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在農村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季節,一年的開始,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農業生產的節點。

今年因為疫情影響,田間春季的生產管理工作比往年推遲了整整一個多月。去年,父親初八就開始上地幹活,開始果園裡蘋果樹的修剪工作。

一年之計在於春

疫情攻堅階段過後,為了不耽誤田間的春管工作,大家遵照相關政策,田間勞動和疫情防護同時進行。

開春後田間的生產,首當其衝的就是小麥的春灌。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暖花開後,小麥開始返青,儲蓄了一整個冬日的能量,在春季的陽光下,終於可以使上了。此一時的灌溉正當時。每年的二三月份,尚書水庫就開始放水。老家富平北高南低,靠南的鄉鎮有引黃工程的黃河水澆灌。我們鄉鎮靠尚書水庫放水。尚書水庫建在尚書村附近,因古時村裡出了一個官至尚書的名人故稱尚書村,所建水庫也叫尚書水庫。十幾年前所建,聽我父親說,他也參加了水庫的建設。那時是集體農業社時期,每個村抽調一些青壯年勞力,按工計分,由村裡出錢,工地上管飯。這個水庫的建成,解決了附近多個鄉鎮一年兩料莊稼的灌溉問題。

一年之計在於春

輪到我家澆地時,恰好趕在白天,比起晚上來,舒服多了。晚上照明不便不說,氣溫下降,凍得人難受,更別提那漫長的等待。

等小麥春灌結束,父親立即投入蘋果園的生產管理中。先是修剪樹形。果樹每年都得修剪,剪去沒用的冗餘枝條,留足夠的通風,以及接受陽光的空間,枝條佈局合理,才能讓果子的座果率提高,並且長的更好。修剪結束後,開始整理果園內部。把枝條全部撿拾,拉回家裡當柴燒。清除雜草。這些看似輕鬆的活計,也很耗時,緊趕慢趕也得三五天。等果園裡清理差不多,開始準備施肥的前期工作。

一年之計在於春

老家屬於全國最大的奶山羊基地,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養羊。羊糞是優質的農家肥之一。經過一年的積攢和腐熟,這個時候就需要挖開,鏟上車,拉到果園門口,再由小推車推至果園內。父母養了四五隻羊,一年到頭所堆積的羊糞,足夠兩畝多地的果園施用。施了農家肥的果樹和使用化肥的果樹,所結果子在口感上的區別很明顯的。農家人自不用說,一個蘋果咬上一口,就能吃出不同來。我在家做電商,每年在我這裡買蘋果的同事和朋友,也被我家蘋果給慣壞了口味。每年蘋果成熟下樹的時候,一再叮囑我,不是你家的果子別給我發貨,我能吃出來!農家肥施培後的蘋果,清甜可口,更有濃濃果味。

一年之計在於春

我每天早上上班,下午下班回家,吃完飯後就幫父親幹一下午的活兒。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很多事。

把農家肥全部拉至果園,再用推車推進果園裡堆好,用了整整兩天。

父親選了一天給果園打藥。開春的果園裡,驚蟄過後,萬物開始復甦,包括那些微生物和細菌。依照慣例,得來一次閉園消毒。這又耗去半天。剩下的半天,去鎮上街裡買了幾袋有機肥。

所有肥料準備好以後,開始給果樹開溝。兩棵果樹間,挖一鍁寬,一鍁深,不到一米的淺溝,用來填埋有機肥,所有的枯乾雜草,小樹枝都填埋。記得辭職剛回家時,十幾年在外上班的打工生活,讓我差點忘記了幹農活的一些技巧,也是缺少鍛鍊,第一天手上就起泡了。我知道,既然選擇回家,就得適應幹農活的日常。自看過蔡崇達的《皮囊》之後,我就再也不憐惜這皮肉之身了。人和許多工具一樣,久了不用,就會慢慢變得沒用。農村人說的,奴才貨!

開溝用了兩天。父親幹活已經大不如從前了。現在是幹一陣休息一陣。剛開始我進園以後,拿著鐵鍬,就不惜力的猛幹,腳下的回力鞋也是給力,不到半天時間就幹了父親幹了一天的活兒。我心裡想著自己多幹一點,他就少幹一點。無意中卻發現,我的年輕有力,一下子對比的他更加老弱無力,更顯緩慢了。這種無形無意的對比,會不會讓他不舒服,我不知道。但後面我改變了,他休息的時候,我就停下來休息。他坐在鍬把上抽菸,我依著一棵果樹的主杆,也點上一根菸,父子倆一邊抽一邊聊今年果樹的花苔好壞。春天的風,已經了無寒意。秦冠樹的花骨朵已經次第綻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像顆顆紅寶石。有蜜蜂鑽進花蕊裡採蜜。抬頭藍天。低頭綠草如茵。看看四周,大片的麥子正在返青,變成了深綠。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

開溝完成後,開始施肥。母親也來幫忙。她給開好的溝裡倒有機肥,我跟在後面將溝填埋抹平,父親跟在我後面,將農家肥撒開在樹下。一家三口齊上陣幹活,已經好久沒有過了。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我跟兒子這般大的時候,就已經跟著父母幹農活了。十幾年時間的發展,機械化的普及,已經大大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再也沒有什麼生產勞動,需要動員到家裡的每一個人了。想想小時候的夏收,那真是一個場面宏大,人人參與的繁忙景象。小孩子們也被派上大用場,雖幹不了重活,但提水倒茶送飯,也是幫了大忙。想想那個時候,總有一種時光易逝難再回的美好。同時又有一種不願回憶的艱辛和苦難。因為落後,少有機械,人被當做牛馬使。記得每年播種小麥的時候,很少人家有畜力,又沒有機械,拉縴的活兒就只能人上。父親搖耬,堂哥們,母親和堂姐們,輪換上,每個人順著長長的地壟拉上一個來回。剛剛翻過,鬆軟如棉被的土地,一腳一個坑,很吃人力。人累的跟牛一樣在大口喘氣。秋天漸寒的天氣裡,能看見他們嘴裡呼出的白氣。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

天剛擦黑時,我們仨剛好乾完。收拾了農具,慢慢往家趕。春天的落日,沒有夏天的絢麗,但也有顏色。

施肥完後,就是最後一道工序,澆灌。果園澆灌,一般不用水庫的水。農人覺得水庫的水細菌大,容易感染樹根,使其果樹染病,都用井水。

等我下班趕到果園替換父親回家吃飯的時候,果園已經澆灌過半。被井水浸泡後的羊糞,像是遇到了催化劑進行反應一般,濃濃的臭糞味,像毒氣彈一樣擴散。其實越臭才越好,證明了其肥力深厚。

一年之計在於春

澆灌果園我沒問題,順著果樹,一行一行澆灌,那裡有走水的地方,鏟一鍁土擋一擋就行。澆灌小麥我承認我不行。很多人都以為農業生產沒有技術門檻,只要能吃苦就行。其實完全不是。隔行如隔山。講一個笑話,也是真事。和我年齡相仿的一個村裡的小夥子,父母有事沒在,趕上他澆地,他只好硬上,結果澆著澆著,把自己留在了地裡,走不出來了。到處是澆過的溼地,一走一個大泥坑。等他徹底走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兩腿泥,更別提那雙來自大城市專賣店的運動鞋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

這只是農活裡最基礎的技能,更不用提那些只能依靠時間來積累的夜觀天象,就能猜出明天是東風還是西風,做飯看看灶底的灶灰有沒有火星,就能斷定有沒有大風。做飯抓鹽時,就能判斷夜裡有沒有大雨。更別說觀察物候,判斷來年年景,做好未雨綢繆的打算。千萬不要忘了,我們是一個有著幾千年農耕歷史和文明的農業大國。工業的發展,才是近百年來的事兒。我們的語言和文化中,充滿了農耕文明的痕跡。


井水順著水管,嘩嘩的流著,清涼的井水,順著地面往前淌,就像蜂蜜往前流,土地不斷地吮吸著,好像能聽見它喝水時的咕咚咕咚聲,不信,你看,那水面那麼多泡泡!吃飽喝足了的土地,才能像年輕人那樣,擔當起養育這群人的重擔。記住,永遠不要哄騙欺瞞土地,它最誠實。當它失去了耐心,而哄騙欺瞞你的時候,小小的人類,你是承擔不起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群喜鵲和不知名的鳥兒,從遠處飛來,落到樹下水流邊,一邊警惕的東顧西盼,一邊趕緊喝上兩口。井水清甜如蜜,我喝著它長大的,我知道。那群喜鵲也知道。

疫情雖然推遲了春天的生產安排,但它終究擋不住春天的腳步,擋不住人們對土地的熱愛,對勞動生產的熱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雖然不能在商業,經濟或工作中去衡量。但在這片土地上的勞作,它延續了至少千年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