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作者|顾 韩

针对收视造假,总局再出重拳。

4月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针对广播电视行业统计活动,就机构人员设置、责任,统计调查制度,资料管理、公布以及监督等作出明确要求。

文件中强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责任制,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弄虚作假行为将追责到人。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新规是打击,加强监管、予以震慑;从去年12月开始推行的“中国视听大数据”则是打脸,两厢对比,让假收视堆起来的“爆剧”无所遁形。

时代在变,观众在变,台网关系也在变,一部剧的评估指标是越垒越多、越垒越复杂。是扑是爆,谁也说不清。

网站前台播放量被关闭后,各大热度榜单搞得吃瓜群众眼花缭乱;曾经还算能代表口碑的豆瓣评分,一遇到国产剧就变成粉粉黑黑的战场;而被造假困扰多年的收视率,能在此时重建公信力吗?

收视造假乱象丛生,官方主导数据脱水

数据造假是影视行业的顽疾,收视率造假又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项。久到观众都心照不宣,懂得看完CSM看野榜,再算个系数啥的。

在利益驱动下,收视率造假已然形成一套完整产业链,困扰的不止广告商,还有被不良风气“绑架”的从业者。

2018年,知名导演郭靖宇在微博上披露自己遭遇的行业乱象,直言某卫视曾要求自己购买收视率,否则不给播剧。90万元一集的天价保护费正在挤压制作成本,危害行业竞争。

消息一出,便得到光线老总王长田、知名编剧宋方金、媒体人刘春等人的声援转发,可见业内确实积怨已久。

这一事件也加速了监管层对于收视造假问题的打击。2018年,总局组织10余家单位完成了涵盖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千万级样本规模收视调查技术实验。

2018年12月26日,由总局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开通试运行,汇集全国1.4亿有线电视、IPTV用户直播收视行为数据。一年后(2019年12月17日),“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正式上线。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这可能是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最接近真实表现的数据系统。首先,有官方为其背书并进行主导,造假或操控的难度大。其次,其统计方式也比目前通行的CSM收视率数据系统更科学、更符合当下情况。

CSM收视率数据系统采取的是传统的样本户采集方式——日记卡和收视率测量仪,覆盖范围都比较有限,而且样本户少,操纵成本也低。视听大数据系统采用的则是海量数据采集模式,“全网络、全样本、大数据、云计算”,少量样本户的污染可忽略不计。

此外,后者综合性更强。系统全面覆盖有线电视、直播卫星、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网络视听领域等不同传播渠道,并提前预设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移动应用大趋势下的新定位、新模型;对源数据采用多重稽核,数据处理全流程自动化、封闭化,能够从宏观统计、收视基础、收视派生、收视贡献、动态分析和点播回看等维度,输出55项核心指标。

不同的统计方式,导向了不同的结果与排位。在CVB首期发布的12月7日-13日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情况中,都市剧《鳄鱼与牙签鸟》的收视(周期内每集综合收视指标均值)为0.429%。但按照CSM59城数据,该剧收视率连续多日保持在1.8%以上。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虽然不能就此判断该剧收视造假,但明显是CVB的情况更接近人们的直观感受。

Q1《安家》实红,“网红”收视两重天

当然,CVB推行不到半年,一周发布一次,影响力还无法与CSM59城、酷云等数据系统相比。不过4月发布的2020第一季度收视数据,或可视为其出圈的第一步。

季报中显示,相较2019年第四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用户日均收视总时长上涨22.7%,每日户均收视时长增长半小时。整个Q1,8场晚会,24档综艺节目,15部黄金时段电视剧,15部121集纪录片收视率超过1%。

这一情况显然是受到了疫情期间全民隔离的影响,比较符合预期。令人意外的是,季报中公布的收视排行,除了孙俪的《安家》,几乎没有哪部实现了口碑、收视率与网络热议度俱佳(然而《安家》的高口碑也仅是相对而言)。

豆瓣3.5分的“虎扑街剧”《如果岁月可回头》以2.108%的每集平均收视率高居第二位,远高于某些热搜剧。当然,CVB将联播剧双台收视叠加的方式也影响了排名。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从播放平台来看,高收视剧集基本被央视与五大一线卫视垄断,仅山东卫视凭张嘉译主演的年代商战剧《云飞丝路天》上榜。北京&东方卫视联播的四部剧皆挺进前五,包括越到后面越疲软的《新世界》。

江苏&浙江卫视联播剧排位分散,排名最高的是于和伟领衔的检律涉案剧《决胜法庭》,年轻偶像主演的《我在北京等你》、《冰糖炖雪梨》与《还没爱够》表现均不理想。

比起其他四大卫视都采取联播,湖南卫视仍单打独斗,因此在该收视体系不占优势。四部独播剧中,黑红黑红的《完美关系》与先红后黑的《下一站是幸福》的单集平均收视均破1,前者还要高于后者。

汤唯主演的《大明风华》作为一部古装大女主戏,并未体现出什么优势。表现最差的,则是紧急排播的扶贫任务剧《绿水青山带笑颜》。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央一、央八则仍保持传统优势,播出的主旋律剧《奋进的旋律》、《谷文昌》,农村剧《远方的山楂树》、《我哥我嫂》,排名都比较靠前。

不过,这类剧集也充分体现了中老年与年轻受众、电视与网络审美的割裂。除《谷文昌》尚未开分,其余三部剧的豆瓣评分均在4.0左右——许多年轻人陪父母长辈看完之后,跑上来吐槽发泄。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不难发现,都市剧表现出极大优势。《安家》、《如果岁月可回头》、《精英律师》等,视觉上比农村剧、年代剧要光鲜亮丽,具有现代都市气息。但由主线穿插起的一组组人物、一个个冲突依然围绕着家长里短、伦理情感,符合电视受众的喜好与需求,也能够在网络上引发激烈讨论。

正如之前硬糖君所说,《安家》的工业狗血令人疲惫,但从生活化入手,很可能是当下国产行业剧最有效的打开方式。

然而,能够出演此类剧集并吸引对应受众的,很明显还是孙俪、靳东、罗晋、于和伟等70后、80初的中年实力派演员。青年演员中既能驾驭生活化的自然表演,又具备收视号召力的并不多。

Q2前瞻:王凯双剧对打,扶贫剧空降或成常态

眼看着,四月已经过半,各大卫视又上了一茬新剧。4月7日,由正午阳光打造,张开宙执导,王凯、江疏影主演的古装剧《清平乐》登陆湖南卫视独播。开播之初,导演张开宙便被顶上热搜,获封“人间褪黑素”,缓慢温吞的节奏和文绉绉的朝堂戏反响比较两极。

CVB最新的4月4日-10日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情况中显示,《清平乐》前七集的每集综合收视均值仅为0.519%。湖南卫视的卫视粉们又复发了“《天盛长歌》PTSD”,在贴吧里开始为剪辑与购剧出谋划策。在关于接档剧的讨论中,频频被提及的有虐恋改成扫黑除恶的《掌中之物》和郭靖宇团队打造的新版《小娘惹》。

王凯的另一部新剧《猎狐》4月14日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开播,该剧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柠萌影业、柠萌开新、优酷及阿里影业联合出品,赵冬苓编剧,刘新执导,王凯、王鸥、胡军、刘奕君领衔主演,讲述了经侦警察侦破经济犯罪大案、开展多国跨境追逃的故事。

两相比较,似乎还是现代背景加强情节的《猎狐》更有优势。据酷云数据显示,播出第二天,《猎狐》的直播关注度(东方卫视)便超过了《清平乐》。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浙江&江苏卫视的《冰糖炖雪梨》也已收官,接档剧原本网传是任嘉伦主演的谍战剧《秋蝉》,实际排播的则是扶贫任务剧《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

该剧讲述了大学生村官凭借一腔不服输的热情与韧劲,带领村民建设生态新农村并享誉全国的故事。相比央视的农村剧、知青剧,已经算尽量向偶像化、青春化靠拢,然而题材阵容还是缺乏吸引力,网络热度比收视表现还要惨淡。

广电总局发Q1收视榜单,亲自下场打脸假收视?

2020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上个月,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并研究确定了22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电视剧,要求各级电视台、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加大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购买与排播力度。

这或许意味着,像《绿水青山带笑颜》、《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这类扶贫剧“空降”播出的情况在今年会成为常态。像宋茜、罗云熙的《掮客》不久前更名为《心跳源计划》,网传五月将登陆东方&北京卫视播出。但按照最新的爆料,北京卫视五月份的接档剧将是扶贫剧《遍地书香》。

总而言之,随着各行业逐渐复工、社会恢复正常运转,疫情带来的红利即将消退,卫视之间、网与台之间的竞争终究要回归正常情况,靠内容说话。Q2的爆款剧TOP1将是什么类型、出现在哪个平台,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