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與李柳州約了幾年,要去柳州看望柳柳州,這次終於成行。《柳宗元集》是我讀初中時的班主任楊老師推薦我讀的,從此就記住了一句話:“遍讀群書而不求甚解”。這句話也影響我一生,柳宗元被後人稱為柳柳州,可以說,我從小就是柳柳州的粉絲。由於從小學特別是高中時期管理圖書館,我的閱讀量是不小的,上大學的初期還曾不自量力地要按照目錄讀完圖書館藏書,後來才知難而退。即便這樣,後來我讀書量也不少,只是,精讀不夠,這,又回到初中讀柳柳州的原因。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柳侯公園裡有不少篆刻,古樸多韻,可為習刻者範。想我們中學時代學篆刻,只有零星地到報紙刊物上剪裁或者臨摹,現在想學到處都有範本,只能恨我們生不逢時了。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還在琢磨篆刻,如雲已經與柳侯祠的工作人員聊上了,他們聽說我們都是在“總統府”工作多年的老人,馬上報告了館長,不但不要我們買票,還要安排我們吃晚飯。免票心領了,吃飯已經有預約,必須推掉。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毛澤東曾經提到過的劉蕡ben,是唐寶曆二年(826年)進士。826年12月,唐文宗李昂登基,李昂看到朝廷權綱廢弛,宦官當權,神策軍中尉王守澄害死了唐憲宗李純,卻經過穆宗李恆、敬宗李湛兩朝,前後歷時6年都未受到制裁,十分氣憤。他想逐步剪除宦官支黨,洗雪元和宿恥,但苦於身邊缺少得力助手,就在大和二年(828年)頒詔:舉薦賢良方正。劉蕡平素關注朝政時局,對宦官手握兵權,橫制海內,外脅群臣,內掣天子的亂政惡行,慨然有澄清之志,立馬趕赴長安,寫了一篇洋洋6000餘字的對策,指斥宦官亂政誤國,痛陳興利除弊的辦法。在場的諫官、御史聽到劉蕡的侃侃宏論,激動得涕泗橫流,把他比作漢文帝時的晁錯和漢武帝時的董仲舒,紛紛奏請朝廷重用劉蕡。但是第策官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寺少卿賈餗、庫部郎中龐嚴畏懼宦官的權勢,暗中將劉蕡的對策壓了下來,皇帝也不敢重用。此次舉薦賢良方正,登科者22人,考官未敢錄取劉蕡,社會輿論掀起軒然大波。同來應試者、河南府參軍李郃為此憤憤不平,說:“劉蕡下第,我輩登科,實厚顏矣。”遂上疏,請以所授官職讓於劉蕡,被朝廷拒絕。


大和九年(835年),封疆大吏、山南東道節度使令狐楚、山南西道節度使牛僧儒相繼把劉蕡接到興元和襄陽,延聘他為幕府,授予秘書郎之職,待如師友。不久,又被宦官們誣告致罪,貶為柳州司戶參軍。後與隨人通明、通達緣資江而下,於寶慶,今湖南邵陽,境內隱居深山。當地現存其三人的墓冢與石屋遺址以及老百姓所修葺的“三郎廟”。


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讀《舊唐書·劉蕡傳》時,對劉蕡的策論很讚賞,旁批:“起特奇。” 並寫了一首七絕雲:

千載長天起大雲,中唐俊偉有劉蕡。

孤鴻鎩羽悲鳴鏑,萬馬齊喑叫一聲。

結果,“萬馬齊喑”中也只是“叫一聲”而己,文帝失此良機,之後又被宦官所害,劉蕡也未有作為,落得客死他鄉。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在柳侯公園裡閒逛,看公園裡地面有幾小片積水,教兩位朋友照倒影,也玩得不亦樂乎。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晚上還看了柳江夜景,那也是相當的美侖美奐。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廣西籍的何師妹在杭州微信遙控指導:到柳州要吃臭臭的螺絲粉。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戀戀不捨離開柳州,沿著柳江曲折走了整個半島。

我的畢業浪遊之38:柳州思念柳柳州

後人都說“詩文宗韓柳”,今天就以韓愈《祭柳子厚文》為結:

維年月日,韓愈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於亡友柳子厚之靈。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問利害,竟亦何校?當其夢時,有樂有悲。及其既覺,豈足追惟?

凡物之生,不願為材。犧尊青黃,乃木之災。子之中棄,天脫馽羈。玉佩瓊琚,大放厥詞。富貴無能,磨滅誰紀?子之自著,表表愈偉。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視人,自以無前。一斥不復,群飛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則亡。臨絕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謂餘,亦託以死。凡今之交,觀勢厚薄。餘豈可保,能承子託?非我知子,子實命我。猶有鬼神,寧敢遺墮?念子永歸,無復來期。設祭棺前,矢心以辭。嗚呼哀哉,尚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