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新生活 新未來

夜色漸濃,會澤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華燈初上,燈火闌珊。安置房內,搬遷群眾歡聲笑語,盤算著新生活,展望著新未來。會澤縣圍繞“近期靠就業、中期靠產業、遠期靠教育”發展思路,解決搬遷群眾就業、收入穩定、子女教育問題。

会泽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新生活 新未来
会泽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新生活 新未来

搬遷就業

原來住在大海鄉劉家村2組的劉文玉,一家7口人,父母殘疾,行動不便,3年前,一場意外他又失去了左腿。搬進新城後,他參加了兩期棒球縫製培訓,如今算得上編制棒球的能手。“一天最少能做20個收入60塊錢,做不完的還能帶回家,帶著父母、妻子一起做。”劉文玉說。2019年11月,他縫製棒球就掙了2100元錢。

組織殘疾人進行棒球縫製培訓,是會澤縣按戶所需實行的“點餐式”培訓和轉移就業舉措之一,通過搭建“黨建+、行政+、市場+”三個平臺,架起勞動力和用工企業的橋樑。“三送上門”促就業,送崗位信息,讓貧困勞動力獲取崗位不出村;送技術,開展訂單培訓,讓“苦力工”變“技術工”;送優惠政策,讓“短期工”變“長期工”。建“黨員之家”,讓外出務工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建“民工之家”,讓勞動糾紛有法律援助。建“群眾之家”,讓留守人員有志願服務、家庭應急有生產互助。在紹興龍盛集團打工16年的張昌雲,帶出會澤籍在浙江上虞區務工的人員達2800多名,成為遠近聞名的“務工經紀人”,榮膺“會澤縣首屆就業致富先鋒戶”“浙江省百佳農民工”等榮譽稱號,是會澤人在浙江就業務工的勵志典範。

会泽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新生活 新未来会泽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新生活 新未来

搬遷穩收

要群眾搬得出,更要穩得住,會澤縣堅持“新平臺+新主體+大產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組織化工作思路。平臺聯建“一條鏈”推動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盤活遷出耕地、林地、復墾後的宅基地“三塊地”,鼓勵搬遷群眾自主流轉和託管種植,穩收租金。

“打工一天60元,培育出來的馬鈴薯原原種,免費領回家,種出原種,公司統一訂單收購。原來常見的馬鈴薯,現在成了金蛋蛋。”在會澤縣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務工的鄧金秀說起種馬鈴薯原原種開心地說。會澤縣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一年可產2000萬粒馬鈴薯原原種,每年向4000戶馬鈴薯種植貧困戶提供2000萬粒原種,所有生產原種統一訂單收購,每畝可生產原種1200公斤,戶均收入3600元。除了馬鈴薯還有蔬菜、草莓等基地,為周邊和進城安置貧困戶提供300餘個就業崗位,年均務工收入1.8萬元至2萬元。

搬遷上學

會澤縣規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所、小學3所、中學5所,可提供學位15840個,計劃新增教師編制739名,針對就讀普高、職高、大專學生,落實各項教育扶貧政策。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搬遷進城住新房。”參加“貧困大學生勵志宣講”的李龍珍常說。李龍珍家2019年5月從樂業鎮團坡村搬遷到欣城佳苑澤興社區,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全縣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績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她的哥哥李龍輝2017年考上火箭軍工程大學。李龍珍的父親李啟才說:“我家新房120平方米,兩個娃娃讀大學享受補助,我打工,生活沒問題。”

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尹永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