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卦」之九五爻辭“大蹇朋來”破解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蹇卦」之九五爻辭“大蹇朋來”破解

(一)釋字(詞):

甲骨文為“”。古代以貝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所以“朋”的本意是貨幣單位。由於“朋”為兩串,每串各五貝。兩串貝價值相等而緊緊繫在一起,所以“朋”引申為以相同的價值觀或共同利益,而結合在一起的兩個人或多個人。以同利相結合的人謂之“朋”,以同趣相結合的人謂之“友。

《易·損卦》:“或益之十朋之龜。”《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易·坤卦》:“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二)釋象:

「蹇卦」之九五爻辭“大蹇朋來”破解

《蹇卦》九五是全卦主爻。《蹇卦·彖傳》所謂“蹇利西南,往得中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皆言乎《蹇卦》九五。

《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屯卦》,然後《屯卦》再變為《蹇卦》。《蹇卦》九五原為《臨卦》九二。五位是君王之位,《臨卦》九二成為《蹇卦》九五,並不是篡位,而是賢臣代幼主攝政。《蹇卦》九五不是君王,而是代幼主攝政的賢臣。君王是《蹇卦》六二,因其年幼而柔弱,不堪主政,故致養乎內卦中位。君王年幼不能主政,蹇莫大焉,故曰“大蹇”。

「蹇卦」之九五爻辭“大蹇朋來”破解

《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卦變時,《臨卦》九二與六五互換了位置。《臨卦》六五為君王,柔而為幼主;《臨卦》九二為賢臣,剛而為大人。《臨卦》九二與六五為正應關係,相互應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相同的利益關係,故曰“朋”。幼主不能主政,是為“大蹇”,“大蹇”之時,大人代幼主攝政,體現在卦變上,就是《臨卦》九二與六五互換了位置,故曰“朋來”。

臣攝君權,歷來受人猜忌,是故君亦蹇,臣亦蹇,所謂“王臣蹇蹇”。在這種情況下,賢臣當以中庸之道節之,體現在卦上,就是《蹇卦》九五得中,中正而當位,故《象傳》釋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三)義理:

「蹇卦」之九五爻辭“大蹇朋來”破解

自古賢臣攝政,多受猜忌,故大人當以中道節之,既要恪盡職守,也要儘量消除猜忌,以安天下。昔周公輔成王,就連親兄弟都大加猜忌,以致出現“管蔡之亂”。好在周公乃千古聖人,大人攝政,非為篡也,以正邦也。周公之子伯禽就封於魯時,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之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見《周公誡子》)

「蹇卦」之九五爻辭“大蹇朋來”破解

大人攝政,當以中道節之;中庸之道,首在謙德。《蹇卦》九五若爻變為柔,則現《謙卦》。這就是說,臣攝君權,當反身修德,發揚謙道,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猜忌。“謙”為有功而隱者,《謙卦·彖傳》雲:“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大人攝政,不以功傲主,方有善終。《周公誡子》中,周公是那樣說的,也是那樣做的,故終有善果,傳為千古美談。總之,發揚謙德,乃《蹇卦》九五之最高境界。

「蹇卦」之九五爻辭“大蹇朋來”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