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棄用記得解綁“親屬卡”!常州已有人被盜刷


微信棄用記得解綁“親屬卡”!常州已有人被盜刷

網絡圖片

微信“親屬卡”是一種“代付”功能,用戶可通過微信,贈送給父母、子女“親屬卡”,獲贈人在使用“親屬卡”消費時,消費資金將自動從代付方的支付賬戶扣除。“對方消費由我買單”,這是微信親屬卡的暖心出發點,方便了不熟悉手機支付的父母,也能讓家長通過“親屬卡”支付的消費記錄,更直接地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

不過,“親屬卡”這種方便家人間消費的功能,最近卻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我市一市民就被不法分子盜刷9000元,所幸得到銀行和警方的及時幫助,成功追回被盜刷款項。

銀行卡里的9000元,被人通過微信轉走了

近日,季女士來到交通銀行常州花園路支行營業廳,稱收到2條95559短信,短信顯示其交行工資卡出賬2筆,共計9000元整。可是季女士確認自己沒有這樣的消費支出,銀行卡也一直帶在身邊,因此,她懷疑自己遭遇了盜刷。

交行客戶服務經理朱亞瑜當即帶季女士去打印銀行卡交易明細。明細單顯示,季女士銀行卡最近有兩筆連續交易,一筆1000元,一筆8000元,摘要為“微信零錢充值”。終於知道這兩筆錢的用處了!然而,交行工作人員幫季女士點開其“微信錢包”,卻發現零錢餘額和交易明細均無這兩筆款項。

銀行卡交易明明顯示9000元就是通過微信轉走的,怎麼微信交易記錄卻查不到這兩筆錢的去向呢?

交易顯示這筆錢被“兒子”轉走,兒子卻說沒用過

就在季女士一籌莫展的時候,交通銀行常州花園支行行長蔣青華提示季女士通過微信支付裡的幫助中心功能,輸入交易時間和金額,查詢具體交易信息。果然,9000元交易的具體明細出來了。從相關信息上看,這9000元的收款方是名為“承諾”(化名)的微信用戶。看到這個熟悉的微信名,季女士立馬說這是她的兒子。隨後她電話聯繫其子詢問。

在等待的過程中,季女士向工作人員講述,其兒子去年發生非常嚴重的車禍,至今行動不便,由此造成家庭經濟困難,欠下外債,這些錢對於她們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數字。季女士說兒子車禍後行動、記憶雖大受影響,但也不可能不聲不響就動用這麼大一筆錢。果然,季女士的兒子回電說,沒有使用過這些錢。

那這些錢到底是怎樣轉出去的呢?事情再次陷入迷局,季女士為此焦慮得不行。蔣青華再度細心查看季女士賬戶的交易記錄,期望從中尋出點蛛絲馬跡,同時讓季女士撥打110報警。

抽絲剝繭後,原來是“親屬卡”“助紂為虐”

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所有人放棄線索排查的時候,經過蔣青華的一番查看,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原來,騰訊客服顯示的收款方微信名雖然和季女士兒子的微信名相同,但是頭像和季女士兒子現在的微信頭像不一致。隨後,經季女士仔細辨認、回憶,指出收款方用的是兒子以前的微信賬號,現在已被棄用。

根據日常經驗,交通銀行工作人員懷疑季女士的微信開通了“親屬號”。於是,工作人員指導季女士打開微信錢包,找到裡面的“親屬卡”功能一看,季女士微信支付綁定了四個親屬卡,其中之一就是9000元的收款方、季女士兒子棄用的那個微信名“承諾”。

工作人員向季女士解釋道,現在很多支付平臺可以申請親屬號,開通親屬號的話,根據親屬號協議中“自動支付”功能,就能從其賬戶中轉錢,而一旦親屬棄用的微信號被不法分子利用,不法分子便可通過綁定賬戶,無需密碼就能直接從其支付卡上轉錢。至此,季女士莫名失蹤的9000元的去向終於水落石出。為避免再次發生盜刷事件,銀行工作人員還幫季女士解除了微信裡所有“親屬卡”關係,並修改了銀行卡密碼、微信的支付密碼。

110工作人員趕到後,銀行工作人員向警察說明了情況,季女士被帶至派出所做進一步調查處理。所幸的是,經過交通銀行常州花園支行和警方的共同努力,當晚,季女士的9000元全部被追回。

網絡支付雖然便捷但也隱藏著風險

事後,季女士及其家人向銀行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並送來了錦旗。季女士說,雖然盜刷的錢不多,但對於她們家庭來說非常重要,交行工作人員在處理此事的過程中,表現出的負責、高效、專業的精神讓她十分感動。

交通銀行常州分行工作人員表示,市民在遇到這類事情後,不要慌張,儘量向銀行、警方等專業人士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其次要儘早撥打110,縮短可能被延誤的時間,與犯罪分子賽跑,贏得破案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挽回損失。

同時,該行工作人員提醒市民:網絡支付切記要保護好密碼和重要身份信息,棄之不用的微信賬號等其他賬號一定要註銷,類似微信“親屬卡”這種不需要密碼就能轉賬和支付的業務,一定要在熟悉業務規則的前提下使用或者慎用。市民只有提升保障自身資金安全的意識和能力,才能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