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等待是最高貴最稀缺的投資品質

安靜等待是最高貴最稀缺的投資品質

有朋友問:為什麼非要上過激賣出?明知市場系統風險退出不好嗎?

來說一段自己的投資歷史,我曾有段時間,我管他叫價值空檔期,在2005年上半年,“股權分置改革”看成重大利空,開年指數由1300開始下行,我和朋友們說到了千三就要眼望三千,不能再悲觀了,市場悲觀者看500點。那一段就是眼看指數下降,越來越低,買入價值越來越大,但自己卻沒有更多的現金流買入,出現了:能夠,沒錢傻等階段。

當時,我並非按兵不動地向下跨過1000點到達998,最後轉折向上,也安靜地跨過3100,到達更高,市值兩年上升迅猛,由於單股佔比過大,(茅臺佔比大於55 %),4700點左右開始緩慢減倉,保留現金。

這段時間之後給我的教訓之一是,分配保留現金;但是更重要的收穫是知道持好股“不動如山”才是價值投資核心。價值空檔期,最重要的還是安靜持股;不但是這個時期,

價值恢復期也是安靜以待,我書裡寫到下面的那句話,不是白寫的,是多少個起伏跌倒停機和靜夜思,才有的歷史沉澱。

安靜等待是最高貴最稀缺的投資品質

持有優質企業,交易就應該與企業的長期經營趨勢相關,也和與之配對的市場價格指標水平息息相關。此外,投資交易不要受一些無法預測的事情影響,不要沾染一些短期預測和小概率的事件。

我們所謂的系統性風險是集體高估的風險,就是說市場沸騰,估計更高。而不是估計問題的事件性系統風險實際上很難預測的,有時是前期的貿易戰,造成了整個市場的那麼在此之前,如果你有一定的倉位,你會進行兩次判斷,兩次割肉,鉅虧或微利出場,你甚至勉強為此難地預測貿易戰爭結束時間表,疫情結束時間表,但關鍵是:市場不會完全和配合你的預料,等你看清楚了,也許低估早就不見了。

可怕的是,你每次持股都有可能遇到事件性風險,你每一次跟隨事件性風險去考量交易時候,都依然無法保證事件的過程時間長短和起始結點。甚至入場,也極有可能拋開估計進入場;當你進入場之後,你也不確定是否會馬上遭遇下一個系統性風險。

重複判斷,多次損失是與加槓桿一樣造成投資者鉅虧的禍首之一。

我遇到過遇見過很多大神,對事件性系統性風險,或者對事件的判斷過多重疊地樂觀或悲觀預測,導致不停的進行買賣交易,損失慘重的。

就拿這二十年來看,很多優秀企業的發展來其實沒有太多值得交易的點,有些看似大事件的系統性風險點,其實過後一看只是優秀企業上升途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小踏步。

最終,如果您跟隨著各個股估計和市場整體長週期估計去進行交易的話,會發現確定性極高。而其他的手法,幾乎都會在替代預測反覆交易的運動中不斷重複自己的複利。

換一個角度想,好公平做珍藏又能怎樣?不賣之賣,就是以不賣的角度去投資,去持有,除非給過激的罕見的高估計機會,否則任由積累波動,只要長期好企業不斷延續發展就好,只要組合裡都是優質的種子就好!

安靜等待是最高貴最稀缺的投資品質

看到巴菲特賬戶市值近期暴跌30%以上,我在想,哪有什麼天賦能夠讓你的市值只漲不跌,有的只是堅持價值標準不放棄;哪有什麼面對波動波瀾不驚,平淡如水,有的只是幾十年磨練的對國家社會和優質企業的價值信心和投資人的巨大承受力;哪有什麼憑空而來的投資股神,有的只是長期不懈的唸誦投資經,謹慎守規,不斷自省,不斷自我昇華。

投資,就是一場持續的人生修行,而安靜等待,是投資中最需要修煉的,最珍貴的品質。

安靜等待是最高貴最稀缺的投資品質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轉載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並刪除處理。

安靜等待是最高貴最稀缺的投資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