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三)他被明軍俘虜,因顏值逃過一劫,終成明朝心腹大患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在尼堪外蘭的帶領下,李成梁帶著大軍來到了古勒寨,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也在軍中。

這父子倆自帶盒飯不辭勞苦來到古勒寨,準備乾點啥?答案是,他們是李成梁的談判專家。

按照談判方式,他們的工作模式主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義正辭嚴型,臺詞模板如下,“你們已經被包圍了,要認清形勢,投降才是唯一出路等等”。

第二種:卑躬屈膝型,臺詞模板大致為“貝勒,天兵託我給您帶個話……”

覺昌安父子的臺詞,應該大致偏向第二種。

(一)

從李成梁的思想上來說,談判專家這個角色很無足輕重,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打出來的勝利更有含金量,震懾效果也更好。再說,不打一仗,砍幾個人頭,拿啥向朝廷請功?雖然自己已經貴為寧遠伯,但還得給兒子們掙頂烏紗帽戴戴,絕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不是?要知道,李成梁的九個兒子除了個別精品,剩下的基本都是靠啃爹,所以李成梁同志的負擔相當重,不拼實在不行啊。

所以一開始,覺昌安父子沒撈著出場機會。首先出場的,是李成梁手下的將士們。

派去攻打阿太兄弟的另一路兵馬進展很順利,輕鬆攻破城寨。而古勒寨這邊,雖然有尼堪外蘭這個嚮導,還有李成梁親自指揮,但古勒寨卻巋然不動,讓明軍白白損兵折將。

(二)

這實在不能怪李成梁指揮無方,也不能怪將士們不夠勇敢,古勒寨地勢險要、三面環山,另一面又挖下深壕,在王杲手裡就經營多年,阿太又守的密不透風,要攻下談何容易。

(連載三)他被明軍俘虜,因顏值逃過一劫,終成明朝心腹大患

古勒寨實景


按李成梁的作戰規則,不主動投降的,城破之後,不論男女老少,都得死,它的學名叫做--屠城。

這個規矩,覺昌安父子知道,城裡面的阿太也清楚。但阿太又能怎麼樣呢?組織了幾次突圍都被打了回來,打又不過,逃又不掉,所有人都知道,在絕對的實力的碾壓之下,城破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情況讓覺昌安心急如焚,他不想讓孫女為阿太殉葬,當然更想在李成梁面前刷點存在感,就自告奮勇,進城勸降。李成梁也承諾,如果現在投降,可以饒阿太不死。

從之後發生的事情來看,這可能是城裡的男女老少們最後的活命機會,但阿太根本不買覺昌安父子的賬,還把這倆人扣押了起來,勸降宣告失敗。

阿太不願意向殺父仇人投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能是覺昌安父子實力太弱,根本沒資格當這個擔保人。但李成梁的耐心是有限的,留給阿太的時間不多了。

(三)

見城裡還沒有投降的跡象,尼堪外蘭終於撈著了出場機會。他的工作風格偏向第一種,而且他還有後手,他的後手是一張空頭支票。“殺死阿太的,不但不用死,而且還能接替阿太成為新任城主。”

從工作思路上講,尼堪外蘭無疑更勝一籌,他打破了原有思路,採取了對其下屬進行分化和物質激勵的策略。

這一招,效果很好。

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陪著阿太去死,也可能是城主的職位誘惑力太大,很快城裡就起了內訌,阿太被自己人射死,古勒寨開門投降。

但李成梁根本沒打算遵守承諾,他要讓這座城裡的所有人都為他們的頑抗付出代價,他要讓所有的女真人聽見他的名字就會戰慄,興不起一絲一毫抵抗的想法。他發出的命令是,殺光所有人。

覺昌安為全城男女帶著活命的機會而來,卻搭上了自己和兒子塔克世的命,被殺死在了城中。

(連載三)他被明軍俘虜,因顏值逃過一劫,終成明朝心腹大患

李成梁攻克古勒寨


覺昌安父子用生命的代價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搞任何工作,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

(四)

按《清史稿》記載,城破之後,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也當了明軍的俘虜。還好李成梁的小老婆發現努爾哈赤是個帥哥,就悄悄放走了他哥倆(奇其貌,陰縱之歸)。回家途中,努爾哈赤還收了一個叫額亦都的當小弟。這段經歷,讓我相信王霸之氣這種東西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努爾哈赤脫險記引發了我無數猜想,李成梁貴為寧遠伯、遼東總兵(大軍區司令員),已經邁入高級領導人行列,不是個百戶(連長)之類的基層幹部,那麼問題來了。

他的老婆是如何接觸到俘虜的?

就算李成梁的老婆發現俘虜裡面有個帥哥,又為什麼要放他?動機何在?

她就不擔心被李成梁發現引發家庭矛盾?

她和努爾哈赤之間是否真的發生過超友誼的故事?

既然是悄悄放走的,當然不希望被人知道,難道是總兵夫人親自跑去兵營,下令放走了努爾哈赤兄弟倆?要知道,這也很不合常理。

疑點重重。

再者,根據相關記載,古勒城破後,“不分男女老幼盡屠之”,當年二十五歲的努爾哈赤和二十歲的舒爾哈齊都正當壯年,正應當作為重點清除對象,怎麼會當了俘虜?更加疑點重重。

讓我們拋開所有疑點,姑且相信努爾哈赤曾因長得帥逃過一劫,那這一戰,李成梁最大的失誤就是殺了不該殺的兩個人,放了不該放的一個人。

李成梁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對這一切一無所知。

(五)

直系親屬基本死光後,努爾哈赤終於跟他的前輩朱元璋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