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范進中舉》中的三類人,來看舉人在古代基層社會的地位


透過《范進中舉》中的三類人,來看舉人在古代基層社會的地位

說起舉人,就要提到古代的科舉制度了,在明清兩代,普通人想要進入仕途從政,必須經過六次科舉考試。首先要通過知縣主持的縣試、知府主持的府試、省學政主持的院試,這樣才能甩掉童生的標籤成為秀才;其次,通過在省城每三年舉行一次的鄉試,成為舉人;然後,通過在京城舉行的會試,成為貢士;最後通過殿試,成為進士。舉人,就是其中環節之一。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們知道,在明代官場上舉人簡直是不入流的存在,雖然舉人也有可能當官,不過都是些什麼縣裡的教諭、教授啊等芝麻小官,能夠當個知縣,都算是混的相當不錯了,但是你如果認為舉人會混的很差,和窮酸秀才相提並論,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那麼,在古代基層社會,舉人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中舉前的范進:潦倒窮困

落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上戴著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是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輟,凍得乞乞縮縮。

這是范進出場時呈現給讀者的形象,范進從二十歲開始應考,考了二十幾次,到了54歲,依舊提著竹籃在考場奮鬥,大冬天連件棉襖都沒有,幸運的是,這次考中一個秀才,考了秀才後他回了家,他所謂的家不過是

“一間草屋,一廈披子,門外是個茅草棚。”可以說他大半輩子都過得非常潦倒。

范進是當時許多讀書人的真實寫照,功名無望,生活困苦,雖然說“萬般為下品,惟有讀書高”,不過這是針對成功者而言,對失敗者來說,比沒有讀書的人更慘。

一般來說,當了秀才,開個私塾,每年賺幾個小錢混口飯吃,養活妻兒老母,范進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沒想到的是,他竟時來運轉,鄉試中了舉人,不僅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三類人對他的態度也有了驚人的轉變。

第一類人 親戚的代表——丈人胡屠戶

胡屠戶道: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窮寶鬼。歷年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什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你如今既然中了相公,比如我這行事裡,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若是家門口這些作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你是個爛中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不得不教導你。

可以看出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是極端看不起,言里語裡透著百般嘲諷,什麼“現世窮鬼寶”“爛忠厚沒用的人”張口就來。胡屠戶只是眾多親戚的代表,胡屠戶是這樣的態度,其他親戚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等范進想參加鄉試想問丈人借些路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來!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肉吃,趁早收了這心!”

等到范進中舉後,胡屠戶的態度來了一個大轉變,在范進中舉發瘋後,眾人央求胡屠戶打他一巴掌時,他說:“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眾人調侃他時,他回覆:有我這賢婿,還怕後半生靠不著咋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的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得罪你們說,我小老這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裡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與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些有福氣的,畢竟要嫁給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等范進中舉後,胡屠戶改掉了幾十年的口頭禪,一口一個“賢婿”“老爺”,態度迅速由之前的傲慢變成了討好奉承,變化速度之快堪比變色龍。

第二種人 鄰居為代表的普通老百姓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范進中舉後,報子們來報喜訊,由於范進家裡窮,沒錢招待和打發報子們,他的鄰居紛紛幫他解圍: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看起來范進的鄰居相當不錯?然而,真的如此嗎?

我們來看看中舉之前范進家的一個小細節:

因向幾個同案商議,瞞著丈人到城裡鄉試,出了場便回家,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被胡屠戶知道,又罵了一頓。

可以推測,在范進家人捱餓的時候,沒有一個鄰居雪中送炭,幫忙解圍,要不然也不會餓個兩三天,所以這些這不過是為了日後有求於范進罷了,眾鄰居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了兩個人,跟定了範老爺”。

你看,安排的明明白白。

除相親鄰里外,奉承他的人還不少。

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廕庇的。

第三種人 鄉紳的代表——張靜齋

張鄉紳先攀談: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地世兄弟。弟也無以為敬,謹具賀儀五十兩,世先生權且收著,這華居其實住不得,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軒敞,也還乾淨,就送與世先生,搬到那裡去住,早晚也好請教些......你我年誼世好,就如同至親骨肉一般。”

在未中舉之前,范進和縣裡的鄉紳是搭不上任何關係的,也許他們都不會高看一眼,所謂“一向有失親近”。中舉之後就來送錢送房,拉關係、攀交情:我和你是親切地世兄弟,你我年誼世好,就如同至親骨肉一般。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基層社會,舉人已經可以和有頭有臉的鄉紳平起平坐了。

總結

可以看出,中舉後范進的生活有了以下變化:

1、別人對他的態度變得恭敬了,普通老百姓要尊稱他一聲老爺,有錢的士紳道他一句兄弟;

2、生活物質條件大大改善,房子、僕人、丫鬟、錢、米都有了;

3、和地方鄉紳建立了人脈聯繫。

為什麼范進當了舉人之後生活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以至於人們爭相奉承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舉人再進一步,就是進士,很有可能當上大官,所以就連一縣之長都要給幾分面子;

2、舉人本身就可能當官,雖然舉人可能只是當個教諭、縣丞等小官,但是對於基層老百姓來說,這已經了不得了。

3、法律賦予的特權,特權,也就是所謂的功名,舉人有哪些特權呢?可以免除徭役、賦稅,見了知縣不用下跪,受法律保護等等,僅僅就因為免除賦稅這項,就有很多老百姓為了逃避沉重的賦稅,把田產贈送給他,成為他的佃戶或者僕人。

4、古代皇權不下縣,在基層社會留下權力真空,使得舉人往往憑藉種種特權成為鄉村基層事務的話事人,把持基層事務,成為實際的統治階級。

所以,在古代皇權不下縣的情況下,舉人在基層社會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已經不屬於老百姓,而是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