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9歲“大齡”生日的這天,也來聊聊愛情

疫情逐漸被控制,雖然如此,但是我還是謹慎地極少出門。一方面是膽小,另一方面是喜歡宅著在家的狀態,讓人感到高度放鬆。

但是耐不住頭髮長了的折磨,我於是決定出門找Tony老師理個髮。

這家店是我常去的理髮店,據我的不完全統計,幾乎所有的Tony老師都在我頭上動過刀子。

這回幫我理髮的叫Kimi,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夥子。因為疫情的原因,店裡人不多,我戴著口罩,可能的話,打算從頭到尾一言不發。

也許是覺得沉默很無趣,他問我還記得他嗎。我說,你們店員太多了,髮型還經常變換,我大概認得,但叫不出名字。

“不過,我記得有一個人,他前陣子回去結婚了。”

“那就是我啊,結婚的是我。我們店裡只有我一個結婚了。”他聲音突然提高了一個調,眉飛色舞起來。

“真的?那恭喜你呀,看來婚後很幸福,你都胖了。”

本想雙方安靜地結束理髮過程。不曾想我成功地打開了他的話匣子,接著他回憶起以前:跟她妻子談對象的時候,她回回來理髮,都是免費的。由於近視,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很明顯,言語中帶著的興高采烈和隱隱的驕傲撲面而來。

“她經常來做頭髮,各式各樣的全免費,都是我給她做的,她都很滿意。”他似乎很開心。

Kimi 是去年11月結的婚,孩子現在已經出生了。

“那你當爸爸了,會更忙吧?結婚其實費錢費神”。我順口接了一句。

“但是兩個人在一起,會踏實很多。看到她們都不覺得累了。”他也隨口接了一句。

我的內心其實震了一下,愛情這種東西不分職業,不分性別,Tony老師的愛情,也很溫馨很簡單,普通人追求的愛情沒那麼偉大,其實只是踏實帶來的自在和安全感。

在29歲“大齡”生日的這天,也來聊聊愛情

年少的時候,大多人追求那種不顧一切,轟轟烈烈的愛情。儘管還不懂什麼是愛,卻有著自我犧牲的勇氣,以及“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以為這才是酷。

不知什麼時候起,談到愛情,已經沒有了以往的那種強烈的期盼。再也不會有“我愛你,但那樣的事怎麼會說出來呢”的小心翼翼,也不再想要經歷過一次次“共飲長江水”的刻骨銘心,相反,踏實安定,相處舒適,成為了另一種嚮往。

在29歲“大齡”生日的這天,也來聊聊愛情

在29歲“大齡”生日的這天,也來聊聊愛情

說到底,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對“激情”和“愛情”的認識過程。踏實安定,相處舒適看似很很低的標準線,實際上卻很不容易做到。因為這需要雙方三觀基本一致,互相愛護互相包容,既有恰好的“匹配”,也有有意的“經營”。

一段好的愛情,應該是一段“我為你感到驕傲,我讓你倍感安心”的愛情。

著名社會學家、性學研究者李銀河李銀河老師在著作《李銀河說愛情》裡談道:

我這麼多年的研究,讓我明白對於體驗過愛情這種心理過程的人來說,有愛和沒愛的界限在他們的心裡就像是黑和白一樣分明, 就像刀劈斧砍的刻痕一樣清晰,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明亮一樣實。有一天我想你也會到我這個年紀,逝水流年,這麼多年的歲月裡留下來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


說到底,我想,還是愛情。


在29歲“大齡”生日的這天,也來聊聊愛情

人的一生如果沒有愛情可不可以呢?

我想也是可以的。愛情猶如吃飯喝水一樣尋常,卻並不會像空氣一樣非存在不可。我們這一生有極為豐富的可能性,或領略世界之大,或埋頭沉浸書海做學問,或三五好友侃天說地,或酒肉遊戲快活人生,但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喜歡和愛。有愛不覺天涯遠,唯有真切地同另一個靈魂相處過,依偎過,才不會枉費了這艱難而漫長的一生。

劉慈欣在《三體》中寫道:

在這寒冷廣漠的宇宙中,同為碳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緣分,一種可能要幾十億年才能修得的緣分,這個緣分讓人們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愛。


就衝著這樣獨一無二的緣分,無論生命的進度條來到19歲,還是29歲,抑或是39,49,59,69歲,每一次心動都值得被認真對待,每一次考驗都值得再堅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