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100句國學經典」之——墨子:義,利也[每日真國學]


「華人100句國學經典」之——墨子:義,利也[每日真國學]

本文摘自《“較真”國學(2):華人100句國學經典》,經作者“長歌一曲”授權。

【義,利也】

導讀:

西方有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東方有中國 “三聖”:老子、孔子、墨子。

懂中國必從先秦開始,知“國學”必讀“三聖”經典。本系列閱讀讓經典迴歸本真,把經典讀“薄”,以100條經典呈現,以通俗語言加現實情境真實解讀。

77.義,利也。(《墨子•經上》)

釋義:義的基礎是利,行義實為大家有利。

闡釋:《論語》中說“子罕言利”《論語•子罕》),就是說孔子很少談利益。儒家提倡“先義後利”、“重義輕利”。

但與孔子輕視利,很少乃至不談利益不同,孟子認為利是義的基礎。對別人施義,恰為了別人也對己施義,對大家有利,把利視為義的道德基礎。

孔子應該只看到“利”的私利性,羞於談利,墨子則分析實際的利害,趨向公利。

做人是不能見利忘義,但可能因為儒家的道德不符實際,現實中不論個人、組織、國家能做到不見利忘義就不錯了,更別說“先義後利”、“重義輕利”。

有意思是,不談利的儒家,結果卻實際趨利、勢利而避害,所以當時墨家就說儒家虛偽、“裝逼”。而談利的墨家,最後卻富為犧牲精神,後來就有墨家弟子一百八十三人,跟隨首領孟勝,忠於陽城君的守城之託,集體守“義”而死。

儒、墨不同義利觀的不同結果,和承認人性真實之惡,以法律、規則來規範,最終社會卻整體向善,而鄉愿的斷定人性本善,不愛談法律、規矩的社會,結果卻惡習氾濫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思想、學說、言論的真實性很重要,真實才有真理性,脫離事實、實際、現實的虛假,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