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4月 2 日,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抵達三亞。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巨鯨落、萬物生!

如果足夠幸運的平安的度過一生,當鯨魚預感自己的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便會找一片安靜的海域孤獨的離去;自然死亡的座頭鯨,屍體會沉入幾千米的深海,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浪漫的名字——鯨落。

在廣闊的海洋裡,即使最清澈的海水,200米以下幾乎是漆黑一片,沒有陽光,生活在深海底層的生物,只能依靠其他能量來維持生存,鯨落,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寄給,如果將大洋比作荒漠,鯨落對海底生物就是綠洲;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當鯨魚軀體抵達深海時,會很快被盲鰻,睡鯊,深海蟹等生物發現,他們可以好幾個月不進食在海底遨遊,等待不常見的驚喜從天而降,鯨魚90%以上的軟組織會被他們吃掉,這頓每餐一般能維持4-24個月;

當這40多個物種的大號腐食者心滿意足的離去後,輪到20多種多毛和甲類小型生物登場,剩下的食物殘渣,是他們接下來兩年的“存糧”

座頭鯨的身體被分食的過程中,殘渣隨海水飄落,可能會形成小小的海雪,為水木和海參提供食物;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當鯨魚只剩下骨架時,大量的細菌會去分解鯨骨深處的脂類,而無脊椎動物則可以利用鯨落上的細菌羅的能量;由於脂類分解十分緩慢,大型鯨的鯨落能在海底供養各色生物。長達十幾年或者數百年;

鯨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座頭鯨體內的有機物被消耗殆盡後,鯨骨的礦物遺骸將變成海底的礁岩;

鯨魚生前奇大無比,甚至巨力擎天;而死後安靜如水,任由汲取食用;

我們看到的,只有連綿的珊瑚礁上,不停地穿梭的蠕蟲,軟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以及甲克動物,甚至恨多小海龜也會暫時的在這裡尋求庇護;

它變成了新的珊瑚礁,庇護甲克和軟體動物的珊瑚礁,新鮮充滿活力的珊瑚礁,到那時,誰也不會想到,他曾是一頭翻江倒海的鯨魚骸骨。

生當如鵬起,終當如鯨落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