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索賠七年無果,司法救助終結艱辛維權


浙江溫州:跨省視頻聽證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範躍紅 章潔 盧成

  本報訊(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章潔 盧成仁)“大家都在為我考慮,幫我申請司法救助,這麼多年的官司終於了了。”4月2日上午,62歲的宋某坐在湖北省谷城縣檢察院的視頻會議室裡,在參加了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為他與溫州市甌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保險行政爭議案召開的聽證會後,通過視頻對大家說。至此,歷時7年、經過23個法律程序,湖北籍務工者宋某艱辛維權路終於畫上句號。

  宋某於2013年4月在甌海區某建設公司打工時受傷,經鑑定為傷殘八級。因該公司未與他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宋某為獲取工傷賠償,7年來,先後經過2個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處理、3個勞動仲裁、10個民事訴訟、5個行政訴訟、3個檢察監督程序,輾轉溫州龍灣、甌海兩地,但一直未獲得任何賠償。

  前不久,宋某向溫州市檢察院申請監督。該院審查後發現,宋某多年來輾轉各建築工地打工,目前在老家湖北谷城生活,無固定收入來源,單身無子女,生活困難,多年的訴訟更使他心力交瘁。

  為實質性化解這起行政爭議,避免訴訟程序空轉,給予申請人實實在在的幫助,溫州市檢察院決定通過聽證會聽取宋某的意見,並聯合甌海區人社局、龍灣區人社局共同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終結宋某7年的漫漫維權路。

  宋某的代理人、原審被告等參加現場聽證會,宋某遠在湖北,因受疫情影響出行不便,在谷城縣檢察院以遠程視頻的形式參會。會議還邀請了溫州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代表作為聽證員參加。

  聽證會經過檢察官介紹案情、申請人及其代理人陳述訴求、被告單位進行答辯、檢察官出示證據及依據、參加人員發表意見、申請人發表最後意見等環節,聽證員在集中評議討論後,一致同意檢察機關通過司法救助化解行政爭議的做法,並從各自專業角度,對案件進行客觀公正評價。

  為儘快解決宋某的困境,避免他在疫情期間舟車勞頓,檢察機關還現場啟動了司法救助程序,通過遠程視頻核實司法救助申請材料,讓當事人實現了“零跑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