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现在是新的历史转折点吗?


结语:现在是新的历史转折点吗?

今天是课程的最后一讲,就像电影到了最后,应该来一个大全景,让一切尽收眼底。可是,我却发现,我拍不出一个从容不迫的大全景,因为镜头收不住眼前的画面。

我说的镜头,就是当今西方思想的认知框架,画面就是眼眼前纷乱骚动的世界。说镜头收不住画面,就是说这个认知框架,好像已经无法有效地解释当下的世界了。

所以在最后一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西方现代思想在今天面临的,来自现实世界的挑战。

结语:现在是新的历史转折点吗?


人类的故事要怎么讲?

这个挑战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思想的一大功用是能够深入地理解现实,就是能够讲通现实世界的故事。但现在我们发现,人类的故事越来越难讲了。

有一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他的大历史三部曲非常有名。在《今日简史》中,他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说“1938年,人类有三种全球性的故事可以选择;1968年只剩下两个;1998年,似乎只有一个故事胜出;2018年,这个数字降到了0。”

什么意思呢?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说在1930年代,世界上有三种故事:法西斯主义、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二战结束之后,法西斯主义被淘汰了,只剩下两种故事,就是苏联的共产主义和欧美的自由主义。冷战结束之后,似乎只剩下了一种故事,就是西方的自由主义。但到了今天,自由主义这个故事好像也讲不下去了。这是赫拉利的看法。

赫拉利关注的,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造成的困境。但我想跟你说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自由主义这个故事,在西方国家内部和国际领域都遭遇了挑战。

故事还是要从全球化说起。

国家内部:“精神内战”?

在课程的最后板块,我们讲了福山和亨廷顿的思想,但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问题,亨廷顿和福山都没有想到的。就是今天我们遇到的一个主要冲突,不是发生在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国家内部。

同一个国家内部,在很多大问题上,都存在着非常对立的两极立场。

比如美国,对于特朗普,有人恨之入骨,有人爱得要死。再比如英国,对于脱欧问题,国民分裂成高度对立的双方。再比如德国对于移民问题的争论,也是如此。这种分裂现象在今天实在是太普遍了,我把这种状态叫做“精神内战”。

为什么全球化的时代,会出现普遍的“精神内战”现象呢?

这有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经济,有一位研究平等问题的权威经济学家,名叫米兰诺维奇,他在研究中发现,新一轮的全球化带来了两个消息:好消息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了;但坏消息是,大部分国家内部,阶层不平等加剧了。

就拿美国来说,硅谷的大公司在全球化中获得了巨大收益,而传统制造业地区却衰落得很厉害。硅谷的程序员和底特律的蓝领工人,他们的经济差距就拉得更大了。这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此外,在文化层面上,全球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资本、信息和物资的跨国界流动。这就导致各国本土的传统价值、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都遭到了全球主义的强烈冲击。

尤其是近年来,移民和难民的涌入,恐怖袭击时有发生,这让欧美国家感到了文化冲击,激发了更为敏感和尖锐的反应。而主流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主义,却没有能够提出有效的方案来回应这种冲击。

所以21世纪的新一波全球化,造成了一条深刻的“断层线”,这条断层线不是出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而是出现在每个国家的内部,出现在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因为全球化而受挫的人之间。

于是,这条断层线的两侧,就出现了“精神内战”,在政治上表现为两极对立,让自由民主政治陷入了严重的困境。这是西方国家内部的问题。

结语:现在是新的历史转折点吗?


国际领域:秩序离散?

再来看国际问题。

近年来,有些西方学者发现,人们谈论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而只是一个区域秩序。因为它实际上是二战之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北美和西欧国家之间的秩序,其实应该叫做“大西洋秩序”。

大西洋秩序的特征是,这些国家都采取非常相似的制度,就是自由主义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但西方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曾经相信,这个秩序可以不断扩展,最终覆盖全球。有一些历史事件,比如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后来还有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终结,都鼓舞了自由秩序扩展的信心。

但最近二十几年来,这个秩序的扩张,在带动新兴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与冲突。

亨廷顿有一点是对的,就是他看到,这个“自由秩序”并不只是单纯的制度,它其实带有自己的价值和规范,在扩张的过程中,会深度地介入到那些非西方国家的内部秩序中。结果就引发了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反弹。

于是,越来越多学者、包括自由派的学者就开始了质疑和反思。比如英国政治理论家约翰格雷就说,向外输出西方体制的企图,是一种“愚蠢的进军”。

那么,自然有人会做出另一种选择,既然这是“愚蠢的进军”,那好吧,我不进军了,不管什么国际局势了,一切问题本国优先吧。

但这样做就行得通吗?在全球化的世界,你总是需要和其他国家打交道,既然要打交道,就需要有秩序。没有秩序,才是最危险的。

现在似乎所有的全球秩序都在衰落。美国的“退守”,英国的脱欧,WTO的失灵,贸易争端的加剧,各种分离主义、反移民和排外的浪潮汹涌而起……曾经的“历史的目标”和“宏大历史的故事”似乎消失了,人们现在都在讲述各自不同的小故事。当下,似乎只有中国仍然在积极推进全球化,畅想人类的共同命运。

结语:现在是新的历史转折点吗?


汇聚还是分离?

那么,人类的未来究竟会走向汇聚,还是分离呢?

早在1964年,加拿大传媒理论家麦克卢汉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地球村”,但我觉得这个比喻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地球村”,而应该是“地球城”。

这个城里的人来自不同的村庄,带着千差万别的方言、习俗与信仰。这些差异让城市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也是许多人偏爱城市生活的原因,但在差异中也埋伏着冲突的隐患。

过去大家各自住在自己的村庄里,最多是听说外面还有一些别的村庄。但现在,大家就住在同一个城市里,甚至就住在楼上楼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之间的差异就更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

这时候,就难免有人会觉得,算了,那就不要一起过了吧。这就是所谓的“脱钩”。

可是,我们真的能相互分离吗?我们付得起分离的代价吗?就像你“逃离”了大城市,就能回到梦中的故乡吗?

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居民,地球城就是我们唯一的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出现分离,恰恰是因为我们正在试图靠得更近。所以分离并不是“全新的方向”,而可能只是因为靠近而产生的阵痛。

我们为什么要走到一起?

我们通常觉得,因为有冲突,才会有分裂;因为有共通之处,所以才会走到一起。

但把视角拉得更远,你会看到,人类的历史恰恰是一部“因为冲突而汇聚到一起”的故事,更确切地说,是经过冲突、达到共通、最终汇聚到一起。比如美国从建国、到南北战争、到战后的重建;比如欧洲经过了世界大战、战后的和平,再走向欧盟。

而且要知道,让我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有时并不是因为彼此喜欢,而是因为我们面临共同的威胁和挑战:气候和环境的危机,极端主义对安全的威胁,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全球疫情传染的冲击,还有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扩大。

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所以,即使在负面的意义上,人类也分享着共同的命运。我们未必是因为彼此喜欢才走到一起,也有可能是因为无法单独应对共同的问题,才需要在竞争中展开合作。

未来究竟会怎样呢?中国古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这种看法,就好像在旅途中,只打开近光灯,只看到了眼下的路面。如果我们抬起头,观察更多长远而缓慢发生作用的变量,你就会明白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的一句话:

“合久必分只是一时,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

到这里,这门课程就要结束了。感谢你这么多天的陪伴,希望你在这段旅程中有所收获。

如果多年之后,你还能记住这门课中的一句话,那么我希望是这一句:

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是的,请记住: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我的朋友们,再见。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四十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