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快速認識中國建築的四大木結構形式?看完終於全明白了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自古以來就產生了各種傳統建築形式。但總結起來,以木結構形式居多。而木結構形式又分為抬梁式,穿鬥式,幹欄式,井榦式。那麼這四種形式又怎麼能快速分辨出來呢?

抬梁式,又“疊梁式”,顧名思義,這種形式最大的特點是梁一層又一層往上疊起。具體為柱子上安梁,樑上接著放短柱,短柱上接著放梁,就這樣直至至屋脊。抬梁式因為有柱樑的支撐作用,且柱樑尺寸較大,能提供較寬敞的室內空間,同時,外觀也可以看起來磅礴大氣。因此,這種結構形式多應用於古代的官式和廟堂建築中,以及北方民居建築中。

怎麼快速認識中國建築的四大木結構形式?看完終於全明白了

抬梁式結構示意(圖)

穿鬥式,又“串逗式”,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梁。柱子直接頂到屋頂,與承接屋頂的檁相接。因為沒有梁的承接與轉換作用,柱子就顯得密集,因而屋子就顯得空間不好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沿進深方向,每一排柱子的中上部由穿坊串起,因此整個木結構框架就顯得較結實牢固。

這種結構形式多應用於我國廣大的南方地區的民居建築中。

怎麼快速認識中國建築的四大木結構形式?看完終於全明白了

穿鬥式結構剖面(圖)

抬梁式和穿鬥式結構比較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是混合式,即山牆處用穿鬥式榀架,而中間用抬梁式,多位於南方的廟宇等大型建築中。

怎麼快速認識中國建築的四大木結構形式?看完終於全明白了

抬梁式和穿鬥式混合(圖)

幹欄式,又叫“幹闌式”,其典型特徵是一層架起,只有柱子支撐,四周並無牆體。一般此層作為養牲畜或者儲藏雜物使用。二層開始才主人。值得一提的是,此種木結構形式多用於我國西南地區。因為此地潮溼,夏天多蚊蟲,且時有山洪,因而選擇用這種居住形式,是最佳的明智之舉。比如,我們常說的貴州苗居,還有傣族竹樓等都是常見的幹欄式建築。

怎麼快速認識中國建築的四大木結構形式?看完終於全明白了

傣族竹樓(圖)

最後一個是,井榦式。井榦式因為像早期人們在水井旁用圓木疊積的木頭欄杆而得名。井榦式,形式最大的特點是既不用柱子也不用梁。只是將建築四周用圓木或方木等層層疊壘而成。在木頭與木頭交接處,交叉咬合。這種結構形式用木料最多,較容易建造。

這種結構形式用的較少,多分佈於東北林區或西南山區裡。

怎麼快速認識中國建築的四大木結構形式?看完終於全明白了

井榦式(圖)

怎麼樣?下次再見到這些我國傳統的建築,你能一眼分辨出它的結構形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