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楊旭升 ‖ 最愛落花生(散文)


「今日作家」楊旭升 ‖ 最愛落花生(散文)

最愛落花生

「今日作家」楊旭升 ‖ 最愛落花生(散文)

落花生又叫長生果,是一年生得草本植物,它在地面開花,在土地下結果,這個果仁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來榨油,味道很香。

我出生在經濟相對落後、物質比較匱乏的七十年代,那時候,農民百姓的主食多為地瓜和玉米麵,只有趕上逢年過節才能吃上幾頓白麵;於是,家裡堂屋中那個蛇皮袋裡的落花生,就成了我兒時最愛的美食。

每天放學回家,饃筐裡撿起兩個玉米餅子,解開裝落花生的袋子,狠狠地抓上兩把,裝進上衣兜裡,順手扒開幾粒放進嘴裡,花生和玉米餅混合在一起,大口咀嚼,滿滿的滑脆和清香頓時讓我幸福感十足,那種快樂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時至今日,我對於落花生的痴情絲毫不減。一年四季,家裡的花生從不斷缺,無論工作上取得進步、遭遇挫折,抓上幾粒花生放在嘴裡,口感酥脆,甘甜味美,暖流頃刻間便湧上心頭,一切煩悶就會煙消雲散。

孩提時代,地瓜、落花生都是外婆家自種的,採收後接濟給母親。印象中,每隔兩三個月,父母便從外婆家用架子車拉回幾袋地瓜片和一兩袋帶殼的落花生,因此,我家堂屋裡的落花生也就一直沒有斷過,母親總說我是吃著外婆家的落花生長大的,至今,我仍深信不疑。

外婆家住在山區,在邊角旮旯開墾出來的荒地多為沙土地,適合種植地瓜和落花生。

出於感恩,母親隔三差五就和父親一道回外婆家幹農活。父親騎著一輛大“永久”自行車,母親坐在後座上,我坐在前面的車樑上,早早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天空瓦藍瓦藍的,綠油油的麥田,黃燦燦的油菜地,路邊吃草的老牛,清澈的小河溝……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一切都那麼溫馨美好!

在外婆家,我奔跑在田間地頭,不必說酸酸的沙棗,甜甜的茅草根,還是成群的麻雀從一棵柿樹飛向不遠處的小樹林,單說那白白胖胖的“沙蟲”,就讓我念念不忘。外婆說,“沙蟲”是專吃落花生的壞蛋,地裡的落花生剛長出枝丫時,只要見到枯萎的芽苗,順著向下挖,一定有“沙蟲”在作惡。它除了腦袋是深褐色之外,通體白色,卷著身子,兩排小腿努力掙扎著,彷彿要逃出我的嫩嫩的手掌心。每次,我都要帶上一個瓶子,把這些“壞蟲”收集起來,例數他們的惡行,然後把它們一條一條扔進雞圈裡,才解了我的心頭之恨。

落花生,屬於春種秋收,不需要成片的水澆地,沙地、坡地和邊角地都可種植。播下種子,不必鋤草、備壟等繁瑣的田間管理,只要雨水豐沛,就會有收穫。

落花生大約是六月開花,豆粒大小的黃色花蕊,零星的點綴在枝秧中間,沒有誘人的清香,樸實自然,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黃花落盡就開始結果,一個根鬚就連著一個落花生,通常是根鬚扎的越深落花生顆粒越飽滿。我常想,落花生正是根植於大地母親,充分吸吮了養分,才能耐得住貧瘠,韜光養晦,籽粒飽滿!

1995年,我離別家鄉參軍入伍,隨身攜帶的除了幾件換洗衣服、幾本書籍之外,就是母親為我精心準備的一小袋去了殼的花生,她知道我對落花生的偏愛。我常想,母親是希望我到部隊後能像落花生一樣不圖名利,甘於奉獻,永遠保持謙虛淳樸的品格!

剛入伍,部隊裡的各種規定和要求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工作、訓練、學習、勞動既規律又枯燥,尤其是東北寒冷的氣候和飲食習慣讓我一度不能適應,每次感到壓抑或委屈時,我就抓上一把花生放在嘴裡,滿滿的家鄉味和滿足感沁入心田,我的軀體就汽車加滿了油一樣,頓時讓我信心倍增,動力十足,勇敢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

2017年,我脫下軍裝選擇了自主擇業。從緊張忙碌到閒暇無事,一時間感到無從適應。閒暇之餘,我利用樓道里閒置的舊花盆種上八粒落花生,放在陽臺上,每天按時澆水,大約過了五六天時間,有六棵落花生已破土而出,苗芽健碩有力,茁壯成長;一個月後,花生苗便鬱鬱蔥蔥,花盆也顯得有些緊促了,兩個月後,竟然開出了黃花。八月末,我和兒子一起收穫了落花生,仔細一查,竟有二十九個花生夾。吃著自己收穫的落花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就應該像落花生一樣,不要拘泥於環境,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只要有舞臺,就一定要讓自己綻放!

接下來的日子,我頻繁出入人才招聘市場,主動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憑藉著部隊工作經驗和自己的質樸,一個月後,我成功應聘到了一個鄉鎮政府機關的工作崗位。

工作和生活相對規律平淡,閒暇之餘,我除了運動、讀書和寫作,就是邀上幾個知己朋友到家中小敘,自己下廚做幾道拿手小菜,大家談天論地,開懷暢飲,其樂融融。家庭式聚餐,花生米是必不可少的菜品,水煮、油炸、鹽焗,由於一盤花生數量多,一次只能用筷子夾上一粒,往往是其它菜品碗盤見底,花生米還有大半盤,於是大家戲稱花生米為“耐搗”。

說到油炸花生,是很講究火候的,火不能太大,鍋裡放少許食用油,不等油熱就要放入花生米,然後反覆不停地翻炒,等到花生微微發黃,就要迅速出鍋入盤,過了火候就會糊,沒到火候就會夾生。我常想,炒花生米就像做人一樣,要“過猶不及”,恰當就好,一個人要有光澤,但不要有光芒,做事講分寸,做人有原則。

日子不緊不慢,波瀾不驚,如流水,又像節日裡的煙花,流水東去,煙花散盡,一切又歸於平淡。彈指一揮四十年,彷彿一場春夢,一下子就到了不惑之年,不容我反思,不容我躑躅,唯有的就是不負韶華,讓每一天都充實陽光和快樂!

「今日作家」楊旭升 ‖ 最愛落花生(散文)

楊旭升,洛陽人,退役軍人,自由職業者,愛好文學,願以文會友,書寫美麗人生。

本文來自“今日作家”微信公眾號。今日作家微信公眾號ID:jinriuzojia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