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搬遷群眾有“活路兒”

人間最美四月天,走進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和舟社區,位於安置點內的恆泰源服裝有限公司內,一波又一波熱鬧的操作聲在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後顯得格外動聽。

恆泰源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服裝設計、加工、出口為一體的企業。該公司主要生產棉衣和羽絨服,廠房佔地10000平方米。

沿河:搬迁群众有“活路儿”

“該公司為2018年招商引資項目,為和舟社區易地移民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提供了保障,目前已解決了184人就業,其中大約有70%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月工資在2600元至6500元之間。公司免費提供午餐、晚餐和住宿。”沿河投資促進局主要負責人介紹道。

一段時間來,沿河自治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縣紀委縣監委聚焦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職責,緊盯各個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工作,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公司原定於正月初八復工,受疫情影響,2月26日正式復工,到3月初就已有103人報到上崗。”公司負責人付芬說。

沿河:搬迁群众有“活路儿”

“都是訂單生產,銷往美國和韓國,現在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公司還有一些原材料,是之前剩下來的,目前原材料還運不進來。”付芬接著介紹,隨著貴州各條幹線的暢通和疫情形勢好轉,生產不會存在問題。

工廠內,一線工人坐在工位上,開始了一天的加工生產,裁剪、縫製、包裝……明亮寬敞的廠房內,各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43歲的羅建國是搬遷戶,過去住在沿河縣官舟鎮聯壩村。羅建國在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打工近20年,一直從事製衣行業,技術方面已經非常成熟,現在每月工資至少有5000元。

“在家休息了一個多月,心裡很著急,公司恢復上班,心情都好了很多。”羅建國說,2017年從溫州回到老家,想著也是為了小孩,現在家門口能正常上班,而且有這樣的工資,必須珍惜。

沿河:搬迁群众有“活路儿”

“今年已經收到很多原來在沿海地區務工的搬遷群眾的電話,目前公司設備和規模至少還能容納400名員工。”付芬說,受疫情影響,不少外出務工群眾選擇就近就地就業。

35歲的楊秀美來自官舟鎮中華村上頭灣組,去年在浙江嘉興一家服裝廠打工,考慮疫情防控需要,外出務工也沒辦法照顧孩子,今年選擇留在家門口上班。“我本來擔心在家待久了影響收入,聽說工廠招工人,上了兩天班,工作很上手,單位包吃住,多勞多得,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楊秀美說。

“針對完善易地搬遷安置點‘五個體系’中的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我們還面向全社會發布招商公告,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他們到各個易地搬遷安置點投資興業,讓群眾不外出就能穩定就業,帶動更多的搬遷群眾增收致富。”該縣投資促進局主要負責人表示。(田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