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十年後,嫂子把這句話還給了我媽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十年後,嫂子把這句話還給了我媽

昨天有個讀者留言吐槽自己的婆婆說:

『從來沒善待過我一天的婆婆,從來沒有照顧我坐月子,從來沒有幫我帶過孩子的婆婆,多年之後竟然要求我給她養老,還說是我的義務,還拉攏很多人一起給我做思想工作,真是可笑。

就算我老公沒去世,我沒有變成一個喪偶女人,我也不可能給婆婆養老。在我看來,人活著還是有點氣節比較好,不能沒有底線,不然被別人欺負了還忍氣吞聲給別人好臉色,憑什麼,為什麼要給自己找罪受!

從當初婆婆大言不慚說“我沒義務帶孫子”那一刻開始,我就下定決心不給她養老,我當時就想好了對策,不管到時候誰來給我做思想工作,我都一概拒絕。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我,反正我問心無愧。』

下面這個讀者說的她嫂子的情況,跟上面那個讀者說的情況類似,不知道她們倆是否認識,我們具體來聽聽她是怎麼說的。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十年後,嫂子把這句話還給了我媽

昨天我媽讓我跟她一起去找我嫂子,我問她找我嫂子什麼事,她不願意告訴我,只是說,“到了你就知道了,到時候你別胳膊肘往外拐就行!”

我雖隱隱有一絲不祥的預感,但我並沒有繼續追問她到底想幹嘛,只是跟她一起到了我嫂子家。

我嫂子見了我和我媽之後,沒有請我們進門,而是隔著門問我們,“你們來幹嘛?有事說事,沒事就走吧!這裡不歡迎你們!”

我媽開始大呼小叫,“沒事就不能來看看你嗎?就算不看你,我還不能看看我孫子嗎?”

我越是讓她別大呼小叫,她越是提高音量,搞得好幾個鄰居開門側目,提醒我們不要大聲喧譁。我嫂子怕惹麻煩,這才開門讓我們進去。

我嫂子明明拿出拖鞋給我們換,但我媽完全視而不見,徑直穿著鞋走到客廳,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恍若回到了自己家一樣。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十年後,嫂子把這句話還給了我媽

我嫂子忍著氣倒了兩杯水給我們,然後問我們到底什麼事。

我媽這時候才說出她找我嫂子的真實目的,“也沒別的什麼事,只是我年紀大了,該養老了,就是來通知你一下,看看你是想出錢,還是想出人出力,總共就這幾個選項,你自己選。”

我嫂子還沒來得及回答,我侄子就從裡屋跑出來代為回答了,“我媽沒義務給你養老,誰的媽誰養!你跟我媽說過類似的話,現在我把這句話還給你!”

如果是我嫂子反唇相譏,我媽可能厚著臉皮不當回事。但是,反唇相譏的是我侄子,是個小孩子,一下子揭了我媽的老底兒,以至於我媽臉上掛不住,臉色變得很難看。

我嫂子趁熱打鐵跟我媽說,“你也聽到了,連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你要是不明白,那我就只能鄙視你了。以前你兒子還在世的時候,我或許不得不受你的指使;但是現在你兒子已經去世了,你休想再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我需要你幫忙帶孩子的時候你不管不問,現在讓我跟你養老,真的是痴心妄想,別做夢了!”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十年後,嫂子把這句話還給了我媽

最後,我跟我媽幾乎可以說是被我嫂子趕出來的。

我問我媽,“你怎麼好意思讓我嫂子給你養老啊?你自己當初怎麼對她的,你忘了嗎?你以為她忘了嗎?既然彼此都沒忘,中間又沒有什麼來往,我哥也去世了,你突然要求她給你養老,別說是她,換我我有而不願意。你來之前還說讓我幫你,我要早知道是這種事,我根本就不會跟你一起過來!”

我媽以前總是嘰嘰喳喳,不管誰說她什麼她都會反唇相譏,可是這一次,她很安靜,被我數落了那麼多,竟然沒回一句,多少讓我感覺有些詫異。

或許是想到了我哥有些傷心,或許是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或許是擔憂自己會老無所依,反正不管怎樣,我都希望她好自為之,別再作妖,尤其是不要對我作妖,不然把我也得罪了,我也不給她養老,那她就只能老無所依了。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十年後,嫂子把這句話還給了我媽

情感建議:

不管是前面那個吐槽的自己的婆婆,還是後面那個吐槽的自己的母親,從本質上來說,被吐槽的人都是一類人:犯錯的時候不以為然,不計後果,以為沒有任何人可以懲罰自己,結果到最後不得不被自己傷害過的人懲罰。

這種人如果受懲罰時選擇認,選擇接受懲罰,倒還算灑脫。可是如果像案例中那兩位婆婆一樣胡攪蠻纏,裝失憶,或者糾集一干人等去給兒媳做思想工作,只會自取其辱。

做兒媳的自己要做到心裡有數,如果你不願意跟不善待你的婆婆繼續相處,那就趁早鬧掰,省得之後再鬧什麼養老不養老的矛盾。如果你的情況跟案例中那種情況一樣,已經喪偶的你,完全沒必要跟沒善待過你的婆婆再有來往。

婆婆不願幫忙帶孩子,你會給她養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