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份六安公共資源交易總金額達46.45億元

4月17日,市公管局在市政府新聞發佈廳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第一季度全市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及監管與服務工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2020年第一季度,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市公管部門高度重視,強化措施,及時統籌疫情防控和公共資源交易工作,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切實保障全市政府投資工程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實現了疫情防控期間全市的公共資源交易不斷,市場不亂。

1-3月份全市共完成交易項目1625個,成交總金額46.45億元,節約國有財政性資金3.29億元,節約率11.03%,實現國有土地和資產增值1.56億元,增值率8.50%;

其中市本級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129個,成交總金額18.29億元,節約國有財政性資金6791.25萬元,節約率9.79%,實現國有土地和資產增值1.41億元,增值率13.23%。

1-3月份全市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共發佈交易信息5895條,信用信息10條。受理投訴事項11項,已辦結7項,其中維持原結果2項,改變原結果的5項,給予評標專家扣分處理人數4人。

一、注重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系統功能

加強平臺電子化交易系統建設,完善平臺系統功能,更好地為招投標工作服務。

一是繼續推進電子服務系統建設。落實服務、交易、監督系統分離。梳理四大類交易業務運行流程,遷移市場主體庫信息,開發CA對接接口,初步完成公共資源交易服務門戶改版、市場主體及第三方交易平臺和CA運營機構註冊驗證與管理系統、電子檔案系統、數據共享交換監控等子系統建設。做好電子服務系統上線及省平臺市場主體庫等系統對接工作。加強網上商城建設,目前我市徽採商城已經具備了小額零星工程建設項目網上招標採購的功能。

二是開展招標代理機構從業人員信息登記和電子開評標系統人證識別登錄。2020年1月份對在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展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從業人員進行信息登記,納入市場主體庫信息統一管理,並同步啟用招標代理機構從業人員“人證識別”登陸電子開評標系統,堅決杜絕“一鎖多用”“一人多鎖”,進一步規範招標代理機構從業人員管理。

三是建設虛擬化開標大廳。印發了《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不見面開標操作規定(試行)》,對不見面開標的適用範圍、操作程序、意外情況的處理、法律責任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提前開展不見面開標的線上培訓,積極做好技術、操作、人員、制度等方面保障。投標單位可在線實時參與開標過程,自行解密投標文件、在線交流,疫情期間可有效避免投標人的集聚。2月28日開展了首場使用虛擬化開標大廳的政府採購項目開標。3月份我市工程建設類依法必須招標項目的全流程電子化運行比例已經達到75.2%。

二、注重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2020年以來,我市公管部門立足部門實際,寓管理與服務之中,不斷提升服務效能。

一是起草《招標投標提升行動方案》。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和省主管部門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實際,及時起草上報《招標投標提升行動方案》,《方案》確定了2020年我市招標投標工作目標,提出了實現目標的三項措施,分別為提升平臺系統功能、優化服務事項、淨化招標投標市場環境,為全年工作目標的實現夯實根基。

二是完善招標採購招標文件示範文本。先後兩次組織人員對我市目前使用的招標文件示範文本修改調整,修改調整後我市的招標文件示範文本共涵蓋建設工程、政府採購3大類共34套招標文件示範文本,其中工程類22套、貨物類8套、服務類4套。

三是全面恢復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針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造成的影響,市、縣區公管部門積極主動對接招標、採購單位,及時對已經安排的招投標活動進行調整安排。及時發佈通知,對恢復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及時進行部署。同時,多渠道公佈《疫情期間公共資源交易及監管服務指南》,及時為公共資源交易各方主體招標採購提供網上和現場服務。

四是及時做好疫情期間交易項目的保障和服務工作。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對網上開標和現場開標的服務保障工作進行具體安排,切實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確保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有序開展。2月12日,“六安市農業農村局‘六安瓜片’公用品牌高鐵動車組冠名廣告項目”順利完成政府集中採購,3月2日“2020年度老淠河城區段市政損毀設施維修工程”項目順利完成招投標。疫情發生以來,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及縣區分中心共舉行建設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國土與產權交易406場次,交易額28.96億元。

三、注重履職盡責,不斷淨化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環境

以優化招投標市場營商環境為目標,採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實。

一是鞏固專項整治行動成果。結合部門職責,繼續鞏固招投標市場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成果,持續對惡意競標、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治理,嚴格執行《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違法違規案件聯動處理辦法》,加強招標採購監管部門與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協同配合,調度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及建設單位依據《六安市政府投資建設工程標後履約監督管理辦法》,加大對標後履約的管理力度。

二是強化工作職責落實。嚴格執行《六安市市本級政府投資計劃項目管理導則(2019年修訂版)》《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落實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招標採購、服務、監督、履約、結算、審計等各環節監管部門、建設單位職責,確保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職盡責,實行全流程閉環管理。

三是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鞏固提升招標投標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成果,不斷完善招標文件負面清單制度,堅決廢除各種限制市場充分競爭的顯性隱性規定以及不合規的招標條件。完善招標文件示範文本,增加示範文本種類供招標採購單位根據項目情況進行選擇使用,改進市級獎項評分使用辦法,創造有利於市內外大小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出臺了《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場所工作廉潔規定》,涵蓋了全市公管部門和在公共資源交易場所從事公共資源交易監督、交易服務的每一位幹部職工,以及從事技術服務、業務諮詢、物業服務、保安服務的所有人員,對招投標活動中監管和服務環節廉潔風險點進行了明確,確保招投標過程中各類人員監管和服務的公平、公正。

四是加強業務備案管理和投訴事項處理。在辦理招標文件備查審查工作中,堅決糾正招標人隨意抬高投標企業資質等級,以及設置超出招標項目本身規模和質量的業績要求等行為,營造有利於市場充分競爭的良好環境,2020年1-3月份,市本級共審查建設工程、政府採購招標文件63個,提出審查備案意見200條。同時,嚴格規定程序,切實加強市場監管,今年以來,市公管局嚴格按照流程辦理市本級項目經理變更事項,及時在網上進行公示,對項目評審責任心不強的2名專家和1名業主評委給予扣15分並通報的處理,處理2起政府採購中標供應商放棄中標資格,督促採購人依據法律法規和採購文件對相關供應商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文件作為信用信息在網上進行公示,嚴格按照規定受理和處理招投標過程中各類投訴、舉報,今年一季度市本級未收到招投標相關投訴事項。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以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為主線,不斷完善招標採購文件示範文本,提升平臺服務效能,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推進標後履約監管,注重結果運用,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切實做到交易市場和施工現場的兩場聯動,努力打造“統一規範、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到位”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

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我市如何加強對評標專家的管理

部門回答:加強對評標專家的管理有利於提高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即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及政府採購活動評標評審工作質量,提高評標評審效率,減少異議、質疑和投訴事項的發生,促進項目招標人(採購人)與中標人(成交供應商)及時簽訂合同全面履約,加快項目實施進度。近年來,我市公管部門依據有關規定,強化措施,切實加強對評標專家的管理。

一是嚴把初核關。根據《安徽省綜合評標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的要求,按照評標專家申報條件,對評標專家申報材料嚴格把關,確保申報專業與申報人職稱專業一致。初核通過的申報材料,及時報送省綜合評標專家庫。2019年度我局及時高效辦理了因市財政專家庫撤銷轉申報安徽省綜合評標專家庫專家的初審工作,全年共辦理187名新申報評標專家材料初審,辦理續聘期間評標專家信息變更56人,2019年度我局評標專家申報初審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三名。

二是完善制度。2017年我局制定了《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活動評標專家評標行為日常考評辦法》和《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活動評標專家誠信評標行為守則》,根據具體項目招投標現場評審活動對評標專家進行“一標一評”,發現問題當場指出,記錄在案,及時處理。

三是及時開展業務培訓。為提高評標專家業務素質,我局積極開展各類業務培訓工作,2019年6月編制了《2019年度六安市公共資源交易業務工作培訓計劃表》,培訓內容既有法律法規政策宣貫,又有平臺系統業務操作實務,既有網上培訓,又有線下講課。2019年度市本級合計開展業務培訓10期,共計培訓包括評標專家在內各類人員700餘人。通過持續的業務政策學習培訓,不斷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各方主體尤其是評標專家的業務素質。今年我們根據工作需要還將開展對評標專家的業務培訓,系統培訓公共資源交易法律法規和業務操作技能。在培訓的基礎上加大考核力度,對考核不通過的專家上報省主管部門限制其評標資格。

四是加大對評標專家的監管。在異議、質疑、投訴處理過程中,發現評標專家有違法違規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對評標專家因評標評審工作出現錯誤等,除責令以複評等方式進行改正外,同時依據《安徽省評標評審專家考評辦法》,通過扣分並上網通報的方式對評標專家進行處理。2019年以來我局共處理評標專家14人,其中評標專家10人,業主評委4人,分別給予扣分、限制評標資格並通報處理,切實規範評標專家的評標行為,提高評標專家科學評標的質量。

記者提問:下一步我市如何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工作

部門回答:近幾年,我市通過各種措施已經實現了一定比例的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現在需要進一步提升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的水平,當前正是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結合部門職責,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推進。

一是進一步完善場地設備設施。依託市縣一體化平臺為全市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運行提供統一後臺支撐和系統運行服務,縣級平臺對開、評標區域進行改造,場地佈局及設備網絡配置應滿足電子開標、評標(評審)所需硬件環境和條件。目前我市霍山、霍邱、金寨三縣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電子化開評標的運行條件有了明顯提升。

二是繼續推進交易文件製作電子化。交易文件製作的電子化是全流程電子化運行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市電子交易系統已實現建設工程、政府採購3大類共34套招標文件示範文本製作的電子化,免費提供投標文件製作工具,投標人可在線或離線製作電子投標文件,實現招標、投標、開標、唱標、評標、詢標、簽章等全流程電子化運行。今年,我局將繼續加大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信息公開力度,完善和優化招標文件示範文本電子化,豐富示範文本的種類,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全流程電子化運行。

三是加強人員培訓。及時通過網絡視頻、現場培訓等形式,進一步加強對市場主體、評標(評審)專家及交易中心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流程電子化業務操作培訓和考核,引導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熟悉和掌握全流程電子化運行的技能,提升業務技能和操作水平,為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深入推行夯實基礎。

四是強化督導檢查。市公管局已經建立“周彙總月通報”工作機制,按照“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要求,定期開展對縣區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工作的督導,及時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適時進行專項調研督查,強化激勵和問責,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如期實現。

(六安市人民政府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