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蘇秦從事遊說和謀略活動,是戰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策士

戰國中後期,在秦、楚、燕、趙、韓、魏、齊七個大國之間,激烈地進行著弱肉強食的兼併戰爭和頻繁的外交活動。當時,地處東方的齊國和西方的秦國,由於齊威王和秦商鞅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改革,國勢逐步強盛,形成了東西兩國遙相對峙、爭雄圖霸的局面。戰國初期最先強大起來的魏國,雖在馬陵之戰以後國力削弱,但在爭奪霸業中仍躍躍欲試。其餘國家,夾在齊、秦中間,只求圖存自保。

縱橫家蘇秦從事遊說和謀略活動,是戰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策士

齊、秦兩國為了爭取在兼併戰爭中獲勝,對其他弱小國家採取分化瓦解、拉攏利誘的手段,展開了爭取友國、孤立敵國的鬥爭;而魏、趙、韓等國內部也分成聯秦抗齊或聯齊抗秦兩派。各國之間的相互結約聯盟不斷變更,既沒有穩固的朋友,也沒有世代的仇敵。在這種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的歷史背景下,就產生了“強者兼人而弱者圖存”的新格局,於是,“合縱連橫”的政治鬥爭活動也隨之形成了。

縱橫家蘇秦從事遊說和謀略活動,是戰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策士

隨著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合縱連橫的具體內容也跟著變化和發展。嚴峻的合縱連橫戰爭,把各國君主的對外政策推向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加之當時各國間的外交活動主要是靠遊士的遊說,於是一批靠遊說獲利祿、進仕途的策士、食客紛紛登上政治舞臺,在外交上佔據重要地位。他們講究權變,不惜採用任何手段,甚至朝秦暮楚,積極為各國君主出謀劃策。蘇秦就是這眾多縱橫家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

縱橫家蘇秦從事遊說和謀略活動,是戰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策士

蘇秦,戰國時東周洛陽乘軒里人。蘇秦自幼立下鴻圖大志,又聰慧過人,刻苦學習。“屈首受書”,授學於六國時縱橫家鬼谷先生。學成後,“其術長於權變”,以遊說諸侯而顯名,是當時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策士。蘇秦一生從事遊說和謀略活動。他是燕昭王的親信,主要為謀求燕國強大,在齊從事反間活動,同時奔走於齊、趙、韓、魏等國之間,組織合縱攻齊或合縱攻秦。他的活動時期主要在齊滑王統治期間。公元前309年,他從周至燕,開始佐燕昭王振興燕國,以報齊在公元前314年滅燕之仇。他先後兩次奉燕昭王之命到齊國進行反間活動,並取得了齊潘王的信任。

縱橫家蘇秦從事遊說和謀略活動,是戰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策士

公元前288年,齊、秦相約東西稱帝,為阻止齊、秦兩強改善關係,他勸說齊潘王取消帝號,以孤立秦國,達到合縱攻秦的目的。其間,他發動合縱,由齊國聯合韓、趙、魏、燕,趙國奉陽君為主帥,組成五國聯軍共同伐秦,迫使秦國取消了帝號,退還了部分侵地。蘇秦因功被趙國封為武安君。後又設計導齊滅宋,以挑起宋的鄰國及對宋垂涎的國家同齊的矛盾。公元前286年齊滅宋,他被拜為齊相。公元前285年秦國攻齊。第二年,秦、韓、趙、魏、燕五國聯合向齊國大舉進攻,齊大敗。蘇秦的反間活動完全暴露,被處死,死時50多歲。

縱橫家蘇秦從事遊說和謀略活動,是戰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策士

蘇秦是戰國時期一位政治活動家。他主張連橫的動機,雖然是一雄稱霸,但從客觀上看,它是起到了局部統一的作用,這對發展經濟、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有積極的一面。蘇秦的合縱策略雖然不是實現全國統一的目的,但他的弱燕勝強齊卻使東方強大的齊國從此一概不振,客觀上為秦完成統一大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由於階級的侷限性,蘇秦不可能有多麼大的積極作用,他只是統治階級的謀士。無論是連橫還是合縱,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並沒有從人民的利益著想,因此也談不上他對歷史有多麼大的推動作用,相反,他的五國伐秦,曾一度阻撓了秦的統一。他的所有政治活動的動機,也只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富貴,榮耀升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