來說,如果哪個廁所被棄用了,就會讓奴隸去填坑,這也從廁所文化顯示出當時的人民不平等。以下為《墨子.備城門》中對廁所的記載,這也顯示出當時民眾對於環境的保護,隔一定距離就會建造廁所。

“城上五十步一廁所”,“上廁所為城上之廁”,“溷則城下積不潔之處”。這裡提示了建在城牆上的就是“廁所”,建在城牆下的就是“溷”。

而後在經過各朝帝王們的更改,廁所的種類也越來越繁多,直至到明清時期出現了我們所熟知的官房,最終發展為現在我們所熟悉的馬桶以及蹲廁。當然廁所的改進也表明了人們向文明社會進步的同時,對環境的保護也跟隨著人們的發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人們的奢侈程度也隨著經濟的富足而提升。


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廁所的發展

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人們所用的廁所還只是一個小土坑。在當時還發生了一件很讓人意外的事情,就是當時的晉景公姬獳在吃了新產的麥子之後,感覺肚子很不舒服,就立即去廁所方便了一下,結果因此掉進糞坑兒窒息而死。對於這個晉景公來說,他可能是歷史上第1位因為掉進廁所而悶死的帝王了,這也說明在當時的土坑可能太大了,和我們現在的走很大的區別。

之後在西漢建立以後,人們就有了新的發明,也就是便壺,但是對於這種工具來說也只能是解決帝王的私人問題,對於普通的百姓很多還是隻能去公廁。而且經過考證,在西漢已經出現了男女分別的公共廁所,看來男女有別的文明行為在古時候就已經做到了。


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在唐朝時期,由於當時的皇帝在解決私人問題時所用的工具稱為李虎(源自西漢),為了和家族中的成員進行避諱,所以就把李虎改為獸子或馬子,在經過時代的變遷之後,也就成為我們現在所知的馬桶和尿盆了。

在宋朝時期由於當時經濟文化發展比較興盛,所以城市裡使用的基本都是馬桶,而且在街道上為了維持環境,還出現了專門清除糞便的人員,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官職,叫“右校署令和丞”。所以由此看來在當時的宋朝可是很看重環境衛生的。

那麼到了明清時期,又是怎麼樣解決自己私人問題呢?

由於在明清時期,自朱棣遷都北京建立了紫禁城,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故宮之後,固定的廁所就取消了。

由於這些君王自認為高人一等,所以他們要求不能夠聞到廁所的臭氣,這可難倒了當時的太監們。因為偌大的紫禁城有太監,宮女,后妃以及皇帝等人,這些零零散散加起來足有1萬多人,所以如果不安排專門的場所去解決每個人的私人問題,是很難正常生活下去的,所以在明清時期,他們使用的廁所工具叫“官房”。

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在皇帝和妃子想要上廁所的時候會通知太監或者宮女,把官房拿到專門解決私人問題的地方,這個地方也就成為了妃子和皇帝們專門上廁所的地方,而且它主要是分佈在每個房間的小角落,如果你去遊覽故宮的時候,發現哪些房子是空著的,沒有任何的佈局,那麼它在以前有可能就是皇帝或者妃子們用來解決個人問題的地方。

而且帝王們對於官房的製作也是有著很高的要求的,為了不讓臭氣讓皇帝聞到,所以當時的太監們就想到了一種方法,就是把檀香灰和一些泥沙放到官房當中,這可以很好的遮蔽到糞便的臭氣,所以這樣的官房不但能夠讓皇帝聞不到氣味,而且還可以很好的解決掉皇帝的私人問題,可以說也是很有智慧的操作了,只不過太過於奢侈浪費了。

對於官房的製作有著很特殊的要求的,就像皇帝與后妃所使用的很多都是由檀香木或者錫、陶瓷製作而成的,並且據說慈禧所使用的官房還是鑲上了紅寶石的,這也足以證明在當時帝王們的奢侈程度是有多麼的嚴重。

而且在慈禧太后想要方便的時候,事先會通知宮女準備各種所需要的物品,特別是所用的手紙要經過嚴格的再次加工程序,首先會提前在細棉紙上噴上霧狀的水,然後再熨幹墊上溼布之後再次烘乾,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製作出來的手紙可以有很好的韌性。並且據說慈禧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就是讓別人給她擦屁股,相信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但是從各方面的情況也足以證明在清朝上廁所是多麼的奢侈行為。


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其實對於皇帝也是一樣,他上廁所的整個過程都不用插手,所有步驟都有專人去做,所以古人上個廁所都是勞師動眾,這樣的朝廷不滅亡才怪呢?而對於普通的太監和宮女,他們的奢華程度就和皇帝妃子們相差很大了,他們一般都是在便房集中上廁所,解決完之後倒入專門運輸糞便的便車,通過專門的通道運送到宮外,所以相比較而言,宮女和太監們的待遇就沒有那麼好了。

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其實之所以不在故宮之內設置廁所,一來是怕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廁所的臭氣汙染到周邊的環境,讓皇帝和後宮的妃子們有異樣的感覺。二來,在當時有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在皇宮當中建造廁所是一種破壞風水的現象,可能會導致江山社稷有所影響,所以周全考慮之後,就沒有建造出像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固定的入廁場所。這也就是古人不在故宮之內設置廁所的原因,你瞭解了嗎?

故宮裡沒有茅廁,那麼宮裡的人是怎麼解決排洩問題的?

從廁所的改進,我們也看到了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人不平等現象是到處存在的,但是廁所的改進也讓我們看到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對環境的保護也有了很大的重視。所以現在無論是馬桶還是蹲廁,它們的出現都代表著我們對文明社會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對科技的發展有了更深層的探索,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學習都是應該堅持的,只有瞭解新的事物作出新的改變才能夠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