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孝大力推行漢文化,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漸強盛

李仁孝富於開放、進取精神,他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採用先進的漢族文化和比較完善的封建國家制度,西夏才可以長期鼎立於強國之中。他頒佈了一系列法令,大力推行漢文化,“以聖學維國本”。公元1144年(南宋紹興十四年,西夏人慶元年)六月,仁孝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學校,學生達到三千人。為了培養党項宗室子弟,又在宮中設立貴族小學,七至十五歲的皇家宗室子弟都必須入學習讀。

李仁孝大力推行漢文化,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漸強盛

李仁孝像

仁孝還經常親臨學校講課和訓導。1145年(紹興十五年,西夏人慶二年)七月,又摹仿中原制度,創立大漢太學,仁孝親自到太學祭奠至聖先師孔子。又建立“內學”,選擇著名儒生主持講學,十分重視用儒家學說培養統治人材。崇儒也必然尊崇儒學宗師孔子,我國中原王朝自唐追謹儒學宗師孔子為文宣王,至宋、元、明、清諸朝代都有封諡,然而未有以“帝”字封諡的。

李仁孝大力推行漢文化,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漸強盛

儒學創造者孔子

仁孝以帝號尊崇儒學先師孔子,尊孔子為“文宣帝”,並且下令各州郡修建殿宇巍峨的孔廟。這就打破了歷代漢族統治者對孔子的封益規格,抬高了儒學地位。公元1147年(紹興十七年,西夏人慶四年)八月,仁孝實行科舉考試,立“唱名取士”法,策試舉人,又設童子科,由科舉入仕的官吏日益增多。由於仁孝大興文治,使書籍的需求量驟增。1154年(紹興二十四年,西夏天盛六年)九月,仁孝派使臣到金國購買各種書籍。

李仁孝大力推行漢文化,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漸強盛

孔廟

在接受漢文化的同時,仁孝還對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進行改革,以促進經濟的發展。西夏統治階級和歷代中原統治階級一樣,對於維護封建統治起重大作用的禮樂也十分重視。仁孝時期,基本上因循前期所推行的漢族禮儀,但是為了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著重對禮樂做了較大改革。公元1145年(紹興十五年,西夏人慶二年),仁孝令樂官李元儒採集漢族歷代樂書的成就,結合西夏的具體情況,重修樂書,制定新的官樂。經過三年的努力,新官樂製成,仁孝賜名為《新律》。

李仁孝大力推行漢文化,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漸強盛

樂官李元儒

仁孝還在總結前代律令的基礎上重修和制定了一系列法令,編篆了《大盛年改定新法》、《豬年新法》、《新法》、《官階封號冊》等法典。1147年(紹興十七年,西夏人慶四年),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又制定了娠濟法。這一系列律令的制定,使西夏的法律制度日趨完備,進一步鞏固了西夏封建所有制。仁孝是一位虛懷若谷、善於納諫、推行直言與節儉的中興之主。

李仁孝大力推行漢文化,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漸強盛

仁宗李仁孝

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五年,西夏天盛七年)九月,秋高氣爽,仁孝興致勃勃地帶領一行人馬去賀蘭山狩獵,路上縱馬飛奔。這時發生了馬失足受傷的事,仁孝十分惱火,非常掃興,盛怒之下,竟下令要殺修路的人。眾隨從官員皆絨默不語,唯有尚食官阿華在一旁對仁孝直言勸諫,指出狩獵本不應該,更不能為了一匹馬而殺人,貴畜賤人,豈能服人。仁孝聽了阿華的一番直言進諫後,怒火平息,漸漸冷靜下來,認為言之有理,不僅不責怪,反而獎賞阿華銀幣,並以其為榜樣,鼓勵大臣直言進諫。他又改革了中央機構,將中書、樞密院移置內門外,以便顧問,使皇帝聞知天下之事,“上無勿知之隱,下無不達之情”。

李仁孝大力推行漢文化,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使得西夏日漸強盛

仁宗賀蘭山狩獵

仁孝讚賞斡道衝的剛直不阿及其才華,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西夏乾祐二年)五月,任命他為中書令,後又提升為國相。仁孝還提倡節儉,公元1163年(南宋隆興元年,西夏天盛十五年)五月,下令禁止奢侈,節約國家財政支出。由於仁孝的這些做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使屹立於祖國西北地區的西夏社會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仁孝是一位倡文治的中興之主,以其畢生精力傾注於西夏。他的英名和他為西夏國的發展立下的不朽功勳,一併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