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褚時健,他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這一點

(一)

褚先生去世了。

這兩天,大家肯定看到很多文章在回顧、在悼念。

確實應該,這麼重要的一個企業家,這麼傳奇的一個巨人。

很多人,都從他的生平事蹟裡,提煉出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都是對的。但是我總覺得,單純講他怎樣做成一件事的方法論,可能已經沒必要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做事方式,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不同的造富渠道。

像褚先生,60年代做糖廠,70年代做菸廠,乃至到了75歲以後開始做褚橙,都有那個年代的一些特殊方法。

這也是很多人詬病他的地方,比如說廣為人知的紅塔集團貪汙案。

他的成功經歷,有他個人的奮鬥因素,也有時代因素、有制度因素。

撇除開種種偶然的、沒辦法複製的因素,我們該從他身上學什麼呢?

我覺得最應該學的一點是:大人虎變,隨時而行。

這不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能力。

(二)

先捋一捋褚先生的人生軌跡:

1963年,35歲的褚先生被任命為新平縣曼蚌糖廠副廠長。

此前他有做糖的經歷嗎?一點都沒有,最多學過釀酒。

但是第一年就將企業從虧損扭轉為盈利。工作16年,這個小糖廠成為當地效益最好的企業。

這是他第一變。

1979年,51歲的褚先生第一次接管玉溪捲菸廠,也是毫無經驗地接管了一個爛攤子。

隨後10年,他竟然將這個爛攤子發展為國家利稅大戶,佔了全國利稅收入的六千分之一。

這是第二變。

2003年,75歲的他被判刑以後再度出山,搞了褚橙,從原來對農業一無所知,十餘年後能年產褚橙一萬噸,利潤超過6000萬元。

這是第三變。

如果不是年齡原因,他恐怕還有第四變、第五變。

在他的褚橙莊園接待大廳,有一串數字:“51,62,66,71,74,84。”說的正是他產生重要改變時的歲數。

說說褚時健,他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這一點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數字都比較大,都超過了50。

我覺得這是褚先生最該被人知道的一點:

你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就不能進取了,你只要能夠在任何歲數敢於做出任何改變,你就能夠永遠有一碗飯吃。

我很理解現在網絡上給大家灌輸的理念:

你要趁早成功,趁早買車買房,將來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時代很焦慮,大家很頭疼,做事情總是追求越快越好。好像人生就是一場一勞永逸的旅程,到了某個點,你就可以停下來了。

但褚先生告訴我們:人生這個角色,做什麼事業還不重要,做得快還是慢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永遠保持對人生的追求。

當你停下來的時候,就是你死亡的時候。

(三)

你看任何世界上真正強大的人,他們做的事情千差萬別,他們的人生經歷不可複製,但我覺得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

你把他們的人生推倒重來,他們都不怕重頭來過。

遠的例子是日本的稻盛和夫。

27歲創辦京都陶瓷,52歲創辦日本第二電信,78歲高齡出山執掌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三次大變化,沒有一次是一樣的。

我很喜歡比爾蓋茨的一句話:

“如果有一天早晨醒來,微軟被大火燒了個精光,給我20名最優秀員工,一切馬上就可以重新開始。”

我覺得世界上一切可持續的能力,“重新開始的能力”應該是最重要的。

這種能力讓你即使從0開始,也很快會變成1,變成100,變成10000,乃至於無窮。

如果這種人生態度能夠多幾個人奉行,中國無憂了。

說說褚時健,他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