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四年前,也是在福州畫院,旅美畫家郭天涵在故鄉舉辦了第一場個展《硯邊戲筆》,反響很好。第一場個展後就約定再辦一場個展,因為2019年是他上山下鄉“插隊”尤溪五十週年,那裡是他戰天鬥地的“廣闊天地”,也是他收穫愛情的地方。他是一位十分戀舊的人,為此,他專門從美國回來後去了尤溪寫生,畫了不少作品。畫冊都印好了,然而,他卻永遠無法目睹自己的畫展,看到那些熱愛他的朋友了。

他的夫人柳賽英女士,強忍悲痛,花了很多時間,用心整理他的遺作,今天終於將他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呈現在觀眾的面前,這是可以告慰天涵兄的。我想,如果天涵兄地下有知,他定當十分欣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這裡展出的作品基本涵蓋了天涵兄不同時期的藝術創作。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任何的書畫作品,都是畫家藝術精神的內心獨白。通過筆墨來抒發自己對社會、對故土、對家園、對生活的理解,是畫家獨有的表現形式。讀天涵的作品,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作品中所散發出的一種特別的情懷,這種情懷凸顯了這位來自八閩大地走向大洋彼岸國際化大都市的謙謙君子骨子裡所透射出的文化自信和他瀟灑、暢懷、達觀、乾淨、清雅的人生境界。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郭天涵的作品主要以山水畫為主,間或花鳥、書法。

他的山水畫極具生活化的場景,詩意的園林、清幽的茶園、快意的山居、溫馨的農家,還有柔柔的月光、斑駁的古屋、青翠的植物、悠閒啄食的小雞、綿延的群山、牧歸的農人。這些簡單而懷舊的生活物境,流露出歲月的流逝、青春的追憶、愛情的緬懷,如一首古老的歌謠在輕輕吟唱。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常常提及“物鏡”一詞,“物鏡”乃中國畫家追求的第一境界。在天涵的山水畫作品中,有許多場景都出現過老屋、古亭、石橋、田壟、瀑布、雲煙等,這些畫中自然生成的場景所構成的“物鏡”造就了他作品的主題。這個主題是關於人與自然的互動,自然與人的和諧。因為有了這種互動和和諧,天涵的山水畫給人的不是畫面上的一種臃塞之感,反而是飽滿有致,層次感很強,所有這些“物鏡”暗示和體現的是人生的滄桑,歲月的奔流。這些作品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實的生活場景,所表達的情境不僅僅是對歲月滄桑的感傷,而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還有作者濃濃的鄉情的流露。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不得不說的是,郭天涵的山水畫作品有許多是描繪尤溪山鄉村景的,畫家選取的對象也許極為簡單平凡,但這種簡單平凡的後面是畫家對曾經作為知青上山下鄉的“第二故鄉”的真情實感的生動流露。他每年從美國回到福州,都要去往尤溪,去往他那神牽夢繞的“心靈的故鄉”。他在《郭天涵書畫集》“前言”裡寫道:“回眸光陰,流年似水。憶少年‘上山下鄉’時距今日50週年。從1969年插隊尤溪縣當農民學開荒種地,到‘落實政策’去縣文工團搞舞美樂隊工作,至1980年調回福州,從此與尤溪結下不解之緣,幾乎年年都要去探望她的變化”。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正是對尤溪的愛之深,所以他筆下描繪尤溪的山山水水才真切感人,才會讓觀者在面對他的那些山水畫作品時聯想起當年有一群年輕人在那裡豪情滿懷的情景。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郭天涵曾經拜高一呼先生學過油畫,後來又入中國美院學習中國畫,諸多名師的指導使他拋棄了以往早已形成習慣的固有繪畫陋習,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向傳統學習,向自然學習,從而使自己的作品散發出建構在歷代文人畫家個性風格之上的生命活力,有對景物的遷想妙得,也有在自然山川臥遊時的匠心獨運。

水墨自與詩爭妍。天涵兄雖然遠去天國,但他的作品墨香永駐。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水墨自與詩爭妍——郭天涵作品評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