礄口居民捐出傳家寶手搖鈴,“叮鈴”聲見證人民戰“疫”魚水情

礄口居民捐出傳家寶手搖鈴,“叮鈴”聲見證人民戰“疫”魚水情

礄口居民捐出傳家寶手搖鈴,“叮鈴”聲見證人民戰“疫”魚水情
礄口居民捐出傳家寶手搖鈴,“叮鈴”聲見證人民戰“疫”魚水情

4月14日,在礄口區宗關街水廠社區臨時黨支部書記馬超帶領下,來自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等下沉單位的黨員們利用午休時間,在小區防疫封控點帳篷前開展了一次特殊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並收藏了一份珍貴的抗疫見證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使用的手搖鈴”。

硚口居民捐出传家宝手摇铃,“叮铃”声见证人民战“疫”鱼水情

一隻手搖鈴為何被稱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手搖鈴”,又為何獲得紀念館收藏?馬超介紹,該單位多名黨員自2月7日起下沉水廠社區248號小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至今。248號小區是老舊小區,共兩棟無電梯的居民樓,一個廣場,有150戶、400多人。中老年居民佔很大比例,許多老人不會使用手機微信的“接龍”、“搶單”等功能。疫情期間,每次分發愛心菜、愛心魚等物資時,下沉黨員幹部就一層層爬樓,一戶戶敲門,通知到位後,經常喉嚨都嘶啞了。

硚口居民捐出传家宝手摇铃,“叮铃”声见证人民战“疫”鱼水情

細心的社區居民黃燕注意到這個細節,很心疼,於是找出家中珍藏的手搖鈴,交給下沉黨員臨時使用。這件銅質的手搖鈴,聲音清脆洪亮,下沉黨員拿著它到樓棟下搖一搖,樓上的居民聽得清清楚楚。就這樣,這“叮叮鈴”的鈴聲成了248號小區居民與下沉黨員之間獨特的交流“暗號”。只要鈴聲響起,居民們就知道是愛心物資到了,就會自覺地分批下樓,有序排隊領取。

硚口居民捐出传家宝手摇铃,“叮铃”声见证人民战“疫”鱼水情

58歲的黃燕介紹,這件手搖鈴是她家的傳家寶,當初由水廠二路16戶人家每戶出資5分錢購置。早在1952年,黃燕的婆婆作為居民小組長,就用這隻手搖鈴通知每家按時倒垃圾、提醒大家夜間防火防盜等。1989年,婆婆搬遷到248號小區後,這隻手搖鈴就被珍藏在衣櫃裡,準備一代一代傳下去。

“沒想到,這隻手搖鈴能在抗擊疫情中派上用場。”黃燕說,兩個多月來,下沉社區的黨員幹部無論颳風下雨始終如一地為群眾服務,令她十分感動,又得知小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的下沉點,她決定將這隻手搖鈴捐贈出來,作為抗擊新冠疫情的見證。

硚口居民捐出传家宝手摇铃,“叮铃”声见证人民战“疫”鱼水情

馬超介紹,抗疫期間,臨時黨支部負責組建的群眾工作隊聯絡下沉黨員幹部、居民志願者等,在疫情防控中充當社區服務員、政策宣傳員、民意調查員等,做好小區封控,車輛管控,關愛幫扶特殊困難群體,開展居民群眾心理疏導,同時幫社區做好物資分發、代購藥品等服務,與群眾結下深厚情誼。這件手搖鈴在文博單位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徵集和保存工作中被收藏,具有特殊意義。

END

中共礄口區委宣傳部 礄口區融媒體中心

傳播礄口好聲音 講述礄口好故事

硚口居民捐出传家宝手摇铃,“叮铃”声见证人民战“疫”鱼水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