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歷史迷霧,揭祕真正的李建成:一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才

引言

唐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出名的王朝之一,有著無數輝煌的成就,而一說到唐朝,人們就會想到李世民,李世民也被後人盛讚為”千古一帝”。相應的,李淵和李建成的“存在感”很低,一個是開國皇帝,一個是當朝太子,卻不被人重視。這是一件很“玄乎”的事。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是在李世民的授意下,編寫的。李世民“殺兄逼父”的典故,婦孺皆知。從儒家的角度來說,他既敗壞君臣之綱,又敗壞人倫。簡直是個“十惡不赦”之人,他只有上位後大力宣傳他的“善”才能淡化這樣的“惡”;只有極力強調李建成的“惡”才能凸顯他的“善”!

如果李建成沒有“惡”怎麼辦?那就杜造!只有這樣,他李世民才不會被千夫所指。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李建成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撥開歷史迷霧,揭秘真正的李建成:一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才

圖|李建成

一、李建成的文韜武略:危急存亡之秋,定唐朝之基業

《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中對李建成的描述是這樣的:“李建成從小就沒有規矩,沉溺酒色,喜歡打獵,經常和品性不端正的人廝混。別人都說他任性胡鬧。”;“李建成不修德行,堪比禽獸,遠近聞名”;““李建成成日只知道遊玩,胸無點墨,遊手好閒,雖然統領著大軍,但大家都不是真心跟隨著他。”簡直是“紈絝子弟模範生”。

可李淵偏偏讓這樣的李建成擔當他的謀反助手:大業十三年,李淵派遣李世民秘密前往河東地區,廣結豪傑,為起兵大業做準備。而河東地處險要,是李淵稱霸天下的必經之地。由此就可以看出,李建成在李淵心目中是有獨當一面的能力的。兩部史書的描述盡皆不實!

隋末,因為隋朝皇室的橫徵暴斂和奢侈無度,全國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但隋王朝虎死骨立,其實力還是久不可小覷,手握十三郡重兵的李氏一族,早就受到了隋帝的猜測。所以,謀劃起兵要萬分小心。而在這樣謹慎的局面下,李淵還是願意把起兵的大業交到李建臣手中,足見其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這樣的李建成會是那個“沉溺酒色”“幃薄不修”的酒色之徒嗎?隨後的伐隋之戰中,也多見其胸中韜略。以“霍邑之戰”為例。

撥開歷史迷霧,揭秘真正的李建成:一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才

圖|李淵

大業十三年,唐國公李淵起兵晉陽的消息傳到了長安,朝廷派宋老生帶著兩萬精兵,於霍邑抗擊李淵。彼時,又逢大雨,李淵部隊在此駐紮了很久,糧草供給不及時,軍心浮動。最糟糕的是,武周、突厥又南下,意欲侵入太原,李淵腹背受敵,萌生退意。

這時,李建成力諫道:“武周、突厥好利又沒有信用,他們的聯軍不過貌合神離。且兩部忌憚我中原久矣,必不敢倉促進犯。而朝廷聽聞唐國舉兵,惶惶難安。現在我們退兵,士兵不知內由,必生猜測,到時軍心渙散,再難成就大業。現在我們有足夠的糧草和高漲的士氣,為何不一鼓作氣拿下霍邑呢?雨一停,我就發動進攻,若是兵敗,兒子以死謝罪!“

雨一停,糧草也到了。李建成立刻著手整肅士兵。他分析道:“霍邑地處險要,不能強攻只能智取。今守關大將宋老生,勇而無謀,脾氣焦躁。可以將之誘出,一舉擊潰。”於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率領著十多名騎兵,環繞著城池大聲辱罵宋老生。宋老生果然出來迎戰,唐軍大勝。

從此一役,足以看出

李建成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超乎尋常的果敢。也是他的堅持,才避免了唐軍前功盡棄的災難。

撥開歷史迷霧,揭秘真正的李建成:一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才

圖|李世民

二、李建成的治國大才:攘外安內,坐鎮監國

大業已成,李淵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武德,一個月後,封李建成為太子。並令隋朝名臣,李綱、鄭善果輔助李建成。

“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閱。”足見李淵對其的器重程度。彼時天下甫定,社會還處在一片動盪之中,平定家國依舊是亟待解決的大業。

李建成作為太子不僅要在李淵外出的時候,坐鎮中央監國,處理繁巨的政務,也要時常率兵出征。比如:武德元年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同率領兵十萬,平定洛陽之亂, 勘定中原,順利班師回朝;武德二年周至司竹祝山海造反,李淵詔令李建成率領將軍桑顯和前去討伐,最終平定了祝山海之亂;武德三年突厥南下侵犯唐朝邊境,李淵又派遣皇太子李建成率軍鎮守蒲州,抗擊突厥。

撥開歷史迷霧,揭秘真正的李建成:一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才

圖|隋煬帝

在這之後,李建成多從以太子的身份出征突厥,立下赫赫戰功。為大唐王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僅維護了邊境的穩定,還保護了大唐百姓的安危。這和暴亂的隋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李建臣也深受百姓的擁戴,以至於他回京時,常出現百姓夾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景。雖然在全國統一戰爭中,大多是李世民率軍出討,但這些勝利也有和李建成平定突厥,解決了後顧之憂的功勞。

再者,在晉陽起兵之初,也是李建成提出“我們以廢除暴虐的隋帝,擁立賢明的隋室王爺為名 ,對內起兵征討全國郡縣,對外警示突厥,師出有名 ,以輯夷夏”的正確政治方針,要知道,彼時的社會一片動亂,群雄逐鹿,誰能率先提出正確的戰略方針,“師出有名”誰就能率先地籠絡人才,迅速發展壯大。李淵採納了李建成的主張,果然很快就成長成了一支“名正言順”的勁旅。

由以上種種實例可以看出,李建成不僅是一個高瞻遠矚的軍事家,也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他的才能決不在李世民之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是他當上了皇帝,唐朝還會是那個四海賓服,萬邦來朝的大唐盛世,“貞觀之治”不過改了年號罷了。

三、李建成和李世民政治鬥爭中的“滑鐵盧”:玄武門之變

天下打下來之後,作為同樣具有雄才大略的兩個人雄:李世民和李建成,對皇帝的寶座都抱有極大的野心。武德七年,夏。楊文幹叛變,李淵在派遣李世民前往征伐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你現在去把戰亂平定了,等你回來,我封你為太子。可等李世民凱旋之後,李淵又對這件事閉口不提,只是責怪李建成“兄弟不能相容”。

撥開歷史迷霧,揭秘真正的李建成:一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才

圖|玄武門

從中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嫌隙由來已久。他已經不把李世民看做他的親生弟弟了,而是看作政治敵人。武德七年七月,李淵帶著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出城南打獵,李建成故意給李世民挑了一匹烈馬,李世民差點被此馬所傷。後來,李世民告訴宇文士及:“彼欲以此見殺,死生有命,庸何傷乎!”可這話經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口中,在傳到李淵那裡就變成了:“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豈有浪死!”,李淵大怒,當著李建成的面斥責李世民:“天子自有天命,非人所能追求的,更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

這些事件表明,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政治鬥爭之中,李建成是一直佔據上風的。更何況他還是個嫡長子,是正統的東宮太子,在朝在野的聲望都不弱於李世民。因此,處於壓迫境遇的李世民只有兵行險著,才能獲取勝利。

於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一個被人們反覆咀嚼的歷史大事件爆發了:李世民率領尉遲恭、侯君集、長孫無忌、張公瑾等人埋伏在玄武門,靜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路過。並不知情的兩人在經過這裡時,遭到射殺。李世民親手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哥哥,李建成。

撥開歷史迷霧,揭秘真正的李建成:一個治國平天下的大才

圖|尉遲恭

政變之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入宮,彼時李淵還在湖上划船。看見披甲帶刀的尉遲恭大驚,問:“你怎麼會在這裡?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尉遲恭回答:“太子夥同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誅殺。”萬般無奈之下,李淵只能接受了事實,隨後李世民晉升太子,入主東宮。兩個月後,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

結語

我們現在很難站在公正的立場,去看待李氏兄弟的政治鬥爭。政治鬥爭本來就是黑暗的,即使胸襟寬闊如李世民,李建成之流也不得不採取一些“非常手段”。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李建成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李世民可為一時瑜亮。

據清朝著名學者趙翼的研究:唐時修撰的各種國史大多是在李世民授意下的,而後世為了迴護正統,也多對李世民進行潤色。相應的,李建成“不堪大用”的形象也就口口流傳了下來。種種史料足以證明李建成是個雄才大略的人,我們應當還李建成一個清白。

參考文獻: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唐朝創業起居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