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山西現在在全國的存在感是越來越低了,經濟發展落後,影響力弱,如果去歸結原因可能有太多了,這段時間山西也在進行撤縣設區的大刀闊斧的重建,前幾天就設立了太古區,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今天老西從山西的行政區劃上來簡單分析一下,縱觀全國來說,山西的行政區劃不是最不合理的省份之一了,那山西的行政區劃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呢?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首先從縣級單位設置來說就極為不合理。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9》報告中得知,山西的面積是排名全國17名,人口數量排名是全國18名,但是從縣級單位的數量來說,山西卻有117個,排名全國第9名,如果不算區級行政單位,那還有92個縣,更是排名第4。僅次於四川的129個,雲南的112個,河南的106個。山西的總人口是3718萬人,國土面積是15.67萬平方千米,從人口和麵積來看都比前三名要小的多,也少的多。這就造成了山西的縣級單位普遍規模較小,縣級單位的平均面積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縣級的平均人口只有全國平均人口的三分之二。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在縣級單位裡區和縣的兩極化也特別嚴重,25個區相比112個縣級單位只佔22%,但是人口卻佔了三分之一,區級的平均人口50萬比縣級的平均人口27萬多了接近一倍而且各個縣的人口和麵積分佈極不均勻,面積最大的區平魯區相當於22個面積最小的迎澤區,面積最大的縣興縣相當於11.5個面積最小的侯馬市,人口最多的堯都區相當於8.5個人口最少的區,此外還有四個人口都不足10萬人的縣分別是大寧的6.7萬,安澤的8.5萬,岢嵐縣的8.7萬,古縣的9.6萬。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那縣級單位設置不合理有什麼弊端呢?縣級單位設置的不合理會導致山西縣級單位的經濟規模小,可用財政不足,行政機構冗雜,無法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無法形成核心城市輻射周邊縣市,無法輻射帶動,無法集聚先進生產要素、導致地級城市綜合競爭力不足。

其次就是地級市行政區劃不合理,從上圖就可以看出山西還有5個金雞獨立的地級市區,截止到現在我國只有59個單市區,山西佔了5個,不可謂不奇葩。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山西有92個縣,卻只有25個區,“金雞獨立”的存在,使目前山西省的中心城市總體偏弱,無法有效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甚至個別地方存在中心城市與周邊縣域“小馬拉大車”的失衡格局,行政區劃落後,這也是為什麼山西著急調整的原因,從2003年開始,山西已經有15年未調整行政區劃,直到去年,大同市開始了行政區劃調整的第一槍,山西整整錯過了15年的寶貴時間,早在十多年前,太原、晉中同城化的設想及美好前景就曾被媒體和百姓津津樂道、細緻描畫,但至今尚無端倪。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行政區劃導致的壁壘使得太原、晉中兩市之間無法實現統一佈局、優勢互補、集中開發、分工協作。還有就是太原的省會存在感不足,太原可以說是全國31個省會中存在感最低的了,人口低於運城和臨汾,面積倒數第二,僅僅比陽泉大,不足全省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城市空間小,人口少,也是制約著太原向大型城市發展的瓶頸。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整體來說,撤縣設區的最根本就是經濟結構的轉變,這也是山西亟需的轉身,撤縣設區可以將經濟從縣域經濟的落後模式切換成都市經濟的新模式,協調統籌周邊的資源,是提高城市一體化的進一步措施。

那撤縣設區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好處呢?撤縣設區,從一個縣級行政單位,變成地級市或者直轄市的市區,自然而然的,最低收入標準肯定會相應地提高,那些五保戶,低保戶每個月拿到手的錢會變多,幫扶標準也不一樣。縣變成市區了,體制內的如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職工的工資標準也相應提高,撤縣設市也是一個道理。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還有就是,撤縣設區以後,所在地級市的城市規劃發展會把你納入其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而單獨作為一個縣的時候,發展相對獨立。但是撤縣設區的關鍵是在於融合,市級政府是否能吸收消化那些遠縣,富縣,從外省的撤縣設區的經驗來看,並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命名就可以解決的,撤縣設區僅僅是第一步,後續還有很多需要問題是需要解決的,任重而道遠。

太谷區打響了第一槍,2020年山西將有大變化,和你息息相關

以上就是老西對最近山西發展出現的一些現象的看法,如有疏漏,請多多指點,漲芝士了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