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裡的祕密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唐】靈一

知交淡如水,知覺有如茶—莫名,說起茶,總會想到我的爺爺。對於茶葉的記憶要從我的爺爺說起了。爺爺總說,可以一日無飯,但不可一日無茶。一直以來他都堅持著一壺到晚的習慣,仿若茶就是他生命裡的源泉。

爺爺喜歡的茶有很多種,但似乎更喜鐵觀音,"鐵觀音"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盛產於福建省安溪縣,關於它的名字的由來在民間有兩種傳說: 一說:乾隆皇帝一生飲茶成癖,嚐遍名山名茶。一次,他微服遊歷江南,進入福建一家茶館品嚐了一種茶,感覺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種特殊的天然蘭花香氣,又色澤暗綠,如鐵壓手,不覺讚譽此茶香美寒賽觀音。此後不久,當地紛紛傳聞那日飲茶客人乃當今皇帝,於是約定俗成此茶名為"鐵觀音"且聲名大振。二說:清乾隆年間,安溪有一位叫魏飲的鄉民篤信神佛,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獻於觀音菩薩像前。一日清晨,他進山途中發現亂石隙中有一棵茶樹,在朝陽的輝映下其葉片閃閃發光。魏飲因好奇而將其移植自己住屋旁,精心裁培。春來枝繁葉茂,遂採擷嫩葉製茶。茶成後他發現此茶較其它茶葉為重,且暗綠似鐵,便順口稱其為"重如鐵",又因該茶香氣濃郁特異,魏飲便用它來供奉觀音。久而久之,人們便將此茶改稱"鐵觀音"了。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託著臉頰,看著他喝茶的側影發呆,腦袋裡想著:茶有那麼好喝嗎?難道爺爺的茶加了糖嗎?哈哈,我那可愛的童年總覺得爺爺的茶裡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兒時,最悠閒散漫的時光就是跟著爺爺去山裡玩了吧,大人們採茶,小娃兒瞎鬧,偷拿那笨拙的鐮刀比劃著、戲耍著。在那漫山遍野的綠意中,你總能看到一個老頭兒,這採一片聞聞,那摸一葉看看,嘴巴里唸叨著什麼,只估摸著聽到爺爺說:幼年茶樹應“以養為主,以採為輔,打頂護邊,採高養低,輕採養蓬”;成年茶樹“以採為主,以養為輔,採養結合”。“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便是草”,鐵觀音的採摘時間很關鍵.....伴隨著爺爺綿綿不絕的絮叨和遠處柔情似水的歌謠,我們盡情的揮灑著這午後溫暖的陽光和微風下此起彼伏的縷縷清香。而每每等到茶葉採完,倦鳥也已歸巢,夕陽也已西下.....我想,採茶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大抵不過如此吧。

我最愛倒騰爺爺那些古香古色的茶杯了,這藏一個那送一個。爺爺總說家裡遭賊了,昨兒才買的杯子又不見了。我總猴精似的偷笑著說是他記錯了。爺爺泡茶總是出奇的講究,一個人靜坐在陽光照耀下的院角里,悠哉地佈置著茶席,閒置的茶罐上插著幾枝剛剛摘下的桂花,而後用炭火慢慢烹燒著開水,那水可是清早早早備下的山泉,老家的山泉甘甜淳口,平時都可以直接手捧了喝個暢快。爺爺說"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想要喝上一杯上好的茶水,得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的融合,缺了一塊就達不到那境界了。等到水開三巡便是溫杯和洗茶了。只見爺爺把今年新採的鐵觀音放入那茶壺中,用滾燙的熱水沖洗了一遍,爺爺說這叫潤茶,可以提高茶葉的葉溫,使緊結的茶葉稍微張開,便於第二次沖泡香氣的發揮。等到第二遍的時候,要蓋上茶壺一會兒,時間的長短並沒有過多的要求,似乎更講究隨性自然,而後就可開蓋聞香了,淡淡的茶香裡總夾雜著桂花的芬芳。不多一會兒,門前就已滿是聞香前來的村民了,大夥閒來嘮嗑,家長裡短,舒緩著這一年來的辛勞。

記得我每一次喝茶總是一杯到喉,就如同喝水一般,甚至還覺得茶不如水解渴,而每每這時候,爺爺總說我是在浪費茶水。但爺爺說過的一段話卻讓我記憶猶新,他說:一口為茶,二口為回,三口為品。一杯茶在手,切不可一口喝光,要慢慢體會、斟酌,品茶時候給人的感悟,就像一種淡淡的回味,猶如歲月在腦海中慢慢的浮現,看似飄忽千里,卻近在眼前,稍縱即逝,卻杯底留香。品茶就像做人做事、朋友之間的友情一樣渾然清香,人生要把茶品好,不一定非要有百年普洱、明前龍井、至尊大紅袍,但一定要有鐵觀音的人情味。那時懵懵懂懂,總覺深奧,而今細細回想頓覺恍然大悟,是呀,人生如茶,一壺茗茶,滿屋馨香不似喝酒那般,一杯入口,激情頓起,越喝越熱鬧。而是越喝越淡然,讓人打從心裡想去遠離那浮世的喧囂,渴望那“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安寧和靜謐。

童年的時光在茶香四溢的山谷裡漸行漸遠.....而時光越老,人心也越淡,越來越喜歡安靜,越來越喜歡簡單,也越來越喜歡在自己的一方小世界裡,將一盞茶喝到無味。突然覺得,有些用一生都無法徹悟的道理,也許僅僅只需要一盞茶的時光便能參透,這大概就是茶的修行吧。隨著年齡的增長,去過很多地方,喝過很多茶葉,可不知為何離家越遠,卻越懷念家鄉的鐵觀音和我那親愛的爺爺。有時候久久回家一次,看著爺爺爬滿皺紋的臉上,我總想在聽一聽他與茶葉的故事。

長長的路,要慢慢的走,茶裡的秘密,要慢慢的品。願餘生圍坐在愜意的院角,小窗幽記陳年事,把詩言歡訴新語,一壺暖茶,一把蒲扇,一硯方臺,和爺爺聽著蟬鳴唱曲,伴著桂花飄香,陪著他慢慢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