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溫州人傳統稱過節為“望”節,親友間相互走動,饋贈禮品,歡聚宴請。

端午,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溫州俗稱“重五”。划龍舟包粽子是主要活動內容。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但端午民俗不只於此


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端午節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尋常百姓生活,6月7日下午在池上樓文化驛站舉辦“粽葉飄香話端陽”活動,市民朋友們不僅可以體驗包粽子、吃薄餅、現場編香囊蛋袋,聆聽溫州民俗,現場還展現了有溫州獨有的“參龍”。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溫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梅陽為龍頭點睛,端午民俗文化節啟動。

傳統參龍高手溫州市參龍非遺傳承人任銀和現場擺祭,即景參唱,展現溫州端午龍舟文化。

參龍,是溫州地區在正月和端午期間,特有的一種民間活動,帶有神秘的色彩,和濃郁的地方方言特色,保存著大量神秘的古歌。

老民俗,新風尚”池上樓端午節民俗民俗分享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主持人 餘 璞 溫州市民俗學會常務副會長

金文平 文史專家 溫州國際廣播電臺主持人

潘一鋼 溫州市民間文藝家學會名譽主席

趙顯品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胡曉敏 溫州市龍舟協會成員 龍舟非遺傳承人

金文平從起源、節令、飲食、信仰等角度詳細介紹了溫州的端午傳統習俗;潘一鋼則從龍舟傳統和中韓、中日端午民俗的文化淵源和流變,描述了傳統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胡曉敏以龍舟非遺傳承人的角度,以南塘三村的民間傳統龍舟的組織過程,介紹了當下的龍舟習俗;趙顯品則從龍舟競賽出發介紹現代體育與傳統民俗的結合;並闡明龍舟作為體育競技項目的重要意義和龍舟所承載的溫州人精神。最後,現場聽眾與嘉賓進行了互動交流。2022年亞運會龍舟比賽將在我市舉行,與會嘉賓與聽眾一致認為弘揚端午文化,推動龍舟運動的發展,意義重大。

端午到底吃什麼呢?

端午節當然不能忘記了吃,現場包粽子、煮蛋、吃薄餅、大餅等等。市民不僅可以現場體驗自己動手包粽子的樂趣,還有薄餅和雞蛋,嘗口雄黃酒、草頭湯,端午飲食文化一樣都不少。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端午到底玩什麼呢?

除此之外,在設置了編蛋袋、香囊。現場有分享者進行指導,用五色絲線編出一個個蛋袋,搭配佩著端午節特製的香囊,垂在胸前,深受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喜愛。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小朋友在過道里進行龍頭點睛。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過道和門前的五穀和粽子,寓意五穀豐登。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洞簫古箏

戶外還設置了古箏、洞簫的表演。市民逛累了就可以停下來歇息,聽上一首動人的音樂。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洞簫古箏

溫州,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城市建設歷經近1700年,至今保留著“山水斗城”格局。

一座城市的發展,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為底蘊的。源遠流長的溫州文化,正是探求溫州當代發展奧妙和未來發展規律的根和魂。

如同“老民俗,新風尚”池上樓端午節民俗民俗中說的一樣。溫州有其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比如龍舟作為體育競技項目的不但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承載了溫州人精神。

弘揚端午文化,瞭解地方特色,也可以以一種輕鬆娛樂的方式。

攝影:林佩 靈子 糯米飯

今年的端午節,通過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牽頭,全市各文化驛站聯動推出一系列端午民俗活動,今天的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除了池上樓,許許多多驛站也都展開了活動。總共22場大聯動,內容豐富多彩。

附上時間表(點開大圖)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主辦單位: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承辦單位:溫州市文化館 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協辦單位:溫州市民俗學會 溫州市龍舟協會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粽葉飄香話端陽——池上樓端午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