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精妙的橋段,它們未必符合歷史,但是十分有趣。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國戰場上的幾大歷史錯覺。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1.諸葛亮比周瑜大,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周瑜年輕俊美,諸葛亮鬚髯飄飄,看起來至少比周瑜大了不少。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周瑜出生於公元175年,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周瑜比諸葛亮整整大了6歲。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2.魯肅老實又窩囊,在《三國演義》,東吳的魯肅被諸葛亮耍的團團轉,顯得比較窩囊,而實際上,魯肅是一個具有大智慧大謀略的人,吳蜀聯袂抗曹的戰略構想就是魯肅最先提出的,火燒赤壁也是周瑜的傑作。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3.劉備仁慈、忠義,《三國演義》的立場是“擁劉反曹”,所以羅貫中筆下的劉備仁慈、曹操奸詐,但是事實上劉備是一個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君子,連魯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直言“狀劉備之仁近乎偽。”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4.樂不思蜀的劉禪,《三國演義》中的劉禪給人感覺就是個庸君,再加上那句“樂不思蜀”,讓後人覺得他比較昏庸,其實劉禪並不傻,只是很無奈。一方面,諸葛亮一生事無鉅細親自操勞,始終沒有教導劉禪如何為君,沒有培養他果斷應對的能力。另一方面,諸葛亮沒有培養蜀國的後備力量,後來竟然無人可用。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5.龐統醜陋無比,《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很醜了,其實歷史上的龐統雖算不上美男子,但是也不是個醜八怪,不然外號也不會叫“鳳雛”了,孫權、曹操不用他不是因為他醜,而是因為他為人太狂傲。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6.張飛有勇無謀大老粗,一提到張飛,大多數人就會標籤化的覺得他滿臉虯髯、性格暴躁、有勇無謀。演義中的張飛是個燕頷虎鬚,豹頭環眼的彪形大漢,戲曲中更是給了他黑臉的形象。實際上,張飛不但有勇,還有謀,而且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他的書法崖刻作品現在還有留存,只能證明張飛並不是個大老粗。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7.曹操本想傳位給曹植,曹操的兒子裡面,若論文采,曹植絕對是第一。演義中因為曹操是三國中出類拔萃的文學家,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曹操本來想傳位給曹植,曹丕是工於心計搶了位。其實曹操心裡明白,坐江山曹植遠不及曹丕,曹植文人習性太重,過於放蕩不羈,過於輕薄,曹操要把天下交給他也不放心。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8.周瑜技不如人心胸狹窄,周瑜算是三國中的第一大帥哥了,蘇東坡在他的《念奴嬌》中“千古風流人物,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是小說中的周瑜被說成是心胸狹窄,最終技不如人,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9.文丑不堪一擊,演義小說中為了凸顯關羽的神勇,文丑被關羽一刀斃命。事實上袁紹當時佔據山東河北一代,手下兩大上將顏良、文丑絕對功不可沒,他們可絕對不是菜鳥,可憐文丑為了配合關羽的演出就這樣屈辱地死了。

關於三國演義的10大誤解,顛覆您的認知

10.魏延腦後有反骨,蜀漢政權中前期也是好手雲集、五虎上將威風凜凜,趙關張勇冠三軍,但是到了後期卻人員凋零無人可用,廖化都做了先鋒,但是諸葛亮始終不重用魏延,說他腦後有反骨。事實上魏延不但善戰而且有奇謀,他提出的“兵出斜谷”始終不被諸葛亮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