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為救主人,臨死之前強忍劇痛,戴正帽子,慷慨就義

子路為救主人,臨死之前強忍劇痛,戴正帽子,慷慨就義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當年門生3000,最出名就有72個。在眾多弟子中,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除了顏回,就是子路,孔子也絲毫不避諱自己對子路的偏愛,在《論語》中子路被提及四十一次。可以說子路是孔子最親近的弟子。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歲,魯國人,出身微賤,家境貧寒,獵戶出身,事親至孝。子路生性豪爽耿直,勇力才藝俱全。

子路的人品不僅得到孔子的喜歡,連老子都對他讚賞有加,據說孔子曾帶子路向老子問禮,老子看到子路都誇讚子路說“天然去雕琢,我喜歡”。

子路為救主人,臨死之前強忍劇痛,戴正帽子,慷慨就義

子路因為耿直,孔子做什麼有他覺得不對的都會指出,所以他經常批評孔子,孔子也經常批評他,聞過則喜,兩人都能夠虛心接受,所以師生兩人更親密無間。

子路對孔子忠心耿耿,不僅對孔子的人身安全保護周全,更是容不得別人挑戰老師的思想學說。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可見子路的忠心: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一艘小船去海外,能跟隨我的,恐怕就只有仲由吧!

在孔子晚年時候,孔子從衛國回到了魯國,而子路則留在衛國輔助衛國大夫孔文子。孔文子去世後,他又繼續輔佐孔文子的兒子孔悝。不幸的是,在子路六十三歲那年,衛國發生宮廷政變。

子路為救主人,臨死之前強忍劇痛,戴正帽子,慷慨就義

當時前太子蒯聵想要回國跟當時的皇帝,也就是他的兒子爭奪皇位。於是為了孔悝能站在自己一邊,蒯聵就和姐姐孔姬,聯手把孔悝給綁架了,孔姬是孔悝的母親,這就是說母親和舅舅綁架了自己,然後一起去對付表哥。這也真是夠亂的了,難怪說清官難斷家務事。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爛攤子,別人的家務事,子路本可以不攙和的。但子路這人就是忠義當頭,他認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自己受孔文子之託輔佐他的兒子,而孔悝有難,他就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他聽說後第一時間趕往皇宮救援孔悝。當時,皇宮內正打的難解難分,一片混戰,加入戰團的子路受了重傷,冠纓也在打鬥重被擊斷。

子路為救主人,臨死之前強忍劇痛,戴正帽子,慷慨就義

子路受傷了,纓帶斷了,子路想起老師的教導,君子死而冠不免,於是在重結纓帶的過程中被砍作肉泥。在臨死之時,他嘴裡唸叨著“君子死,冠不免”,強忍劇痛,戴上帽子,整理好衣服,端端正正站著,被敵人亂刀砍死。

你可以想象那是一種多麼悲壯、而氣勢宏大的場景嗎?一個人在重傷之下,臨死之際,還能從容整理衣冠,臨死之際,他還在極力維護自己的尊嚴。

這種君子精神讓人肅然起敬,而這種精神也時代相傳,稱為中華民族義士的榜樣,在抗日戰爭中,我們看到過無數這樣的場景,面對入侵者的淫威,倒下再站起,死也要站著死,這種精神讓對手都脫帽致敬。

子路為救主人,臨死之前強忍劇痛,戴正帽子,慷慨就義

有人笑子路太迂,此時還在幹這些事情。但是年過花甲的子路是抱著儘自己的職責的想法而來的,他明明知道此行兇多吉少,卻決然來了,即使他不結纓,也依然難以活著回去,雖然他年輕時曾經有著“暴虎馮河”的勇力。

他以行為實踐了老師孔子的“殺身成仁”。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師。孔子聽說衛國內亂而子路去了,就嘆息:嗟乎,由死矣!果然不出所料。子路死後,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頭便拜。

聽說被剁成肉醬,孔子讓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聽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顏回和兒子孔鯉死後,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給了孔子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打擊。就在孔子的最親密夥伴和學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