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青年蘇洵:我用一把大火燒掉了過去


大齡青年蘇洵:我用一把大火燒掉了過去

1

蘇洵7歲那年被老爹按在桌前學習句讀、詩文,沒看兩行他就抓耳撓腮,兩眼發矇,很快對自己有了清醒認識:

“讀書真是太不巴適了!”

揉揉眼睛,窗外正是一片大好春光,天性好玩的他坐在屋子裡就像籠中鳥一樣,於是逃學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父親看著他嘴角狠抽了幾下,但揚起的巴掌卻是輕輕落下了,苦笑道:“小崽子,滾去玩!”

家裡有糧,他還有懂事上進的兄長,作為小兒子就順著來吧。

於是,蘇洵不像窮苦人家的孩子那樣早早勞碌,也不像讀書人家的孩子那樣終日苦讀,他的童年、少年是豐富多彩、自由爛漫的,可以無憂無慮的流連於自然美景之中。

有一日,在外嬉鬧的他遇到了一個人,此人大約已到而立之年,手不釋卷,眼中有著嚴重的紅血絲,一邊走路還一邊喃喃自語:“項羽、曹操、劉備三人未能取天下,原因各在何?”

呵,書呆子——無趣,蘇洵轉身就想走。

“等等,你這小童為何荒廢大好時光,不知讀書明理呢……”書呆子拉住他,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想讓他回頭是岸。

面對書呆子的教誨,蘇洵吐吐舌頭就轉身跑掉了,臨走嬉笑放言:“讀書無趣,不若壯遊以觀天下!”

中年男子呆立原地,眼前的小童只看到天下的山河,又怎能看到書中的山河呢?他拿著書的手高高揚起又重重放下,良久嘆息,慨然道:

“該放的火,還是躲不掉!”

不錯,眼前任時光從容飛過的天真少兒郎將會在二十年後,親自放一把大火,將自己的過去一把燒掉。

2、


大齡青年蘇洵:我用一把大火燒掉了過去

蘇洵手跡

然而距離火種的點燃,還有長長的二十年,歲月不饒人,少兒郎卻輕易饒過了歲月。

他繼續在家中過著悠閒的富二代生活,到了18歲,聽從家中的安排娶妻生子,但成家後的他並沒有放掉對自然山川的野心,四處遊玩依然是生活常態。

直到有一日他的兄長蘇渙說道:“你走了這麼多地方,能不能為我們說一說呢?”

這有何難?自然風光、風土人情、軼事趣聞頓時都呈現出一幅幅畫像出現在蘇洵的腦海裡,他想要把這些一股腦的告訴兄長,可惜他表達出來時卻覺得詞不達意,乾巴巴的一點都沒有自己想要的效果。

“不學詩,無以言。”此刻的窘迫真正讓他明白了讀書對言語的重要性。

他的兄長不只如此啟發他,還把一項任務交給了他:修家譜。

“我們蘇家的先人很有些來歷,你既然喜歡遊玩,不如多和一些老人聊聊,看看別人的家譜怎麼修的,把我們自家的家譜修出來。”

於是,他試著瞭解自己的祖上,這一瞭解就停不下來了,唐朝刺史蘇味道、漢代的蘇建和蘇嘉、蘇武、蘇賢三兄弟,先秦的蘇秦和蘇公……為了瞭解這些人,他把《史記》、《漢書》、《左傳》、《國語》、《戰國策》都讀了個遍,這是他第一次從大量的資料、文獻中獲得了探索的樂趣。

且不說歷史上的蘇姓名人是否真是蘇洵先人,這些人物的事蹟已足夠讓蘇洵內心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

蘇味道9歲能詩文、蘇建以軍工封侯、蘇武持節不屈、蘇秦合縱六國……這些人在歷史以他們的才華照亮了冰涼的書卷,也照亮了蘇洵的內心。

他的兄長作為第一把助燃劑功不可沒,此外,他的妻子也讓他更好的認識到性格的不足。

蘇洵有一個好妻子,她的個性中有著傳統女子少見的剛強,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她對兒子的教育中看出,在蘇軾很小的時候,她就用範滂的事蹟來激勵他。

看一個人的心性,就看他以何種人為偶像。蘇洵一生雖成文豪,但是沒有步入官場,蘇軾在官場上的耿介直言可以從範滂身上找到源頭。

範滂何許人也?其人剛烈一生,嫉惡如仇,在士人中極有聲望。得罪權貴後,為了不牽連其他主動投案,縣令解下官印要帶他一起逃走。他嚴詞拒絕後與母訣別,希望母親不要為自己哀傷,他的母親坦然道:“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

蘇軾在幼時問母親:“我如果成為範滂這樣的人,你是否願意呢?”

他的母親回答說:“你若是能做範滂,難道我就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蘇軾的文學成就有蘇洵埋頭苦讀之後的影響,心性卻離不開母親的教導。

這樣一位崇拜高潔堅毅之士的女子也讓蘇洵有了一些變化,在妻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蘇洵彷彿看到了自己幼時的荒度時光、輕慢歲月,心中漸漸有了悔悟。

大齡青年蘇洵:我用一把大火燒掉了過去

來自家人的啟發和勸導,讓他在二十五歲的時重新有了讀書的覺悟。然而,這一次的轉變只是一場溫柔的前奏,他自詡聰明,放眼同輩自視甚高,認為讀書中舉不過是小菜一碟,他信心滿滿的去報考,第一次應鄉試舉人,然後不幸落榜了。

透過1000多年的時光迷霧,我們彷彿看到一個青年的落敗,他心中方燃起對知識真理名望的野心與壯懷,便立馬看到了自己的平庸與碌碌無為。

3、


大齡青年蘇洵:我用一把大火燒掉了過去

第一次落榜才是他對自己重新認識的開始。

從一心“嬉遊玩樂”到“一代文豪”,到底是什麼改變了他靈魂的底色?好像命運之手先在他的後背敲了敲,第一次評論:頑石一塊;但是幾年之後再次光顧卻不由得重新評估:嗯,是塊璞玉,但還要好好雕琢。

這個雕琢之人是誰呢?不是他上進的兄長,也不是明理的妻子,他們在他成長的道路上給予了很大的推動,但不過是命運假借他人之手讓他自己拿起雕刻的刀柄。

二十五歲的考場失敗,是他一生難以忘懷的恥辱,在他學有所成,兩個兒子雙雙考中名動天下之時,他還做了一首詩來自嘲:“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終其一生他也沒有中舉人,卻因為考場上的接連失敗養成了他對讀書的謙遜。

二十五歲之前的人生他過的太順遂了,然而只有挫折才能讓人把自己冷靜的放在世界中思考:我是誰,我要做什麼?

此刻他已經開始讀書,剛剛窺得天色,將名留青史的文傑當做偶像,再一次打量自己之前引以為傲的詩稿,失敗的經歷給了他冷靜的雙眼,他終於認識到一件沉重的事實:和先賢對比,這是何等的平庸之作啊!

讀書,明世,從來都不是一件速成的事情,即便天資聰穎也需要在書海中淬鍊,用前人的智慧滋養自己。

他雖然飽覽了這個時代的山河美景,但對於那已逝歲月中無數的成敗興亡,波瀾壯闊的天下棋局裡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他知之甚少。

他第一次發現,世界上的再瑰麗的山川河流,在人所創造的輝煌與命運的玄機面前,也黯然失色。

對世界的野心,不只是求在外,而是求在內。

他摸一摸臉頰,是幾滴滾燙的淚水,是心中的火焰在翻江倒海,這逼迫他拿起火把燒掉了此前所做的數百篇文章,也燒掉了過去的荒廢歲月,燒掉了耽於玩樂的、平庸的蘇洵。

燒光書稿後,蘇洵開始了長達六七年的苦讀歲月,從《論語》、《孟子》重新讀起,研讀諸子百家,考究天下得失之道,並且發誓不讀透徹之前,不再寫任何文章。這時候,他已經27歲了。

幾年之後,他已經全然脫胎換骨,有了淵博的知識和深刻的認識,能夠達到“下筆頃刻數幹言”的地步。

4


大齡青年蘇洵:我用一把大火燒掉了過去

一個新的蘇洵誕生了,此刻他的新生,開始了一場長達數年不滅的傳奇。此後,一門三文傑“蘇文生,吃菜根;蘇文熟,吃羊肉”,天下人記住了“三蘇”,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蘇家有其三。

那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曾鞏……人傑的理想抱負與詩書才情和歷史交織在一起,爆發出無數絢爛或淒涼的生命煙火,然而一門三英才的事蹟還是成了那個時代難得的榮耀。

人心的覺醒可以在任何時刻顯現出神聖的光芒,此刻27年前的歲月如煙雲飄散,他的青春才剛剛開始,沒有天光水月山川相隨,沒有花團錦簇春風得意,他在一本又一本書中開始了自己的柳暗花明。

47歲時他帶著帶二子進京應試,去拜見歐陽修,所作的《衡論》、《權書》得到了歐陽修的盛讚,公卿士大夫也爭相傳誦,蘇洵文名大盛。

他的散文成就很高,有縱橫家的雄辯風格,他本人對於縱橫家的態度是“取其術,不取其心。”學習他們的戰術,而不學習他們的態度。因而他的文章剛強雄健道理明晰,為人卻低調謙遜,終其一生治學,不涉及官場。

他的治學態度和文風也影響了兒子,蘇軾的政論文亦有他的雄辯之風,縱橫之氣: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太山覆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不動。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蘇洵《心術》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留侯論》

他一定不會想到一個人的發憤可以對時代有多大的影響,也不會想到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間接影響了日後成就斐然的兩個兒子。

一切,始於蘇洵考場落第後心中火種的甦醒。

沒有記得他考試那一年的狀元是誰,人們只記住了落第的蘇洵。

歲月不饒人,可歲月對才華,何其溫柔。

尤其是對一個敢於一邊放火燒掉過去,一邊拿起刻刀雕琢自己的人。

如若心火未滅,不妨讓其燎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