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作者|顧 韓

針對收視造假,總局再出重拳。

4月1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了《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針對廣播電視行業統計活動,就機構人員設置、責任,統計調查制度,資料管理、公佈以及監督等作出明確要求。

文件中強調,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干擾、破壞廣播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統計工作,不得製造虛假的收視收聽率(點擊率)。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統計工作責任制,按照“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相結合”、“誰主管、誰負責,誰經辦、誰負責”的原則,完善落實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體系,弄虛作假行為將追責到人。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新規是打擊,加強監管、予以震懾;從去年12月開始推行的“中國視聽大數據”則是打臉,兩廂對比,讓假收視堆起來的“爆劇”無所遁形。

時代在變,觀眾在變,臺網關係也在變,一部劇的評估指標是越壘越多、越壘越複雜。是撲是爆,誰也說不清。

網站前臺播放量被關閉後,各大熱度榜單搞得吃瓜群眾眼花繚亂;曾經還算能代表口碑的豆瓣評分,一遇到國產劇就變成粉粉黑黑的戰場;而被造假困擾多年的收視率,能在此時重建公信力嗎?

收視造假亂象叢生,官方主導數據脫水

數據造假是影視行業的頑疾,收視率造假又是其中歷史最悠久的一項。久到觀眾都心照不宣,懂得看完CSM看野榜,再算個係數啥的。

在利益驅動下,收視率造假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產業鏈,困擾的不止廣告商,還有被不良風氣“綁架”的從業者。

2018年,知名導演郭靖宇在微博上披露自己遭遇的行業亂象,直言某衛視曾要求自己購買收視率,否則不給播劇。90萬元一集的天價保護費正在擠壓制作成本,危害行業競爭。

消息一出,便得到光線老總王長田、知名編劇宋方金、媒體人劉春等人的聲援轉發,可見業內確實積怨已久。

這一事件也加速了監管層對於收視造假問題的打擊。2018年,總局組織10餘家單位完成了涵蓋有線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的千萬級樣本規模收視調查技術實驗。

2018年12月26日,由總局委託廣播電視規劃院基於自主技術建設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開通試運行,彙集全國1.4億有線電視、IPTV用戶直播收視行為數據。一年後(2019年12月17日),“中國視聽大數據”(CVB)正式上線。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這可能是目前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最接近真實表現的數據系統。首先,有官方為其背書並進行主導,造假或操控的難度大。其次,其統計方式也比目前通行的CSM收視率數據系統更科學、更符合當下情況。

CSM收視率數據系統採取的是傳統的樣本戶採集方式——日記卡和收視率測量儀,覆蓋範圍都比較有限,而且樣本戶少,操縱成本也低。視聽大數據系統採用的則是海量數據採集模式,“全網絡、全樣本、大數據、雲計算”,少量樣本戶的汙染可忽略不計。

此外,後者綜合性更強。系統全面覆蓋有線電視、直播衛星、IPTV、互聯網電視以及網絡視聽領域等不同傳播渠道,並提前預設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5G移動應用大趨勢下的新定位、新模型;對源數據採用多重稽核,數據處理全流程自動化、封閉化,能夠從宏觀統計、收視基礎、收視派生、收視貢獻、動態分析和點播回看等維度,輸出55項核心指標。

不同的統計方式,導向了不同的結果與排位。在CVB首期發佈的12月7日-13日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情況中,都市劇《鱷魚與牙籤鳥》的收視(週期內每集綜合收視指標均值)為0.429%。但按照CSM59城數據,該劇收視率連續多日保持在1.8%以上。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雖然不能就此判斷該劇收視造假,但明顯是CVB的情況更接近人們的直觀感受。

Q1《安家》實紅,“網紅”收視兩重天

當然,CVB推行不到半年,一週發佈一次,影響力還無法與CSM59城、酷雲等數據系統相比。不過4月發佈的2020第一季度收視數據,或可視為其出圈的第一步。

季報中顯示,相較2019年第四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有線電視和IPTV用戶日均收視總時長上漲22.7%,每日戶均收視時長增長半小時。整個Q1,8場晚會,24檔綜藝節目,15部黃金時段電視劇,15部121集紀錄片收視率超過1%。

這一情況顯然是受到了疫情期間全民隔離的影響,比較符合預期。令人意外的是,季報中公佈的收視排行,除了孫儷的《安家》,幾乎沒有哪部實現了口碑、收視率與網絡熱議度俱佳(然而《安家》的高口碑也僅是相對而言)。

豆瓣3.5分的“虎撲街劇”《如果歲月可回頭》以2.108%的每集平均收視率高居第二位,遠高於某些熱搜劇。當然,CVB將聯播劇雙臺收視疊加的方式也影響了排名。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從播放平臺來看,高收視劇集基本被央視與五大一線衛視壟斷,僅山東衛視憑張嘉譯主演的年代商戰劇《雲飛絲路天》上榜。北京&東方衛視聯播的四部劇皆挺進前五,包括越到後面越疲軟的《新世界》。

江蘇&浙江衛視聯播劇排位分散,排名最高的是於和偉領銜的檢律涉案劇《決勝法庭》,年輕偶像主演的《我在北京等你》、《冰糖燉雪梨》與《還沒愛夠》表現均不理想。

比起其他四大衛視都採取聯播,湖南衛視仍單打獨鬥,因此在該收視體系不佔優勢。四部獨播劇中,黑紅黑紅的《完美關係》與先紅後黑的《下一站是幸福》的單集平均收視均破1,前者還要高於後者。

湯唯主演的《大明風華》作為一部古裝大女主戲,並未體現出什麼優勢。表現最差的,則是緊急排播的扶貧任務劇《綠水青山帶笑顏》。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央一、央八則仍保持傳統優勢,播出的主旋律劇《奮進的旋律》、《谷文昌》,農村劇《遠方的山楂樹》、《我哥我嫂》,排名都比較靠前。

不過,這類劇集也充分體現了中老年與年輕受眾、電視與網絡審美的割裂。除《谷文昌》尚未開分,其餘三部劇的豆瓣評分均在4.0左右——許多年輕人陪父母長輩看完之後,跑上來吐槽發洩。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不難發現,都市劇表現出極大優勢。《安家》、《如果歲月可回頭》、《精英律師》等,視覺上比農村劇、年代劇要光鮮亮麗,具有現代都市氣息。但由主線穿插起的一組組人物、一個個衝突依然圍繞著家長裡短、倫理情感,符合電視受眾的喜好與需求,也能夠在網絡上引發激烈討論。

正如之前硬糖君所說,《安家》的工業狗血令人疲憊,但從生活化入手,很可能是當下國產行業劇最有效的打開方式。

然而,能夠出演此類劇集並吸引對應受眾的,很明顯還是孫儷、靳東、羅晉、於和偉等70後、80初的中年實力派演員。青年演員中既能駕馭生活化的自然表演,又具備收視號召力的並不多。

Q2前瞻:王凱雙劇對打,扶貧劇空降或成常態

眼看著,四月已經過半,各大衛視又上了一茬新劇。4月7日,由正午陽光打造,張開宙執導,王凱、江疏影主演的古裝劇《清平樂》登陸湖南衛視獨播。開播之初,導演張開宙便被頂上熱搜,獲封“人間褪黑素”,緩慢溫吞的節奏和文縐縐的朝堂戲反響比較兩極。

CVB最新的4月4日-10日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情況中顯示,《清平樂》前七集的每集綜合收視均值僅為0.519%。湖南衛視的衛視粉們又復發了“《天盛長歌》PTSD”,在貼吧裡開始為剪輯與購劇出謀劃策。在關於接檔劇的討論中,頻頻被提及的有虐戀改成掃黑除惡的《掌中之物》和郭靖宇團隊打造的新版《小娘惹》。

王凱的另一部新劇《獵狐》4月14日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開播,該劇由公安部新聞宣傳局、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檸萌影業、檸萌開新、優酷及阿里影業聯合出品,趙冬苓編劇,劉新執導,王凱、王鷗、胡軍、劉奕君領銜主演,講述了經偵警察偵破經濟犯罪大案、開展多國跨境追逃的故事。

兩相比較,似乎還是現代背景加強情節的《獵狐》更有優勢。據酷雲數據顯示,播出第二天,《獵狐》的直播關注度(東方衛視)便超過了《清平樂》。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浙江&江蘇衛視的《冰糖燉雪梨》也已收官,接檔劇原本網傳是任嘉倫主演的諜戰劇《秋蟬》,實際排播的則是扶貧任務劇《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

該劇講述了大學生村官憑藉一腔不服輸的熱情與韌勁,帶領村民建設生態新農村並享譽全國的故事。相比央視的農村劇、知青劇,已經算儘量向偶像化、青春化靠攏,然而題材陣容還是缺乏吸引力,網絡熱度比收視表現還要慘淡。

廣電總局發Q1收視榜單,親自下場打臉假收視?

2020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上個月,總局發佈了《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並研究確定了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要求各級電視臺、特別是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加大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購買與排播力度。

這或許意味著,像《綠水青山帶笑顏》、《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這類扶貧劇“空降”播出的情況在今年會成為常態。像宋茜、羅雲熙的《掮客》不久前更名為《心跳源計劃》,網傳五月將登陸東方&北京衛視播出。但按照最新的爆料,北京衛視五月份的接檔劇將是扶貧劇《遍地書香》。

總而言之,隨著各行業逐漸復工、社會恢復正常運轉,疫情帶來的紅利即將消退,衛視之間、網與臺之間的競爭終究要回歸正常情況,靠內容說話。Q2的爆款劇TOP1將是什麼類型、出現在哪個平臺,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