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億農民工返程務工背後的辛酸

12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個人微博發文稱,疫情下降的拐點已經出現,但由於

1.7億農民工返城高峰即將到來,還潛藏著上升的拐點

對於此次大規模返城務工行為,其實背後隱藏的也是人們在疫情下,更為艱苦的日常生活。

在疫情發生前,有過很多另人思考問題,比如說,“給你一臺手機,一個房間,不斷水,不斷電,你能待多久?”,“假如你現在沒有工作,你的餘額能夠支撐你多久?”很顯然,這些看似很是美好又令人無限聯想的問題,在這次疫情面前,都給出了足夠多的答案。

反觀這次返城,農民工本身就是收入並不高的一個群體,且大部分農民工都是幹著最髒最累的活,拿著剛好夠溫飽的工資。這次疫情的到來,更是給可能本身並不富裕的農民工家庭帶來負擔,而假期的延長也讓返城規模在一個時間點集中爆發


1.7億農民工返程務工背後的辛酸

大量人流的車站


而在返城過程中,農民工因為自身條件問題,也暴露出了一些無奈又心酸的事實。大部分農民工買不到一次性醫用口罩或者n95系列口罩,甚至連最普通的棉口罩都是一罩難求,所以,就出現了很多農民工自制口罩


1.7億農民工返程務工背後的辛酸

自制口罩


在經濟和環境雙重壓力下,農民工開始自己的返程之旅,在這段旅途中,他們也並沒有給自己以弱勢群體身份要求什麼,而是將自己處於環境逆流中,在保全自己的同時,不給社會添麻煩。

雖然現在復工浪潮在即,但是也還是要提醒所有人,做好自己的保障和防護工作: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等等。

想閱讀更多新鮮趣事,可以關注:南柯輕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